慢SQL,壓垮團隊的最後一根稻草!

一、什麼是慢 SQL

什麼是慢SQL?顧名思義,運行時間較長的 SQL 語句即為慢 SQL

那問題來了,多久才算慢呢?

這個慢其實是一個相對值,不同的業務場景下,標準要求是不一樣的。

我們都知道,我們每執行一次 SQL,資料庫除了會返回執行結果以外,還會返回 SQL 執行耗時,以 MySQL 資料庫為例,當我們開啟了慢 SQL 監控開關後,默認配置下,當 SQL 的執行時長大於 10 秒,會被記錄到慢 SQL 的日誌文件中。

當然,這個值還可以重新設置,生產環境慢 SQL 一般會設置為0.1~0.2s。當我們將其設置為0.2s時,當前資料庫所有 SQL 的執行時長超過0.2s的都會被視為慢 SQL。

可能有的同學會發出疑問,我們為什麼要追蹤慢 SQL,有什麼意義呢?

二、慢 SQL 危害

這裡要從慢 SQL 的危害談起,以 MySQL 資料庫為例,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 當出現慢查詢,DDL 操作都會被阻塞,也就是說創建表、修改表、刪除表、執行數據備份等操作都需要等待,這對實時備份重要數據的系統來說是不可容忍的
  • 慢查可能會佔用 mysql 的大量記憶體,嚴重的時候會導致伺服器直接掛掉,整個系統直接癱瘓
  • 慢 SQL 的執行時間過長,可能會導致應用的進程因超時被 kill,無法返回結果給到客戶端
  • 造成資料庫幻讀、不可重複讀的概率更大,假設該慢 SQL 是一個更新操作但因執行時間過長未提交,而另一條 SQL 也在更新數據並且已提交,用戶再次查詢的時候,看到的數據可能與實際結果不符
  • 嚴重影響用戶體驗,SQL 的執行時間越長,頁面載入數據耗時也就越長

以千萬級的訂單表為例,未優化的情況下,單表分頁查詢 10 條數據,耗時:39s

首先不說可能對資料庫伺服器造成的潛在壓力,沒有任何一個用戶會在頁面查詢訂單查詢等待 39 秒

三、如何定位慢 SQL

說了這麼多,我們如何去定位慢 SQL 呢?

3.1、開啟慢 SQL 監控

以 MySQL 為例,我們可以通過如下方式,查詢是否開啟慢 SQL 的監控。

show variables like 'slow_query_log%';

通過如下命令,開啟慢 SQL 監控,執行成功之後,客戶端需要重新連接才能生效。

-- 開啟慢 SQL 監控
set global slow_query_log = 1;

如果想關閉慢 SQL 監控,將其配置為0就可以了。

-- 關閉慢 SQL 監控
set global slow_query_log = 0;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伺服器重啟之後,當前配置會失效

3.2、配置慢 SQL 閥值

默認的慢 SQL 閥值是10秒,可以通過如下語句查詢慢 SQL 的閥值。

-- 查詢慢 SQL 的閥值
show variables like "long_query_time";

我們可以通過如下方式,將慢 SQL 閥值配置成0.2秒。

-- 修改慢 SQL 的閥值
set global long_query_time = 0.2;

然後,退出客戶端,重新連接伺服器,就生效了!

與之類似,當伺服器重啟之後,當前配置會失效

3.3、永久開啟慢 SQL 監控

以上的操作,當伺服器不重啟會一直有效,但是當伺服器一單重啟之後,配置就會失效,如果想永久生效,可以通過修改全局配置文件my.cnf使之永久生效。

以 CentOS 為例,打開my.cnf配置文件,添加如下配置變數。

[mysqld]
slow_query_log = ON
slow_query_log_file = /var/lib/mysql/ecs-203056-slow.log
long_query_time = 1

重啟 mysql 伺服器

systemctl restart mysqld

3.4、慢 SQL 監控測試

初始化一張日誌表,數據量在 10 萬左右就夠了,然後我們來執行 SQL,看看是不是被正常抓取到。

很清晰的看到,慢 SQL 已經被抓取記錄。

日誌內容詳解:

  • Time:表示客戶端查詢時間
  • root[root]:表示客戶端查詢用戶和IP
  • Query_time:表示查詢耗時
  • Lock_time:表示等待 table lock 的時間,注意InnoDB的行鎖等待是不會反應在這裡的
  • Rows_sent:表示返回了多少行記錄(結果集)。
  • Rows_examined:表示檢查了多少條記錄。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藉助mysqldumpslow命令工具,分析慢 SQL 的數據情況,可以通過如下參數進行組合分析

-s         表示按何種方式排序,支援的參數如下
            al: 平均鎖定時間
            ar: 平均返回記錄數
            at: 平均查詢時間
            c: 訪問次數
            l: 鎖定時間
            r: 返回記錄
            t: 查詢時間
-t NUM       返回前面多少條的數據
-g PATTERN   後邊搭配一個正則匹配模式,大小寫不敏感

常見的用法如下:

  • 查詢返回記錄集最多的10個 SQL
mysqldumpslow -s r -t 10 /var/lib/mysql/ecs-203056-slow.log
  • 查詢訪問次數最多的10個SQL
mysqldumpslow -s c -t 10 /var/lib/mysql/ecs-203056-slow.log
  • 查詢按照時間排序的前10條裡面含有左連接的查詢語句
mysqldumpslow -s t -t 10 -g "LEFT JOIN" /var/lib/mysql/ecs-203056-slow.log

四、慢 SQL 是怎麼發生的

面對這種耗時巨長的 SQL,我們不禁會發出一個疑問,它是怎麼發生的呢?

這得從 SQL 的執行過程說起,我們先簡單的看看下面這個圖。

一條 SQL 語句執行時,總結起來大概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 1.若查詢快取打開則會優先查詢快取,若命中則直接返回結果給客戶端。
  • 2.若快取未命中,此時 MySQL 需要搞清楚這條語句需要做什麼,則通過分析器進行詞法分析、語法分析。
  • 3.搞清楚要做什麼之後,MySQL 會通過優化器對 SQL 進行優化,生成一個最優的執行計劃
  • 4.最後通過執行器與存儲引擎提供的介面進行交互,將結果返回給客戶端

在 MySQL 執行過程中,優化器可能會對我們即將要執行的 SQL 進行改造,改造思路如下:

  • 1.根據搜索條件,找出 SQL 中所有可能使用的索引
  • 2.然後計算全表掃描的成本開銷
  • 3.接著計算使用不同索引執行查詢的成本開銷
  • 4.最後會對比各種執行方案的成本開銷,找出開銷值最小的那一個

其中影響成本開銷值的計算,主要是I/O成本CPU成本這兩個指標。

I/O成本視角看:

  • 當表的數據量越大,需要的 I/O 次數也就越多
  • 從磁碟讀取數據比從快取讀取數據,I/O 消耗的時間更多
  • 全表掃描比通過索引快速查找,I/O 消耗的時間和次數更多

CPU成本視角看:

  • 當 SQL 中有排序、子查詢等複雜的操作時,CPU 需要先把數據存到臨時表中,再對數據進行加工,需要的 CPU 資源更多
  • 全表掃描相比於通過索引快速查找,需要的 CPU 資源也更多

因此我們不難發現,在沒有開啟快取的情況下,當表的數據量越大,如果 SQL 又沒有走索引,很容易發生查詢慢的問題。

五、小結

本文主要圍繞慢 SQL 的定位和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了簡單的介紹,整篇介紹的算是一個入門級的知識,文章內容難免有些理解不到位的地方,歡迎網友留言指出!

由於篇幅的原因,我們會在下篇文章中介紹慢 SQL 的優化思路。

六、參考

1、稀土掘金 – 三個豬皮匠 – 慢SQL優化一點小思路

2、部落格園 – 雪山上的蒲公英 – 慢 SQL 分析

3、部落格園 – 慢查詢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