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大牛 Michael Jordan 獲 2022 年頂科協「智慧科學或數學獎」

  • 2022 年 11 月 8 日
  • AI
企業與科學家們正走得越來越近。
作者 | 李梅

編輯 | 陳彩嫻

最近,又有一位 AI 大牛榮獲大獎。
被譽為「機器學習之父」的美國電腦科學與統計學家 Michael Jordan,因其「對機器學習的理論基礎及其應用作出了根本性貢獻」獲得了由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頒發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WLA Prize)——「智慧科學或數學獎」。
Michael Jordan 是機器學習領域的先驅,他通過在機器學習、概率學、統計學以及圖模型這四者間建立聯繫,為機器學習奠定了數學與計算基礎。這些領域的相互聯繫,不僅有助於促進機器學習領域的研究和發展,同時還提升了相關領域研究工作的品質和數量。
他在機器學習領域工作了近 30 年,是真正將機器學慣用於特定主題模型,如文本分析、影像分析的開創者之一。過去的十年中機器學習在諸多領域的應用得到爆炸式發展,如自動駕駛汽車、X 光片分析、蛋白質摺疊預測等,都離不開基於他的研究所塑造的理論框架。
同時,他還為 AI 領域培養了大量頂尖人才,如 2018 年圖靈獎得主 Yoshua Bengio,貝葉斯學習領域權威、劍橋大學教授 Zoubin Ghahramani,LDA 領域權威、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David M. Blei、斯坦福大學教授吳恩達(Andrew Ng)等人。


1

企業給科學家們頒獎
此次頂科協獎的頒獎典禮於昨日在上海舉行。頂科協獎由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發起,世界頂尖科學家發展基金會承辦,紅杉中國獨家捐贈的國際性科學大獎,於 2021 年 11 月 1 日在第四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正式宣布創設。
頂科協獎每年頒發一次,目前設立了「智慧科學或數學獎」及「生命科學或醫學獎」兩個單項獎。每個單項獎金額為 1000 萬元人民幣,躋身全球獎勵金額最高的科學獎項之列,同個獎項至多可由 4 名獲獎者分享。
值得注意的是,該大獎由紅杉中國出資 5 億元獨家捐贈,是中國首個由單一投資機構獨家支援的國際性科學大獎。
紅杉中國作為一個「創業者背後的創業者」角色,在科技領域已經投資了許多企業,此次獨家捐贈設立「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獎」,也是其在推動科技創新這一使命上的一大舉措。
紅杉中國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沈南鵬稱,一方面,對科技創新和科學精神的篤信已經深入紅杉的企業文化,另一方面,全球科技進步正以加速度前進,紅杉中國有責任、有義務加大對前沿科技和基礎科學的支援力度。
企業關注科研、給科學家頒獎、與科學家合作傳播科研突破,這已經成為近年來的一個顯著趨勢。
昨天由騰訊舉辦的 2022 年騰訊科學 WE 大會也是一場企業鏈接科學家的盛會。騰訊科學 WE 大會是騰訊一年一度的全球科學大會,始於 2013 年,每年 11 月舉行,今年是十周年。
騰訊為科學家們做了什麼?作為一場非商業的大會,騰訊科學 WE 大會十年來面向公眾分享最具突破性的科學發現和前沿思想,先後有霍金、彭羅斯、潘建偉、姚期智等 87 位全球頂尖科學研究者,就宇宙學、理論物理、生命科學、資訊科技等前沿領域發表演講。

圖註:騰訊高級副總裁郭凱天在大會上發布「科技樹」
本次大會現場,騰訊還首次發布了騰訊前海新總部正在規劃建設中的一座永久性的科技館,其中一個重要展項是一棵運用人工智慧和全真互聯技術打造的「科技樹」。這棵「樹」將以基礎學科為根脈,呈現百年科學的發展脈絡和突破性成果。
而且,這棵樹本身也蘊藏著科技的成果,它運用了遊戲科技的引擎渲染和騰訊 CDD 虛擬影棚拍攝技術,將科學家的演說和科技樹的發布打造成了一場科幻大片。
不止騰訊科學 WE 大會,騰訊在推動科技進步這件事上已經有過不少行動。如 2018 年騰訊公司成立 20 周年之際,騰訊基金會宣布投入 10 億元的啟動資金,資助設立「科學探索家」。



2

企業「參與」科研的意義
中國外眾多企業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尤其是許多面向青年科學家的「養成系」資助獎項,如「微軟學者」獎學金、Google博士生獎學金、Meta 博士獎學金、IBM 博士獎學金、亞馬遜研究獎、百度獎學金、阿里巴巴達摩院「青橙獎」等等。
以往,國家資金是科學家獲得科研經費的最主要來源,但如今,科研經費的來源已經變得更多樣化,來自企業的資助尤其顯眼。
這給科學家們提供了巨大的支援。基礎學科和科學前沿的突破往往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企業提供的獎項資助能夠緩解科研工作者的經濟壓力,讓科研無後顧之憂。
另外,許多重要的科研突破都來自於跨學科和交叉領域,許多企業資助如今也更關注交叉學科的領域開拓,這從獎項的名稱上就可見一斑,如頂科協設立的「智慧科學或數學獎」、「生命科學或醫學獎」等等。
不僅是經費本身,企業與科學家建立連接的好處還在於,企業處於技術落地一線,能帶來跟學術界不一樣的戰略眼光,這能夠讓產業應用來引導有價值的科研。
同時,科研成果也需要更好的「翻譯」和「橋樑」,各類大獎和科學大會的存在,為科學家們之間以及科學家與公眾之間建立了溝通渠道,能夠促進學術交流和科研成果的傳播,而且許多獎項都是面向全世界,強調國際性。
公益、中立、不求商業回報,如今眾多企業資助科學家的項目都有著極好的立意和初心。在實際影響上,希望這些行動能真正起到激勵科學探索、推動科學進步的作用,而不只是擴大企業的聲望。
參考鏈接:
//mp.weixin.qq.com/s/17XRdDvp2pl_a9RJ5ewXjQ
//www.wlaprize.org/cn/PressRoom/News/2022/09/30/62.html
//mp.weixin.qq.com/s/dFLZPcrZeKhTuZCrlzgQgw
更多內容,點擊下方關註:
掃碼添加 AI 科技評論 微訊號,投稿&進群:

雷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