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市場新能源佔有率只有1% 比亞迪怎麼打?

中國車企出海只選兩種地方:市場門檻低的地方,市場門檻高的地方。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前提:有市場。

日本電動車市場則是個例外。

想展示實力的中國車企都選擇出海歐洲、北美,而比亞迪在進軍歐洲的同時,卻將觸角伸向了日本。

7月21日,比亞迪宣布正式進入日本乘用車市場,並一次性亮相了元PLUS、海豚和海豹三款車型,這三款車型均搭載了比亞迪最新的 e平台3.0技術,其中元PLUS預計於2023年1月發售,而另外兩款分別於2023年年中和年底發售。

日本市場新能源佔有率只有1% 比亞迪怎麼打?

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影片致辭圖源:比亞迪汽車靠降價進入日本的特斯拉也只賣了5000輛

據日本汽車銷售協會聯合會稱,日本6月的電動汽車銷量為3379輛,這個數字已經相比比去年同時期增加了3.6倍。

而整個2021年,日本新能源汽車銷量僅為4.5萬輛(包括插電式混動車型),從全球來看,日本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都是倒數。

雖然日本新能源汽車銷量不高,市場滲透率也僅僅1%,但是這1%的市場,依然是本土品牌佔據著絕對優勢,日產、豐田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最高。即便是在全球幾大電動車市場佔據優勢的特斯拉,Model3的銷量也遠不如日產聆風EV和豐田普銳斯PHEV。

日本市場新能源佔有率只有1% 比亞迪怎麼打?

數據範圍:2010-2021年 圖源:鋰解

特斯拉在日本的銷量主要依靠的是價格優勢。

比如,今年6月價格上漲後,日本一輛標準續航的Model Y售價為643.8萬日元,約為32萬元人民幣。

目前,開始重視減碳、估計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日本,對電動車的補貼也相當可觀。去年一位在東京購買了Model 3的網友發帖稱,拿到的補貼為分別為國補80萬日元,都補40萬日元,區補10萬日元,加起來相當於6萬多人民幣的補助。加上特斯拉為了促進日本銷量,曾將Model 3在日本的定價降到489萬日元(約為27萬人民幣),在此基礎上減去補貼,Model 3一度在日本創造了全球最低價。

摺合下來,一輛標準續航的Model 3,在日本將近20萬元就能拿下。

2020年在日本賣了1900輛電動車的特斯拉,在2021年賣了5200輛,雖然有明顯增長,但並沒有打破日系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

可見,在日本電動車市場,馬斯克的降價策略也不那麼管用。

比亞迪的優勢是什麼?

此次比亞迪進入日本,選擇的三款車型,與其出口歐洲的選擇截然不同。

元plus、海豚、海豹三款車型的定位並不相同。元plus,一款15萬級的純電動SUV,曾經是比亞迪中國市場的支柱車型,如今已經迭代進入最新的平台。比亞迪海豚,10萬級的小型電動車,以及在中國即將上市的新車型海豹,售價預計在20萬級,應用了比亞迪在最新的電池成組技術——CTB技術。

三款定價區間、車型完全區隔的車型,可以看出比亞迪進入日本市場的用心。

而在此之前,比亞迪在日本設立了子公司BiwidiAuto日本,計劃至2023年底在日本全國範圍內建立100多個基地的經銷商網路,通過銷售代理提供售後服務,建立客戶服務體系。

日本市場新能源佔有率只有1% 比亞迪怎麼打?

圖源:比亞迪汽車

此前有消息稱,比亞迪會進入日本電動計程車市場,比亞迪品牌及公關事業部總經理李雲飛向品駕透露,比亞迪此次進入日本市場,出行市場並不是重點,而是完全面向C端市場。而關於是否考慮在日本建廠,李雲飛稱,會結合海外市場的需求和業務拓展情況綜合考量。

在零念科技戰略顧問、Artefact合伙人陸盛贇看來,日本離中國比較近,對比亞迪供應鏈的挑戰比較小。

而從長期利益來看,陸盛贇認為,日本作為相對「傳統」的市場,除了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低,汽車的智慧化程度也不高,比亞迪搶先進入日本,或許是在電動化、智慧化方面尋找機會。

「在日本這種成熟市場搏殺,對於比亞迪自身的品牌形象提升非常有幫助,在日本建立起品牌聲譽,會讓比亞迪更容易將觸角伸向歐洲或者美國。甚至在中國本土市場,也會形成一個比較高端的形象。」

33年前,欲在豪華車市場尋找機會的豐田,在充分研究北美市場後,面向北美市場推出雷克薩斯,並一舉打破了當時被德系豪華車佔領的北美豪華車市場格局,藉助北美市場,雷克薩斯奠定了豪華品牌的市場地位。

如今在日本市場尋找新能源市場機會的比亞迪,或許也在試圖創造一個新的品牌進階歷史。

日本,東南亞市場的隘口

作為汽車製造強國,日本同時也是汽車出口強國。2021年,日本汽車出口量全球第一,達到382萬輛。

另一方面,東南亞電動車市場正在表現出非常大的潛力,而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日本汽車品牌都是出口東南亞的主力。

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都在東南亞市場尋找機會。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根據海關數據統計,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整車合計出口36.22萬輛,其中,出口東南亞市場5.84萬輛,佔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的16%。

雖然中國品牌就加大了對東南亞市場的布局,但是一位負責整車企業出口業務的人士告訴品駕,目前東南亞市場對中國品牌的認知度仍然很低。

在日本電動車沒有實質性發展,東南亞電動車市場卻表現出強烈的需求時,比亞迪通過在日本市場建立起的品牌能力,對於其進一步出口東南亞市場來說,是一種更具戰略性的選擇。

日本汽車品牌在東南亞燃油車市場的影響力,或許會因為中國品牌從各個維度的新能源汽車出口滲透而被打破。

去年,比亞迪進入歐洲,與包括造車新勢力,以及紅旗、長城等自主品牌一起,試圖建立中國品牌新能源產品的國際影響力,這一輪歐洲出海,中國品牌們基本都以高端車型為主。

畢竟,相比於過去中國品牌更青睞於市場門檻低的低端車型出口市場相比,在以新能源汽車為主的新一輪出海,中國品牌不僅想滲透更為成熟的發達國家市場,並且,也希望從產品出海到產業出海,完成一整套產業化輸出。

對於剛剛在全球新能源市場份額回歸第一、並努力開拓中國高端市場的比亞迪來說,今年,比亞迪獨闢蹊徑選擇日本,在產品選擇上也謹慎地進行了更多試探,不乏更長遠的考慮。

陸盛贇推測,比亞迪進入日本,會不會實現像特斯拉在臨港建立工廠、帶動本土供應鏈這樣的效果,也不乏可能。

「甚至不排除,比亞迪會藉助日本政府的力量,通過協議的形式,深入日本市場。」陸盛贇說。

切入一個成熟但不夠充分的市場,雖然具有風險和挑戰性,但是對於現階段的比亞迪來說,無論從技術還是產業鏈上,都已經具備了這樣的能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全球出口量121.8萬輛,已經超越德國,成為出口量僅次於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

就在比亞迪登陸日本市場後,一位日本網友在網路上留言稱,「中國的電動技術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成長著,不知道這會不會讓咱們的車企更深刻地意識到電動化已是大勢所趨。」

或許,這就是中國品牌汽車出海的更大想像空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