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P訪談 | 貝殼金服史海峰:中台雖百家爭鳴,但不是所有企業必需品

導語 | 中台作為一個技術概念,曾一度被捧得火熱。那麼,中台現在發展到了什麼階段呢?對於所有企業來講,中台都是普適的么?中台在具體的落地過程中,究竟存在哪些問題呢?騰訊雲最具價值專家(TVP)史海峰,與你分享他對中台建設的各種見解。(本文編輯:尾尾)

史海峰老師專訪

受訪者簡介:史海峰,騰訊雲最具價值專家(TVP),貝殼金服小微企業生態CTO,負責小微企業生態金融服務產品規劃、技術團隊管理、系統建設。畢業於北京化工大學,曾在神州數碼、亞信聯創長期從事電信行業業務支撐系統集成工作,參與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多個項目,具有豐富的大型業務系統研發實施經驗。 曾在噹噹負責總體架構規劃、技術規範制定和技術預研推廣,善於把握複雜業務需求,提出創新性解決方案,參與多個重點項目的方案設計,在項目中對系統架構進行持續改造優化。負責技術委員會組織管理工作,發掘最佳實踐、推動技術革新,組織內外部技術交流,開源DubboX、Elastic-Job、Sharding-JDBC。 曾負責餓了么技術創新部產品研發團隊,完成多個創新性業務項目及技術產品。多次擔任業界技術大會講師或出品人,包括ArchSummit、QCon、SACC、TOP100、SDCC、GITC、MPD、GIAC等。

一、看中台現狀:已發展到百家爭鳴階段

中台在2019年發展得特別火。從它的概念上來講,中台基本上可以分為狹義和廣義的中台。

典型的狹義中台是業務中台和數據中台,最多加上技術中台。廣義的中台,會把技術中台或者業務中台層面的,拆分地更細一些,像一個產品化的東西。比如說,你可以認為某些電商公司的業務中台就是電商中台,當然電商裡面也可能會有營銷。技術裡面呢,有人會說,我把影片作為一個中台,也可能把AI演算法、體系對外開放作為一個中台,叫AI中台。大家可能會根據自己的產品定位,去細化一些垂直的特性,在更細的層面上抽取出中台的概念。

其實,中台最初源於Supercell這樣一家遊戲公司,它有很多業務線,會把業務維上很多通用的東西沉澱下來,之後就可以很快速地生產各種各樣的遊戲。實際上,它就是一個遊戲引擎嘛!或者說,它有一個更龐大的遊戲庫,組裝一個新的遊戲會很容易。2015年或者2016年的時候,那時候只有阿里一家在說中台,大家很少討論說「你的中台是什麼樣」「我的中台是什麼樣」,大家的中台有什麼不一樣。但是發展現狀,我覺得是比較有意思的,可以說是百家爭鳴。

我看到的現狀是,很多公司都在期望做中台,我認為,它只要ROI(投資回報率)是值的,或者說符合將來的戰略,我覺得都OK,都可以去做中台。但是也有可能有些人,因為大家都在炒中台,進而覺得,只要有了中台,我就強大了,所以我要搞一個中台出來,為了中台而中台。這樣就是捨本逐末,只看到了表面。

二、看中台普適性:思維上普適,但具體業務不一定

從思維上來講,中台是普適性的。像做程式,寫程式碼,有了共通的東西,你可以把它抽取成一個函數,然後引用它。所以,中台從理念上來講,大家都很清晰,就是儘可能地把能復用的東西下沉。這是架構設計,或者說是技術維度上很好理解的一個思維。

但是在業務,或者說在組織層面,中台就不是很好理解了。因為組織層面,如果要把部門拆開,就一定會涉及到職責問題,就會出現很多問題。其中,有一個問題就是做架構常提的康威定律,你要一個中台的系統,或者說中台的技術支援體系,那一定是為一個組織服務的,它不可能說沒有這個組織,然後憑空出來一個系統,叫中台。那它只是一個叫中台的系統而已,對外其實是看不見的。但是你既然想做成中台,其實就需要有這樣一個組織,橫向地打通原來不通的東西。技術上更多要做的是配合工作。那這樣對一個公司的組織能力、戰略拆解,甚至價值觀,都有更高的要求。因為我們都知道,我們之前做SOA,或者說微服務,我們把系統拆的更碎了、更靈活了、更解耦了,帶來的問題就是,系統更複雜了,需要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溝通成本,出了問題,你可能要串起來更多的環節才能發現問題在哪裡,不像以前,系統相對更簡單。

那麼,具體來講,誰更需要做中台呢?

我是做技術的,對於那些不太需要IT產業的組織,我不太好說他們是不是需要中台,因為我不在這個領域,沒有太多發言權。但是,一個比較依賴於資訊技術的組織、公司或者行業,系統幫你做了很多事情,這時你就有很多垂直的系統,或者很多不同的業務線依賴於這個系統。那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是比較適合去做中台的,會有比較大的收益。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公司原來的模式就是垂直的事業部方式的,這種方式是比較割裂的,雖然各行其是,但其實總體還可以。但是,如果這個公司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想做協同,想做整體的操作,那它就應該融合在一起。不管是組織、運營,還是系統,都需要打通。比如說,ABC三個系統,有一個客戶,在A系統中,同時也在B和C系統中,它是同一個客戶,但是你不知道,因為它們沒有打通。但是如果你做成一套體系,就可以判斷出是同一個客戶,這就可以有多個業務場景可以協同,有更大的空間,去做原來只是在一個場景下做不出來的東西,這種情況就非常適合做中台。

所以總結來講,中台是一個技術理念上的東西,思維上普適,但具體業務不一定。

三、看中台落地難點:對企業和個人能力要求非常高

中台落地的第一種可能,是對既有對業務進行整合。一個維度是業務,是不是有很多條線,大家已經在重複造輪子了。如果你具備這個能力,就可以去考慮收攏,但是需要有上層的理解和支援,必須是老闆在組織結構上進行調整,在資源給予支援,而且要給全公司定一個目標,我們公司就是要做中台。

中台落地的第二種可能,是進行預判,做好之後,在上面「長」新的業務。就是如果你對於行業有很清晰的判斷,對公司未來的發展節奏成竹在胸,那麼是可以提前去做中台的。這對人才對要求就更高了。需要有足夠強的前瞻性和抽象能力。

結合上述兩種落地的情形,我們可以發現,中台對技術能力、組織能力、戰略拆解等都有更高的要求。因為中台不是只面向業務的,對於一個前台(之前的說法叫大中台小前台)來講,它的職能就是你想要什麼就給你做什麼,只要滿足需求就OK。但是,中台是要滿足不同條線需求的,非常考驗抽象能力、行業理解能力,甚至於對趨勢的判斷。需要它做出來一個大家都能用,大家用著都覺得好的東西。

所以,這對企業的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

有高要求之後,就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人才問題。本來能招到兩個人,各自能把自己的業務做好,但是如果要做中台,就需要一個人能把兩邊的業務打通,那麼這個人的能力要求肯定比之前兩個人的能力要求高。如果招不到這樣的人,做出來大家可能都不會滿意。

狹義的中台,更多是面向業務的,是需要有業務能力的。中台不是純技術與業務無關的平台,它一定是跟業務有比較強的耦合的。不可能從別的公司挖幾個人過來,就可以馬上復刻出一個中台,而且能用的很好,這個很難實現。你要的中台,是什麼樣子的?一定是對應你目前的業務特性的,和你所在的業務發展方向的,這樣才能抽象出一個中台出來。

所以要做中台,就需要有這樣的人才,要培養出這樣的人對你有足夠的理解。而且還要走一步看一步,因為業務在不斷發展。它不像2C有很多是可以複製的,C端用戶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本質上來講,內部的中台,是面向產業的,是2B,它的業務屬性一定是最重要的一點。

所以,這對個人的能力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四、看中台落地:應自上而下,成熟後再推進

中台是一個很大規模的項目,需要有很多的資源投入,而且對業務線一定是有影響的。同時,中台不是說服務好一個業務就可以的,至少要有三個以上業務,才能稱之為有通用性。而且,大家認可,中台才算建成了。所以,中台應該自上而下,才會比較好推進。

另外,中台的推進一定要有一定的成熟度之後才開始,而不是要從0開始。比如,人家已經有一套現成的服務自己業務的系統,已經做到1了,不可能讓別人從0陪你開始。且這也是一個很長期的項目,沒準需要一年才能做出來大家還能接受的。而且,假設從0開始推進,別人很容易會覺得你這東西沒做好,比原來的還糟糕,以後就再也不會去用了。

所以,中台這個東西,還是要當成一個體系化的產品。它不像C端服務,能夠很快地做一個東西出來。我們要把它當作一個比較大的B端項目,需要非常重視和而且要有良好的規劃,不斷迭代調整。等到產品成熟了,再推向生產環境。這畢竟是一個企業級的項目,在某種角度和傳統的互聯網思維是相悖的。

五、總結:中台不是必需品,如需搭建一定要自建

最後,關於中台,我想總結以下兩點。

第一,中台不是必需品。大家都在說中台,這導致了很多人覺得中台是一個必需品,很牛,搞一個就管用。任何一個技術,它都只是工具,或者說是一個技術思維。雖然這種思維一定是對的,但是它適用的場景是要自己去判斷的。技術的發展都有一定的曲線,有很多的技術名詞都曾火過,但是又沉寂下去,然後再成熟。中台也一樣,我們現在正處於曲線的第一波高峰期,這是最喧囂的時候,也是最需要冷靜的時候。不要覺得錯過中台就錯過了風口,因為它不是一個改變行業的東西。很多人都認為技術能改變生活,但是我認為技術要有一定的應用場景,而應用場景就是商業。所以,要想清楚,究竟是否需要中台。

第二,自己的中台,自己搭。要自己總結自己需要什麼樣的中台。如果你正在計劃要用別人的中台,那麼想一想,以前那麼多做客服的廠商,那麼多做CRM的廠商,做ERP的廠商,為什麼都不能夠讓所有的企業都用起來呢?因為雖然這些業務,大體上看起來都差不多,但實際上沒辦法完全通用。財務系統因為管控比較強,才算比較普及。所以,自己的中台,自己搭。但是從中台落地的角度來講,自己在搭建中台的過程中,一定會遇到一些坑,要做好心理準備。但是一旦搭建起來,它的好處只有你自己能夠享受,這會成為企業另外一層面的競爭力,對於企業的長遠發展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總結一下就是,「一個」中台,各自表述 —— 大家把中台的思想借鑒過來,最終落地實現是什麼樣子的,就看各自「修行」了。

六、看騰訊雲TVP:更大的視野,更多的交流

我之前寫過一句話,是結合騰訊的價值觀——「科技永向善,未來在雲端」。雲一定是將來的基礎設施,雲一定要一步步用中台的思想,把這些成熟的組件和技術沉澱到雲上,提供給整個行業,整個社區,這才是它的價值。雲是一個很簡單的概念,最終能夠「長」出來多少給大家用的功能,才是最重要的。

騰訊這麼多的產品線,這些技術能夠沉澱下來,向外輸出,能讓大家看到成熟的解決方案,能讓大家降低成本,能讓商業變現更簡單高效,只需要少量的專業技能就可以做出大有價值的事情,這是我認為雲的價值。

而能參與到騰訊雲TVP這個平台中,我們能夠看到更大的一個行業的視野,在不同行業專家的視角去了解其他的行業,我覺得這種「交叉」的碰撞,會有更多的火花,也許就能夠碰撞出更多的玩法。就好像為什麼語音識別的成功率提高了,因為有人把影像識別的演算法拿過來,提高了語音識別的成功率。大家都在各自的行業中做事,交流可以促進技術的發展,也可能會誕生更多的玩法。

我們期待未來,科幻場景能夠更多的變成現實。

騰訊雲最具價值專家,簡稱TVP(Tencent Cloud Valuable Professional),是騰訊雲頒發給技術專家的一項榮譽認證,以此感謝他們為推動雲計算的發展所作出的貢獻。這些技術專家來自於各個技術領域和行業,他們熱衷實踐、樂於分享,為技術社區的建設和推動雲計算的傳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了解TVP更多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雲加社區」,回復「TVP」

點擊文末閱讀全文,快速申請加入TVP

添加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