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了解中國空間站:在軌10年 最多容納6人

4月29日上午11點23分許,隨著「天和」核心艙搭乘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已全面邁入空間站時代。

據悉,中國空間站又稱天宮空間站,主要由貨運飛船、核心艙、載人飛船、實驗艙I和實驗艙Ⅱ組成。計劃在2022年前後建成,運行軌道高度約340-450公里的近地軌道,預計在軌運行10年以上,一般情況下能夠主流3人,航天員輪換階段最多可容納6人。

而本次發射的就是核心艙「天和」,也是目前中國研製的最大航天器,全長16.6米,最大直徑為4.2米,不僅是空間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還是航天員生活的主要場所。此外,還支援開展少量空間科學試驗和技術試驗。

實驗船I「問天」主要負責開展艙內和艙外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也是航天員的工作生活場所和應急避難場所。此外,還具有核心艙部分關鍵平台功能,需要時可執行空間站的管理和控制。

實驗艙Ⅱ「夢天」的主要功能與實驗船I類似,不同的地方是擁有有貨物專用氣閘艙,在航天員和機械臂的輔助下,支援貨物、載荷自動進出艙。

除了這些核心設備,空間站工程還包括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由神舟載人飛船和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組成,用於航天員和部分物資往返空間站。

而貨物運輸系統,則由天舟貨運飛船和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組成,貨運飛船為空間站運送航天員生活物資、推進劑、載荷設備等補給物資。

值得一提的是,在空間站建造完成後,會單獨發射一個十幾噸的光學艙「巡天」,與空間站保持共軌飛行狀態。其主要是負責高解析度天文觀測,開展天體物理和空間天文學研究,還可與空間站對接,進行推進劑補加和設備維修維護。

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的介紹,計劃在光學艙里架設一套口徑兩米的巡天望遠鏡,在軌10年的情況下,可以對40%以上的天區進行觀測。

空間站和其它航天器有什麼區別?

太空梭和返回式衛星在太空逗留的時間無法和空間站相提並論,無法進行長期持續的實驗。建造空間站,能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空間站有什麼作用?

從國際空間站二十年來運行的情況看,其搭載的科學實驗不但產生了不少重大的科學發現,還「反哺」了地球,將不少成果應用到了國計民生中。

中國空間站為啥叫「天宮」?

「天宮」又名「紫微宮」,是中國神話傳說中天帝居住的宮殿,一方面寓意對未知天空的探索,另一方面有讓航天員「在太空中生活得舒服」的意思。

空間站里的面積有多大?

航天員生活的主要場所是「天和」核心艙,供航天員工作生活的空間約50立方米,加上兩個實驗艙後,航天員活動空間整體達到110立方米。

空間站的水從哪裡來?

飛船上的飲用水除了從地球上運來的以外,主要依靠水循環裝置凈化。擁有0.0001微米的過濾精度、銀殺菌劑技術等多重工序,保證航天員們能夠毫無顧慮使用循環的水。

空間站為什麼只「飛」400公里高?

100公里高度以上就被認為是太空,400公里高度足以滿足一般太空實驗的環境。另外,「飛」高了易進入高能粒子區域,會傷害儀器設備,威脅航天員的生命健康。

一圖了解中國空間站:在軌10年 最多容納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