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買手機均價接近月收入2倍:一半人愛「顯擺」

不久前,一份由北師大發布的《2020新青年新國貨消費趨勢報告》顯示,以95後為代表的中國新一代新青年在網路的使用和消費中,佔據了越來越大的市場比例。

其中,拼多多的年輕人比例是最高的,其中95後用戶比例達到了32%,比淘寶+天貓高出了3個點。

所有人都會問,很多95後甚至還沒有固定收入,他們能有多大花銷,錢又都花在了哪裡?

莫欺少年窮,近半數「後浪」會買大額度數碼產品

在一份針對95後新消費展開的研究表示,大額消費主要集中在數碼家電產品和旅遊上。

有43.9%的人會購買大額度的數碼產品,因新冠疫情因素旅遊需求普遍放低,為數碼產品讓出了進一步消費空間,相對的在「相機」、「手機雲台」、「充電寶」等品類上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95後消費觀察:買手機均價接近月收入2倍 半數後浪愛「顯擺」
95後最常網購的四大品類,電子產品佔據較大比重,且平均客單價較高

95後消費觀察:買手機均價接近月收入2倍 半數後浪愛「顯擺」

與70、80後不同,95後關注的焦點已從過去的電腦、相機、手機發展到了以智慧手機為中心,利用C2M模式和IoT技術,向智慧穿戴和智慧生活產品無限泛化的工作和生活場景。

生活全在指尖上,買手機預算接近月收入2倍

95後在購買智慧手機品類時的具體表現為「不差錢」、「更有錢」,這與8.3小時的每日平均使用時間有直接關係。

手機對於他們不僅是社交工具,還是「生活助手」、「購物車」、「老師」、「掌機」,「簡約的設計」、「強大的拍照」、「品牌文化」是95後選擇手機的決定性因素。

據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發布的《95後手機使用心理與行為白皮書》披露,95後電子產品消費能力強,購買手機的平均價格接近月收入2倍,超前消費花了再還。

95後消費觀察:買手機均價接近月收入2倍 半數後浪愛「顯擺」

調查顯示,95後購買手機的價格平均在3662元,但平均月收入僅為2210元,購機的平均價格是收入的1.7倍。

手機價格高的95後更愛交朋友,他們的微信好友數量是手機價格低的95後的2.2倍。

相比之下,95前月平均收入為8502元,購買手機的平均價格為4326元,大概佔到月收入一半左右。

另外數據顯示,有16.5%的95後購買手機的價格在5000-10000元之間,高價位的產品受到少數人的青睞,由於不少95後還是學生群體無固定收入來源,購機款往往來自長輩資助或者分期。

財經作家吳曉波在談及「95後的消費觀」時表示,現在的90後,特別是95後,他們的消費能力和他們的收入是沒啥關係的,是跟他們爹娘的收入相關。

63.9%的人每天被電商種草,10%剁手成日常

95後是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也是線上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

據艾瑞的一組數據顯示,1/4電商用戶為95後,63.9%受訪認表示每天使用電商平台,10%的人每天網購下單。

95後消費觀察:買手機均價接近月收入2倍 半數後浪愛「顯擺」

熱衷於電子產品,對顏值要求高,喜歡嘗試新鮮事物。

數據顯示,95後在3C數碼家電領域除了平均2.2年一換的智慧手機,五花八門的手機保護殼、新式家電、智慧設備等中低客單價的產品呈脈衝性的進入他們的「購物清單」。

邊玩手機遊戲邊社交,「小遊戲」也有千萬級擁躉

在95後的遊戲關鍵詞中,「王者榮耀」常年列居首位,不分性別。

在這一群體中,遊戲的滲透率高達57.1%,比95前高出11.6%。

除了像《王者榮耀》、《陰陽師》這樣的競技類「大遊戲」,還有《天天酷跑》、《奇蹟暖暖》這樣的休閑趣味「小遊戲」在TOP10熱度榜中出現。

針對「95後玩遊戲」這個話題,大三在校生子涵(化名)回答得很直白,「現在玩遊戲就是維繫關係,一般會選大家都在玩的遊戲,遊戲好不好玩倒是其次」。

在同學眼中,他是「大小」通吃的老玩家了,人緣不錯,是班裡的數碼和遊戲意見領袖。

企鵝智庫的數據顯示,95後更偏好協作性強的遊戲(佔比56.3%),關係對「拉新入伙」和「組隊開團」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

這種手機遊戲不局限於AppStore中打榜的獨立APP,95後也會在拼多多中運行多多牧場、多多愛消除這類小遊戲。

在一個個遊戲排行榜、虛擬地盤中明爭暗鬥。有數據顯示,僅2019年就有5000萬以上的用戶在拼多多的多多果園澆水、種樹。

95後消費觀察:買手機均價接近月收入2倍 半數後浪愛「顯擺」

這種電商平台小遊戲實際上扮演了多面手和用戶串聯的角色。

對於用戶來說,朋友都在玩滿足其社交需求,去App化也符合當下移動生態發展環境;對於商家來說,可以針對性的給95後推薦好貨,拓寬了商品和精準用戶的溝通渠道。

對電商平台自身來說,構建了新的流量池,帶動用戶DAU日活數據,通過遊戲連接買家和賣家來撮合交易。

比如擁有近1/3比例95後的拼多多前身就自帶遊戲公司基因,知道年輕人愛玩什麼,據過往媒體報道這家企業員工平均年齡27歲,與字節跳動一樣位居「最年輕」的互聯網公司,這些公司善於挖掘年輕人的各種物質和精神需求。

消費閉環:左手網購,右手晒圖

95後愛買東西,更愛曬東西。調查顯示,收到商品並不代表網購的結束,有50%的95後會曬出或者評論商品。

95後熱衷於給周圍朋友「種草」,有36%的人願意向他人分享商品和店鋪,這要比95前多出10個百分點。

95後消費觀察:買手機均價接近月收入2倍 半數後浪愛「顯擺」

相比之下,95後網購後評價商品更傾向於「溯源」,即在電商平台上直接評價商品,形成「電商曬單評價、主動分享、社交網路分享」的網購後行為鏈。

95後消費觀察:買手機均價接近月收入2倍 半數後浪愛「顯擺」

《全球95後消費者調研·中國洞察》顯示,95後購買商品也更傾向於向家人、朋友或信任的部落客尋求意見,這表明零售商不再主導商品的評價流程。

近兩年大量KOC的出現也在側面印證了這個趨勢,在時下流行的短影片、直播等形式中,更親切、更真實的內容被看做是高價值的信任貨幣。

「擁有更多推心置腹的朋友的人對資訊的信任度越高」,北京大學的《95後手機使用心理與行為白皮書》對產生消費決策的資訊來源也有類似的觀點。

95後消費觀察:買手機均價接近月收入2倍 半數後浪愛「顯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