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強麒麟9000!華為無處安放的驕傲

昨晚北京時間8點,華為舉行了Mate40旗艦機線上發布會。在持續一小時的各類新品發布會後,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只是用簡單幾句話概括了當前華為形勢:

「華為現在在非常艱難的時刻,我們正在經歷美國政府的第三輪禁令,這一禁令極不公平,導致我們處境艱難。」

史上最強麒麟9000!華為無處安放的驕傲

「在過去三十年,我們在網路安全和隱私保護中擁有最好的聲譽,我們在通訊技術領域引領行業,在消費者技術也同樣引領行業。」

「華為不管處境多麼艱難,我們都承諾持續展開技術創新帶給消費者,提升人們生活,提升大家的工作效率,我們將信守承諾,謝謝。」

像一個努力勤奮的孩子,最後一刻說出了自己委屈,但成人的世界哪有什麼可以言說的委屈。在幾個月前的中國資訊化百人會上,余承東就透露「Mate 40搭載的麒麟9000晶片,將會是華為麒麟晶片的最後一代。」

對於這樣的絕唱,余承東依舊和以往發布會一樣,對晶片的各個性能如數家珍。

麒麟9000到底有多強?

毫無疑問,麒麟9000晶片是華為史上最強大的晶片,採用5nm製程製程,據余承東介紹,麒麟9000也是世界首個5nm製程的5G手機SoC。其集成了153億個電晶體,比前不久發布的A14晶片多出30%。

史上最強麒麟9000!華為無處安放的驕傲

晶片內部集成了八核CPU,為1顆3.13GHz Cortex-A77、3顆2.54GHz Cortex-A77*3、4顆2.05GHz Cortex-A53,使其速度比其他旗艦SoC快10%。內含24核的GPU(Mali-G78),GPU計算速度比驍龍865+快52%。

余承東在發布會上表示:「GPU有時候比CPU更為重要,因為在玩手游時,往往調用的是GPU的能力。」

史上最強麒麟9000!華為無處安放的驕傲

此外,麒麟9000的NPU AI處理器比驍龍865+快2.4倍,AI Benchmark跑分達到148008。

史上最強麒麟9000!華為無處安放的驕傲

在能耗方面,麒麟9000的CPU、NPU和GPU能耗表現分別比驍龍865+提高25%、150%和50%。

與蘋果剛剛推出第一代5G旗艦手機相比,華為的5G手機已是第三代。Mate40系列搭載了第三代5G移動通訊晶片,在現網測試中,與V55+驍龍865+對比,麒麟9000的上行速度是其他5G手機的5倍,下行則快出兩倍。

在麒麟9000里,集成了華為目前最為先進的ISP技術,相較上一代麒麟990 5G晶片,其吞吐量提升50%,影片降噪能力優化48%。

與此同時,與麒麟9000一同推出去的還有麒麟9000E,同樣是一款性能強悍的5G SoC。麒麟9000E也是採用5nm製程,除了在CPU、GPU、NPU的領先外,該晶片還集成了華為通訊晶片以及ISP。

史上最強麒麟9000!華為無處安放的驕傲

對於華為和華為用戶來說,麒麟9000的意義非凡,且數量有限。在今年9月15日美國禁令生效之前,華為盡最大努力趕工增加晶片庫存。據現有分析師和媒體報道,對於麒麟9000晶片的備貨量的說法大致為1000萬片左右,可能支撐大約半年時間。

不過據此前余承東分享的一組數據來看,上一代華為Mate 30上市60天,全球的發貨量就達到700萬台。如今華為知名度不斷提升,1000萬片想要支撐半年,看來還得採用雷軍的飢餓營銷的方法。

如今麒麟9000的誕生距離華為海思首款手機晶片——K3V1也才11年。據資料顯示,從2004年成立,到2014年盈虧平衡的十年間,海思合計花掉了華為超過1600億元人民幣,單單麒麟980這一顆晶片,海思的研發費用就高達20億元人民幣。如果麒麟9000會像余承東此前所說成了絕版,那未來從更底層技術和人才投入上,更會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和持久戰。

發布會其他

除了讓人五味雜陳的麒麟9000外,華為Mate40系列的發布會,還是與往常一樣,展現了華為在智慧手機上全方位的升級。以下將羅列此次發布會其他亮點:

外觀方面:Mate40和Mate40 Pro均有兩種材料,包括一種素皮材質,五種顏色,亮黑色、釉白色和秘銀色。素皮有黃色和綠色。Mate40 Pro+則是陶瓷白和陶瓷黑。

螢幕方面:Mate40為6.5英寸OLED螢幕幕,Mate40 Pro則搭載6.76英寸的螢幕,兩者均為90Hz刷新率。88度的超曲環幕屏,搭載屏內指紋技術。

充電方面:華為將有線充電功率提升至66W。Mate 40 Pro還支援了50W無線充電。並且支援超低溫嚴寒條件下充電。

拍攝方面:華為 Mate40和 Mate40 Pro 配備後置四攝;而華為Mate40 Pro+ 則配備了後置五攝的配置,其增加了一枚800萬像素的10倍光學變焦潛望式鏡頭。

史上最強麒麟9000!華為無處安放的驕傲

價格方面:華為Mate40,8+128,899歐元,約7100元;華為Mate40 Pro,8+256,1199歐元,約9470元;華為Mate40 Pro+,12+256,1399歐元,約11050元;華為Mate40 RS,12+512,2295歐元,約18130元。

寫在最後

回顧華為的造芯史,華為成功做出自己第一款晶片——用於C&C08交換機上降低成本的ASIC晶片,是在1993年底。在1994年的時候,就已成功設計30多個晶片,當時最複雜的晶片里,能夠容下1000多萬隻電晶體。

華為從早期的只有幾十人的團隊時,就開始專研晶片技術,並一步步在設計上取得突破,在有關華為歷史的書籍中,都會提到造芯是突破國外壟斷的核心步驟。而現在我們對「核心」一詞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材料、設備、設計工具等更加致命的技術卻一直扼住我們的咽喉,這讓一個國家笑傲世界的底層核心的「底」,到底在哪裡?

2011年,海思的銷售額達66.7億元,遠高於第二名展訊的42.88億元,成為中國晶片公司頭號玩家。幾個月前,IC Insights發布的一季度全球銷售額排名前十的半導體供應商中,海思躋身了前十位。華為創造奇蹟的方式,就是跌倒再爬起來。如果未來中國晶片圈真的存在一種「英雄主義」,那便是麒麟10000的誕生和這張前十排行榜上再次出現海思的身影。

史上最強麒麟9000!華為無處安放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