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如何助力新零售起飛,把商業機密講給你聽!

  • 2020 年 3 月 31 日
  • 筆記

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種的零售企業,它們的商業模式各不相同,有的持續賺錢增長,有的卻虧損倒閉。那麼,零售行業如何賺錢,它們的底層邏輯是什麼,大數據又如何助力新零售,今天給你們好好講一講。

通常意義上,我們認為在新零售行業中,利潤=價格-成本,看起來無比正確,背後卻隱藏着無數的陷阱。

首先,這是一個非常靜態的公式,並沒有考慮時間的價值。例如在服裝行業,我們假設A商戶賣奢侈品衣服,一年賣一件;B商戶賣普通衣服,一天賣一件。看起來A商戶的利潤更高,但其實B商戶賺的更多。

其次,這是一個誤導銷售策略的公式,只強調了價格和成本,沒有考慮產品的特點與差異化特徵。例如宜家、迪卡儂等企業,通過幫助供應鏈精益改善產品形態,以小批量、多品種、快速上新的模式來佔領市場,雖然生產和經營成本較高,但佔據的市場規模更大,最終能賺到更多的錢。

零售行業的本質是管理流動性,追求毛利總額。我們把零售系統想像成一套供水系統,它包括了上游的水管網絡(供應鏈端)和下游的水龍頭、蓄水池(零售端)。蓄水池邊上有多個水龍頭(代表多個渠道或多家門店),每個水龍頭上又有許多的小孔(每一個小孔就是一個單品/SKU)。同時打開所有的水龍頭,就會向蓄水池裡注水,但是每個水龍頭流出水的速度肯定是不同的。流動性就是考核單位時間內,蓄水池中水的總量,也就是毛利總額。而建造和維護這套供水設施的錢,就是零售系統的運營成本。

所以,對於零售行業而言,真正的問題就有四個:

其一,如何在流量既定的條件下,「榨乾」每一位進店顧客的價值?

其二,如何在貨架空間有限的前提下,努力實現貨架上每一件商品都是顧客需要的?

其三,如何節省顧客的關注力,讓他/她非常便捷地發現所需要的商品?

其四,如何通過高性價比幫助顧客省錢,讓顧客覺得物超所值?

解決的辦法並不難,概括下來就是三句話:高動銷、不缺貨、周轉快。用大數據技術改善傳統零售行業,賦能商家晉陞為「新零售」企業。

第一,不斷提高貨架上暢銷品比率。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高效的商品精準推薦機制,節約客戶的關注力。同時,大數據還能夠監控市場的喜好變化,推動加快新品研發周期,提高研發效率。

其二,暢銷品永不缺貨。零售業普遍存在20/80定律,即20%的商品帶來80%的銷售額。通過大數據技術監控每個渠道銷售動態,多頻次小批量補貨,既能夠降低庫存,又可以提高銷量。同時,一旦大數據技術發現了潛力商品,可以通過陳列、導購和促銷等措施讓「爆款更爆」,爆款永遠都是稀缺的。

第三,在此基礎上,盡量提升庫存周轉。優秀的零售企業,都在提升周轉上狠下功夫。7-11周轉天數9天,國內便利店平均為29天;Costco庫存周轉率是Walmart的1.5倍;優衣庫周轉天數是84天,Zara只有它的1/3;西貝莜麵村最慢20分鐘上菜,外婆家一天翻台6-8次。如果通過大數據技術,在貨架上實現了高動銷,再結合多頻次小批量的拉動式補貨,整體庫存水位自然會降低到合理的水位上,最終會倒逼柔性生產和智能製造,提升企業的根本競爭力。

我們常說:「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我們聽到最多的,還是因為企業因為相信經驗,錯過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擁抱大數據很難,但如果拒絕它,就等於拒絕了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