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約會在歐美已成主流:成功率頗高

  • 2020 年 2 月 14 日
  • 資訊

「線上約會」正在成為美國人交友生活的新常態,儘管他們每天都可以出門。

市場研究公司 Pew Research Center 的一份報告顯示,今天有 30% 的美國成年人用過線上約會產品,在他們中,有 40% 的人,與網上的陌生人一點點建立起了一段長期、穩定的感情關係。

互聯網讓人們能接觸到更多人,也成為了很多段感情的起點。

用約會軟件的,相信愛情嗎?

就在 Tinder 剛剛創立不久的 2013 年,輿論對約會 App 還保持着相當高的警惕性。當時人們對 Tinder 的第一印象還是「膚淺的約炮工具」,也有不少關於約會 App 泄漏私人信息的負面報道。

2015 年,《名利場》(Vanity Fair)雜誌發表長篇報道,表示 Tinder 增加了人們的潛在伴侶數量,改變了人們對待性和愛的態度,通過 Tinder 建立起的關係缺乏真正的「感情」因素,使人們正在進入一種「約會的末日」。

但到今天,情況已經大不一樣了。《紐約時報》有一個專門記錄剛結婚新人情感故事的專欄 Vows(結婚誓言),2018 年,這個專欄介紹的 53 對新人中,有 7 對是通過約會 App 認識的。這與 20 多年前專欄剛創立時的情況完全不同,當時大多數夫婦都是通過朋友、家人介紹認識,或是在學校、公司認識。

英國《泰晤士報》也提供了類似的數據,他們今年刊登的 1000 則「婚禮公告」中,有 93 對新人是通過約會 App 認識的。在 Pew 的研究報告中,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在約會 App 上得到的情感體驗,不亞於線下傳統途徑的體驗。

最關鍵的是,約會平台拓寬了用戶潛在的社交圈。大部分受訪者表示,自己在約會 App 更容易找到自己喜歡的人,無論是外表上吸引自己的人,還是和自己有着共同愛好的「靈魂伴侶」。

線上約會帶來的諸多問題並沒有得到完全解決。失去了現實社交關係的牽絆,不少人在互聯網上毫無顧忌,更容易表現出激進的行為。有 37% 的受訪者表示曾在約會平台上經歷過不好的互動體驗,比如「在明確表示自己對這段關係沒有興趣之後,對方仍持續騷擾」的情況;9% 的受訪者表示曾收到過其他人的「暴力威脅」。這其中大部分受害者都是女性。

但相比幾年前,大家都已經更會保護自己了,各種約會 App 也一直在完善自身的產品功能,儘可能杜絕這類情況發生。平衡了代價和收穫之後,有 30% 的美國成年人嘗試過線上約會產品,23% 的人和線上配對的對象在線下見過面,12% 的人和配對的對象建立起了長期穩固的感情,甚至結婚。

奶奶的奶奶,要自由戀愛

哈佛大學高級研究員 Moria Weigel 長期研究美國的「約會文化」,她寫了一本書《Labor of Love: The Invention of Dating》,介紹「約會」這種社交形式的發展歷程。

「約會」的概念起源於十九世紀末,最早它的形式跟中國的「相親」差不多。男生來到女方家裡,介紹自己,詢問她是否願意見面,如果女方願意,他們就會坐在客廳聊一聊,此時女方的父母也會在客廳或躲在旁邊的房間里「監視」,並對男方作出評價。

最早的約會是基於鄉村社會結構的一種社交範式,當時美國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農村,因為人口分散,他們的潛在結婚對象也十分有限。和中國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樣,大部分就是在客廳的一次「約會」里,決定了自己的一生。

工業革命改變了一切。進入二十世紀,美國的人口開始大量流入城市,特別是女性,也開始進入工廠工作,能夠「獨立」生活。「自由戀愛」的概念開始成為主流,「約會」也就繼續成為了人們尋找伴侶的方式,只是場所從客廳變成了餐廳、電影院、酒吧。城市裡的各種公共場所成為了人們互相認識並自由結合的培養皿。

二戰之後,美國進入經濟的黃金時代。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可支配收入急劇增加,1956 年,美國有 1300 萬青少年,他們每個月平均收入是 45.21 美元,除去通貨膨脹的影響,約等於今天的 427 美元。與消費密不可分的約會活動也開始越來越豐富,公路旅行、汽車影院、音樂節……約會的形式變得越來越多樣,直到今天,你可以在手機上劃幾下,就找到一個約會對象。

開放一點,勇敢一點

從 2015 年至今,美國使用過約會 App 的人數翻了一番。比使用人數增長更快的,是約會軟件的收入。

根據市場分析公司 App Annie 的數據,2019 年,移動端約會 App 的市場規模高達 22 億美元。其中僅 Tinder 一家的收入就高達 12 億美元,常年處於 App Store 收入排行榜的前幾名。與 Tinder 十分相似的國內約會軟件探探也在過去一年裡嘗試盈利,它在 2019 年獲得了 4.2 億人民幣的收入,同比增長超 700 倍。

這並不難理解,「約會」這種活動與消費一直息息相關,相關的生意在消費市場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只不過現在,除了餐廳、電影院、酒店之外,互聯網企業也可以從你的錢包里分走一杯羹。

「線上約會」仍然不是所有人的第一選擇,關於它的爭議也從未平息。特別是在互聯網技術正遭受空前質疑的今天,這個問題正變得越來越複雜。但回顧歷史,我們不難發現,追求「愛情」的過程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接觸到新的技術,總會引發我們的疑惑和焦慮,但最終作出選擇的,還是我們自己。

2015 年,針對 Tinder 遭受的諸多指責,《連線》雜誌作者 Issie Lapowsky 撰文回應,表示 Tinder 絕不只是一個約炮平台。她在文章最後寫道:「Tinder 這樣的 App 越是被社會指責,那些好男生好女生們就越不敢用它,導致它真的變成一個膚淺的約炮平台,陷入惡性循環。」

這大概就是我們應當放下偏見的原因。開放一點,勇敢一點,大部分故事裏,愛情都在不經意間降臨。

線上約會在歐美已成主流:成功率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