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黑暗騎士》更黑暗

影評人在《新蝙蝠俠》媒體試映場後提交了多篇影評,紛紛讚揚該片導演馬特·里夫斯對蝙蝠俠角色的解讀達到了一個新高度,再次觸及超英電影最核心的部分——誰來守望守望者?倘若全憑自律,所謂好與壞的界限在哪裡?

比《黑暗騎士》更黑暗

比《黑暗騎士》更黑暗

比《黑暗騎士》更黑暗

由暮光男扮演的蝙蝠俠倍受孤兒身份折磨,他的愛好是在窮街陋巷中痛毆小混混,形象並不偉岸,打鬥遠非帥氣。看過試映場的編輯稱,《新蝙蝠俠》的動作場面與超英類型片相去甚遠,更接近韓影招牌式冷酷殘忍,比如《老男孩》。

比《黑暗騎士》更黑暗

由保羅·達諾(右一)扮演的謎語人戴着油膩的酒瓶底眼鏡,看上去就像迷戀皮服的異裝癖(實際上是他的冬裝面具),喜歡用謀殺現場留下的謎語玩弄心理遊戲——哥譚確實隱藏着陰謀,線索可回溯至韋恩家族,蝙蝠俠決心追查下去,他唯一靠得住的朋友只有還沒當上局長的戈登(左一)。

比《黑暗騎士》更黑暗

以紐約為藍本的哥譚深受街頭毒品危害,正滑向無政府狀態,比朱利安尼上任前的曼哈頓更差,混亂程度直逼《小丑》片尾。里夫斯使出他在《人猿星球》系列中練就的想像力,塑造了有史以來(89版蝙蝠俠之後)最紮實的哥譚形象。

比《黑暗騎士》更黑暗

儘管外界將該片定位為「起源影片」,但里夫斯根本不屑於討論令人耳朵起繭的起源故事,直接將這位會受傷會流血,不會飛不會變身的孤兒扔進街頭狼群中,他唯一的超能力就是天文數字般的遺產,驅使他駕駛蝙蝠車保衛哥譚的動機只有復仇,殘破心靈註定他只能孤老終身。

比《黑暗騎士》更黑暗

仇恨也是謎語人操弄社會邊緣社群的終極手段,他那可怕的陰謀與現實世界中的國會大廈暴亂不謀而合——該片拍攝時距騷亂尚有時日,里夫斯如何能預見到這一切?《蝙蝠俠》有必要如此黑暗嗎?

比《黑暗騎士》更黑暗

比《黑暗騎士》更黑暗

該片編織了一個複雜的義警追兇故事,比《黑暗騎士》更黑暗,比《無暇赴死》更致命,片長勝過《沙丘》(2小時55分鐘 vs 2小時35分鐘),與《沙丘》用同一位攝影指導,與《300》和《守望者》用同一位剪輯師。全片拒絕搞笑,拒絕任何超自然元素,拒絕緊身服救世界的陳詞濫調,最終成就了一部偉大的傑作。

比《黑暗騎士》更黑暗

經此一役,蝙蝠俠已超脫於DC花名冊自成一脈,成為類似德古拉甚至哈姆雷特式的存在,該角色的內涵在廣度與深度上能承受無數次再創造。

比《黑暗騎士》更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