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打造!手機OS界的教科書:來看上手體驗

WWDC21大會雖然已經過去了半個多月的時間了,半個月時間或許對於一台手機來說已經過了它自身的熱度了。

但是對於Apple這麼一個即使沒有新品發佈但依舊自帶流量的公司來說,即使它處於新品空白期,它的一舉一動依舊備受各位機友關注。

沒辦法,因為它是Apple,我們天然地就對它有着更加高的期待,不僅僅是在硬件層面上的超前的產品設計理念,更是在Apple引以為傲的產品生態上。

對果粉而言,Apple的產品就是行業的標杆般的存在;而對於競爭對手甚至是果黑,Apple也早早就作為他們自己產品的主要對比對象了。

在被友商旗艦輪番「吊打」的情況下,Apple依舊是不緊不慢,按着自己的節奏去完善自身,所以iOS 15來了,而它有沒有符合果粉對它的期待呢?

通過這一期對於iOS 15的一些重點更新的體驗評測,小編的一些真實使用感受或許可以解答你的一些疑問。

註:此版本為iOS 15開發者版本,部分體驗或許與正式版有所區別,請酌情參考

多平台FaceTime:打破iOS與安卓之間的次元壁

今年的WWDC大會上,小編髮現Apple不管是在介紹iOS,iPadOS還是macOS,他們都在強調着一個關鍵詞「分享」

是的,如果你有留意這一次Apple的系統層面上的更新的話,你會發現Apple強調了更多人與人之間交互的更新,而FaceTime就是其中一個。

手機OS標杆!iOS 15 Beta版初體驗

我知道,雖然在國內使用FaceTime的用戶真的少之又少,甚至是沒有。但是本次FaceTime的更新還是有很多值得去學習和借鑒的地方的。

例如這一次在FaceTime通話的時候,iOS 15為了突出人像以及聲音的聲畫質量,就分別推出了人像突出模式以及聲音增強功能,進而達到凸出人像虛化背景,以及背景聲進行降噪的效果,進一步加強了視頻對話的質量。

而這一次FaceTime最為重磅的升級是莫過於打通了iOS用戶,Android用戶甚至是PC用戶的全平台次元壁,更新後的FaceTime只需要創建一個鏈接。

以短訊的形式發送到你非Apple用戶的朋友那裡,他就可以通過這個鏈接來和你進行FaceTime通話了,而我們通過實測,在合適的網絡環境下,安卓用戶也的確是可以通過鏈接去與Apple用戶進行FaceTime通話。

操作的步驟也非常簡單直接。而在畫面上,iPhone用戶也可以像之前一樣用自己emoji去裝飾自己,而用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去調整自己的畫面框。

這對於Apple和Android用戶來說,又多了一個視頻溝通的選擇了。

而我們實際體驗一番後,FaceTime出來的視頻畫質還是相當不錯的,人物增強也可以把主體以外的背景做到了比較自然的虛化。

雖然我們現在日常生活中微信視頻聊天已經是我們首要選擇了,但是FaceTime在玩法上還是更為豐富的,例如像emoji,屏幕上寫字傳達心情還有貼圖等有趣玩法,這些體驗都是目前微信視頻功能所給予不了的。

即使這不是戳中需求痛點的功能點,但是有則是會增加體驗上的樂趣。當然,除了這個,FaceTime還新增了屏幕共享功能,但是可惜的是此功能只可能在Apple用戶之間使用,Android用戶依舊只能「得個睇」了。

實況文字Live Text:iPhone用戶等了3年又3年

終於來了,這個功能雖然在安卓陣營上已經是「滿地春風登貝萊」了,對於Apple用戶來講,這個功能也終於在在iOS 15落地了,其實這個功能也很好理解。

我們在日常遇到很多不同樣式的封面圖以及一些不懂的英語單詞想要去進行查詢的話,往往都自己手動輸入,效率低且不說,還有寫錯的可能性。

而現在iOS 15上,只要打開相機,打開實況照片,iPhone就會自動識別裏面的文字內容,你可以對文字內容進行,查詢,修改,複製,以及對於外文的一些翻譯。

需要注意的是,現階段可支持的文字只有英語,簡繁體中文,法語,西語,葡語,意大利語,德語。甚至,當你想要對看到的東西進行快速的整段搜索,我也可以迅速調用相機,獲得畫面中的文本信息進行一個快速的查詢。

這個功能也對於一些想要快速截取整段文字轉換為文本的同學們來講真的是非常的實用,經實測,手寫字只要不是丑出天際的情況下,Live Text基本可以正確識別出畫面裏面的內容,甚至當畫面識別到電話號碼,你還可以直接撥打這個號碼進行服務查詢,或是定外賣甚至定位地址。

而且有賴於iOS自身對於用戶體驗上的把控,在整體的使用過程中給我的感覺就是十分的順暢直觀且過渡自然。這個功能也讓我在面對一大段文字的時候,講真我可能真的會更加偏向用Live Text先去整段獲取複製到文本框上再去進行微調,進而提高輸入效率。

雖然這個功能也在很多Android系統上已經有所體現了,例如Google原生的Google Lens,或者在ColorOS裏面的掃一掃功能,也是有類似功能的且實用度高,不過現在iOS 15也加上了這個Live Test功能,也算是彌補了之前被Android用戶調侃沒有這個功能的尷尬局面了。

專註模式Focus mode:屬於iOS的「禪定」模式?

為了讓用戶的生活與工作有一個清晰的楚河漢界不相互打擾,這一次iOS 15加入了新的狀態模式:專註模式(Focus mode)。用戶可以基於自己的目前狀態,比如個人,工作,睡眠等狀態,去設定手機對於消息推送的一個選擇。

對於我來說,最喜歡的模式還是睡眠模式了,只需要一鍵,我的手機就可以把一切消息給隔絕了,把生活還給我。

手機OS標杆!iOS 15 Beta版初體驗

當然這是只是一個玩笑話,我想說的是,在iOS 15上的這個專註模式,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在每一個狀態上,再進行細分操作,例如在你可以設置你想要收到消息推送的APP,即使是在睡眠模式下依舊能夠收到它給你推來的消息。

手機OS標杆!iOS 15 Beta版初體驗手機OS標杆!iOS 15 Beta版初體驗

iOS 15給予你足夠的客制化的權利,讓你在不同模式下去設定最適合自己的手機狀態,不是一個死板的模式,而是靈活多變的,其中就包括允許收到通知的聯繫人,App,時效性通知,隱藏通知,推遲推送。

甚至你還可以讓你的鎖屏變暗,選項十分的細化。其中還有一個細節,就是當你的手機設置了相應的狀態,在鎖屏界面以及左上角的時間有小標識。

手機OS標杆!iOS 15 Beta版初體驗

手機OS標杆!iOS 15 Beta版初體驗

同時你還可以直接在鎖屏界面上按壓小標識迅速切換個人狀態,這裡真的不得不感嘆Apple在細節的把控上真的近似於瘋狂的地步。

當然從這個專註模式各個細節位也能夠看到,Apple是有意無意地把專註模式放到了iOS 15的一個頗重的位置,同時,這個專註功能也是我個人認為國內用戶在這次iOS 15裏面最為實用的功能,沒有之一。

Safari:改頭換面,瀏覽體驗更加沉浸

作為Apple用戶,Safari應該是他們連接世界的重要窗口之一。

作為一個長期在Safari和Chrome之間一直搖擺不定的小編來說,Safari頁面簡潔,指引清晰的特點都一直是它的強項,而且在Apple生態之下,Safari無疑是適配性最好的瀏覽器。而這一次對於Safari的更新也算是用戶所喜聞樂見的。

體驗了Safari一段時間後,可以總結出來的改變就是瀏覽體驗更加沉浸,操作更為直觀。以往我們使用Safari滑動網頁瀏覽的時候,網址輸入欄一直都都置頂在頂部,佔據着一定的屏幕空間,比較影響觀感。

而在改版的Safari上,當你滑動頁面的時候,頂部的輸入欄已經被移到下方,並且在動畫過渡的作用下被很好的融入到了畫面裏面,而當你想輸入網址的時候,點擊下方就可以彈出輸入框。

而切換瀏覽頁面的邏輯,就像切換應用在操作邏輯上與整個手機操作一致,當你身在iOS這個生態久了,很多的手勢操作都像是自然而然地做出來了。

而得益於iPhone符合物理的過渡動畫,這些滑動即使沒有高幀率的加持,但是也給人一種很順滑的感覺,當然這個體驗描述不僅僅在Safari上,用在整個iOS生態上同樣適用。

而用戶所喜愛的無痕瀏覽模式依舊是在的,所以這一次的Safari在體驗上,在保持簡潔的瀏覽頁面外,更加沉浸的瀏覽體驗也是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會變得更願意多嘗試用Safari,雖然Chrome依舊是yyds就是了。

總結:iOS依舊是iPhone最為重要的護城河

當WWDC 21剛結束的時候,我馬上毫不猶豫就把自己的主力機iPhone 12 mini給升級到了iOS 15的Beta版本了,而這個長達半個多月的使用上,我對iOS 15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總結。

對於國內用戶而言,iOS 15真的就是一個在iOS 14的基礎上做得一次小改款,除了專註模式以及Live Text,地圖在我們日常生活上起到作用外,像FaceTime,iMessage等升級對於國內用戶而言確實用處不大。

當然,iOS 15也對於信息推送,設置頁面,天氣等內建App做了全新的設計,天氣App更加的好看實用。

可瀏覽的天氣信息更加詳細等,Find my功能完善以及在用戶隱私上做得更加細緻的保護,這些都是iOS 15所做出的努力。

手機OS標杆!iOS 15 Beta版初體驗

當然,我們也能夠看到,部分更新的功能以前就在Android的手機上實現了,但是Apple可怕的地方在於,他會把一些已經出現的功能給打磨到極致,進而用着比Android手機更好的體驗。

因為Apple在產品設計上,不管是硬件還是軟件,都是有着連貫性的,少有會出現設計之間有割裂感的情況,這也是Apple的魅力所在。

升級不升級?我覺得這對於iPhone用戶而言,這幾乎是一個單選肯定題,iOS至今依舊是iPhone最為重要的護城河,但是iOS的光環還可以延續多久?

我肯定是不知道的,但是以目前的情況來說,只要iOS還在,iPhone就依舊是那個或被友商「超越吊打」或被競相模仿的標杆般的存在。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