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定義 基礎

1.1     基礎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作者在阿里巴巴待了多年,他書中總結阿里內部創業絕大部分失敗了。沒資源的創業失敗幾率更高。

1.1.1 目標和資源相匹配

一,目標與資源相匹配。玩過遊戲的都知道「先打小怪,升級換裝備,反覆多輪後才去挑戰最終怪物。」現實中常常發生的是「2010年制定計劃如何如何,2011年繼續執行此計劃,2012年繼續執行,2013年繼續,2014年不幹了。」遊戲中反饋及時,有錯誤幾分鐘就能發現,從而做相應的調整。二,尋找與交換資源。深刻的知道自己有那些資源,自己的資源那些人需要,那些人擁有自己需要的資源。如何知道自己有那些資源?請回憶別人免費或付費讓你幹什麼?

1.1.2 行商坐商細分市場

行商,走街串巷的商人;坐商,有店鋪、攤位的商人。注意:的士司機,生意好的時候在路口等,生意不好的時候到處找客戶,是行商。司機在路口等的原因是路口客戶多,而不是客戶知道司機在路口。對客戶言:行商方便,可以少走路;坐商質量有保證。所以行商的核心是方便,坐商的核心是品牌。新產品可以試試先用行商思維積累一小批客戶,然後在這些客戶的基礎上建設品牌。

1.1.3 市場分類

市場可以分為:增量市場(全新市場)、存量市場(舊有市場)、細分市場(小眾市場)。存量市場,風險小,收益少,賺個辛苦錢。要突出產品優勢,要「尊重用戶習慣」。增量市場,投入大,收益大,風險更大。也許這個市場根本不存在。也許時機不對,早了被頑固勢力拍死,晚了「為她人做嫁衣裳」。要突出產品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較長時間培養客戶。細分市場要突出小眾特色,與眾不同。難點在於找到合適的小眾市場。

1.1.4 ToB和ToC的區別

ToC(針對個人客戶)的重心在生活,ToB(針對企業客戶)重心在工作。生活是感性的,更在乎過程和感覺。工作是理性的,更在乎目標和結果。ToB很少要分析用戶動機,也很少需要解決炫耀、認同等心理需求。ToC產品供給已經很豐富了,很多時候都是從有到優,更注重人性。一般而言,ToB的項目客戶有大致的需求,只需要理解、收集、整理、分析。ToC的產品針對的海量客戶,需要不斷挖掘需求,迭代產品。

1.1.5 專用軟件對通用軟件的優勢

通用軟件針對主流市場,專用軟件針對細分市場,甚至一個公司、一個人。有些功能對專用軟件而言是蜜餞,對通用軟件而言是砒霜。啟動Windows自帶的計算器對阿里旺旺算得上錦上添花,對QQ而言只能讓用戶討厭。寵物型掃地機械人的主要用戶是宅男,普通掃地機械人的主要客戶是家庭主婦。前者對花邊功能感興趣,後者顯然不想因為無關功能增加複雜性。

1.1.6 競爭情報(競品分析)基本原則

一,「觀其大略」比「務於精深」重要。弄清楚研究對象是大象還是螞蟻,比知道它的血型更重要。二,關注「解決了什麼」而不是「如何解決」。三,關注主要路徑、特色功能,忽略分支、通用功能。四,「一手信息」比「二手信息」重要。二手信息加工過程中可以引入錯誤甚至是捏造的。五,「多節點」比「單節點」重要。翻過無數次的書櫃,總能翻出一本有意思的書。書沒變,變得是關注點。六,「產品需求」大於「個人愛好」。不要摻雜個人興趣,這樣會影響判斷。

1.1.7   軟件產品形態

三種基本軟件產品形態:媒體,用戶消費內容;社交,用戶消費用戶關係;應用軟件、工具,用戶使用功能。媒體按內容可分為門戶媒體和垂直媒體,也可分為音樂、影視、娛樂等。常見社交:即時通訊,非即時通訊。常見工具:搜索、雲存儲、殺毒。社交+媒體=社區。單機遊戲一般是媒體,網絡遊戲一般是媒體+社交。

媒體的考慮維度:一,私密性。是否容許陌生人加入,是否對所有人開發。二,輿論性,可否產生、引導輿論。用戶特徵:熟人、陌生人、半生不熟。信息特徵:長短、及時性。載體:人還是信息連接。功能特點。常見媒體類型:博客(如:新浪博客、QQ空間)、群組(QQ群)、論壇(天涯)、社區(貼吧)、微博(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