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人群易患癌症?科學家:「垃圾DNA」或影響遺傳性癌症風險

  • 2019 年 12 月 9 日
  • 資訊

近日,據外媒報道,發表在《英國癌症雜誌》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一個人患癌症的風險受到DNA中不編碼蛋白質的區域的遺傳變異的影響,這些區域以前被認為是非編碼DNA(或稱“垃圾DNA”)

了解非編碼DNA如何影響這種疾病的發展有朝一日可以提高癌症風險的基因篩查。而在未來,這可能會導致新的預防策略,或幫助醫生更早的診斷疾病並帶來更佳的治療方案。

研究人員調查了846個DNA非編碼區的遺傳變化,這些遺傳變化被先前的研究確定為影響癌症風險。這些單核苷酸多態性(SNP)是人類基因組中一個特殊的位置,在這裡,每個人的基因密碼的單個字母都是不同的。

與編碼DNA的突變(如BRCA)不同,非編碼SNP在人群中相對常見,但只會略微增加癌症風險

研究小組分析了特定單核苷酸多態性的存在與特定基因的表達之間是否存在相關性。他們總共觀察了13個不同身體組織中超過600萬個基因變異。

研究人員發現,調節癌基因和腫瘤抑制基因表達的區域變化會影響癌症風險。研究還顯示,這些癌症風險SNP往往位於調節免疫系統和組織特異性過程的區域,這突出了這些細胞過程對癌症發展的重要性

研究人員下一步將開發人工智能模型,以更好地預測癌症風險。他們還致力於確定調控許多與癌症發展相關基因表達的“控制中心”,這些基因可能成為癌症治療的新目標。

哪種人群易患癌症?科學家:「垃圾DNA」或影響遺傳性癌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