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M 高級工程師不完全指南
- 2019 年 11 月 30 日
- 筆記
「我不敢徒手撕 DOM 了」
絕大多數前端er都有這樣的困擾,但本着基礎為大的原則,手撕 DOM 應當是一個前端攻城獅的必備技能,這正是本文誕生的初衷 —— DOM 並沒有那麼難搞,如果能去充分利用它,那麼你離愛上它就不遠了。
三年前我初入前端坑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叫做 jQuery 的寶貝,她有一個神奇的 $ 函數,可以讓我快速選中某一個或一組 DOM 元素,並提供鏈式調用以減少代碼的冗餘。雖然現在提到 jQuery 這個名詞,你會覺得老土,「9102 都快過去了你跟我說 Nokia?」。土歸土,但也是真的香。儘管這幾年風生水起的 Vue、React 加劇了 jQuery 的沒落,但全世界仍有超過 6600 萬個網站在使用 jQuery,佔全球所有網站數量的 74%。
jQuery 也給業界留下了產生深遠影響的「遺產」,W3C 就仿照其 $ 函數實現了 querySelector 和 querySelectorAll。而諷刺的是,也正是這兩個原生方法的出現,大大加快了 jQuery 的沒落,因為它們取代了前者最常用的功能 —— 快捷的選擇 DOM 元素。
雖然這兩個新方法寫起來有點長(問題不大,封裝一哈),但是它們是真的賊好用。來,沖!
獲取單個 DOM 元素
向 document.querySelector 中傳入任何有效的 css 選擇器,即可選中單個 DOM 元素:
如果頁面上沒有指定的元素時,返回 null
獲取 DOM 元素集合
使用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 可以獲取一個元素集合,它的傳參和 document.querySelector 一毛一樣。它會返回一個靜態的 NodeList ,如果沒有元素被查找到,則會返回一個空的 NodeList 。
NodeList 是一個可遍歷的對象(aka:偽數組),雖然和數組很像,但它確實不是數組,雖然可以利用 forEach 遍歷它,但它並不具備數組的一些方法,比如 map、reduce、find。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將一個偽數組轉化為數組呢?ES6 為開發者提供了兩個便利的選擇
遠古時代,開發者們常用 getElementsByTagName 和 getElementsByClassName 去獲取元素集合,但不同於 querySelectorAll,它們獲取的是一個動態的 HTMLCollection,這就意味着,它的結果會一直隨着 DOM 的改變而改變。
元素的局部搜索
當需要查找元素時,不一定每次都基於 document 去查找。開發者可以在任何 HTMLElement 上進行 DOM 元素的局部搜索:
事實證明,每個優秀的開發者都是很懶的。為了減少對寶貝鍵盤的損耗,我一般會這麼干:
保護機械鍵盤,從我做起。
少年,爬上這棵 DOM 樹
上述內容的主題是查找 DOM 元素,這是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從父元素向其包含的子元素髮起查詢。
但沒有一個 API 可以幫助開發者藉由子元素向父元素髮起查詢。
迷惑之際,MDN 給我提供了一個寶藏方法:closest
Starting with the Element itself, the closest() method traverses parents (heading toward the document root) of the Element until it finds a node that matches the provided selectorString. Will return itself or the matching ancestor. If no such element exists, it returns null.
也就是說,closest 方法可以從特定的 HTMLElement 向上發起查詢,找到第一個符合指定 css 表達式的父元素(也可以是元素自身),如果找到了文檔根節點還沒有找到目標時,就會返回 null 。
添加 DOM 元素
如果用原生 JavaScript 向 DOM 中添加一個或多個元素,一般開發者的內心都是抗拒的,為啥呢?假設向頁面添加一個 a 標籤:
正常情況下,需要寫出如下的代碼:
真的麻煩。
而老大哥 jQuery 可以簡化為:
但,各位觀眾,如今原生 JavaScript 也可以實現這一操作了:
這個方法允許你將任何有效的 HTML 字符串插入到一個 DOM 元素的四個位置,這四個位置由方法的第一個參數指定,分別是:
- 'beforebegin': 元素之前
- 'afterbegin': 元素內,位於現存的第一個子元素之前
- 'beforeend': 元素內,位於現存的最後一個子元素之後
- 'afterend': 元素之後
舒服了呀。
更舒服的是,它還有兩個好兄弟,讓開發者可以快速地插入 HTML 元素和字符串:
移除 DOM 元素
上面提到的兄弟方法 insertAdjacentElement 也可以用來對已存在的元素進行移動,換句話說:當傳入該方法的是已存在於文檔中的元素時,該元素僅僅只會被移動(而不是複製並移動)。
如果你有以下 HTML:
然後操作一下,把 <h2>
搞到 <h1>
的後面去:
於是我們就得到了這樣的結果:
替換 DOM 元素
replaceChild? 這是幾年前的做法了,每當開發者需要替換兩個 DOM 元素,除了需要拿到這必須的兩個元素之外,還需要獲取他們的直接父元素:
而如今,開發者們可以使用 replaceWith 就可以完成兩個元素之間的替換了:
從用法上來說,要比前者清爽一些。
需要注意的是:
- 如果傳入的 newElement 已經存在於文檔中,那麼方法的執行結果將是 newElement 被移動並替換掉 oldElement
- 如果傳入的 newElement 是一個字符串,那麼它將作為一個 TextNode 替換掉原有的元素
移除 DOM 元素
和替換元素的老方法相同,移除元素的老方法同樣需要獲取到目標元素的直接父元素:
現在只需要在目標元素上執行一次 remove 方法就 ok 了:
用 HTML 字符串創建 DOM 元素
細心的你一定發現了,上文提到的 insertAdjacent 方法允許開發者直接將一段 HTML 插入到文檔當中,如果我們此刻只想生成一個 DOM 元素以備將來使用呢?
DOMParser 對象的 parseFromString 方法即可滿足這樣的需求。該方法可以實現將一串 HTML 或 XML 字符串轉化為一個完整的 DOM 文檔,也就是說,當我們需要獲得預期的 DOM 元素時,需要從方法返回的 DOM 文檔中獲取這個元素:
做一個檢查 DOM 的小能手
標準的 DOM API 為開發者們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方法去檢查 DOM 。比如,matches 方法可以判斷出一個元素是否匹配一個確定的選擇器:
contains 方法可以檢測出一個元素是否包含另一個元素(或者:一個元素是否是另一個元素的子元素):
判斷兩個元素的位置關係
compareDocumentPosition 是一個強大的 API ,它可以快速判斷出兩個 DOM 元素的位置關係,諸如:先於、跟隨、是否包含。它返回一個整數,代表了兩個元素之間的關係。
標準語句:
返回值定義如下:
- 1: 兩個元素不在同一個文檔內
- 2: otherElement 在 element 之前
- 4: otherElement 在 element 之後
- 8: otherElement 包含 element
- 16: otherElement 被 element 所包含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上面例子中第一行的結果是20、第二行的結果是10呢?
因為 h1 同時滿足「被 container 所包含(16)」 和 「在 container 之後」,所以語句的執行結果是 16+4=20,同理可推出第二條語句的結果是 8+2=10。
DOM 觀察者: Mutation Observer
在處理用戶交互的時候,當前頁面的 DOM 元素通常會發生很多變化,而有些場景需要開發者們監聽這些變化並在觸發後執行相應的操作。MutationObserver 是瀏覽器提供的一個專門用來監聽 DOM 變化的接口,它強大到幾乎可以觀測到一個元素的所有變化,可觀測的對象包括:文本的改變、子節點的添加和移除和任何元素屬性的變化。
如同往常一樣,如果想構造任何一個對象,那就 new 它的構造函數:
傳入構造函數的是一個回調函數,它會在被監聽的 DOM 元素髮生改變時執行,它的兩個參數分別是:包含本次所有變更的列表 MutationRecords 和 observer 本身。其中,MutationRecords 的每一條都是一個變更記錄,它是一個普通的對象,包含如下常用屬性:
- type: 變更的類型,attributes / characterData / childList
- target: 發生變更的 DOM 元素
- addedNodes: 新增子元素組成的 NodeList
- removedNodes: 已移除子元素組成的的 NodeList
- attributeName: 值發生改變的屬性名,如果不是屬性變更,則返回 null
- previousSibling: 被添加或移除的子元素之前的兄弟節點
- nextSibling: 被添加或移除的子元素之後的兄弟節點
根據目前的信息,可以寫一個 callback 函數了:
至此,我們有了一個 DOM 觀察者 observer,也有了一個完整可用的 DOM 變化後的回調函數 callback,就差一個需要被觀測的 DOM 元素了:
在上面的代碼中,我們通過調用觀察者對象的 observe 方法,對 id 為 target 的 DOM 元素進行了觀測(第一個參數就是需要觀測的目標元素),而第二個元素,我們傳入了一個配置對象:開啟對屬性的觀測 / 只觀測 class 屬性 / 屬性變化時傳遞屬性舊值 / 開啟對子元素列表的觀測。
配置對象支持如下字段:
- attributes: Boolean,是否監聽元素屬性的變化
- attributeFilter: String[],需要監聽的特定屬性名稱組成的數組
- attributeOldValue: Boolean,當監聽元素的屬性發生變化時,是否記錄並傳遞屬性的上一個值
- characterData: Boolean,是否監聽目標元素或子元素樹中節點所包含的字符數據的變化
- characterDataOldValue: Boolean,字符數據發生變化時,是否記錄並傳遞其上一個值
- childList: Boolean,是否監聽目標元素添加或刪除子元素
- subtree: Boolean,是否擴展監視範圍到目標元素下的整個子樹的所有元素
當不再監聽目標元素的變化時,調用 observer 的 disconnect 方法即可,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先調用 observer 的 takeRecords 方法從 observer 的通知隊列中刪除所有待處理的通知,並將它們返回到一個由 MutationRecord 對象組成的數組當中:
The End
儘管大部分 DOM API 的名字都很長(寫起來很麻煩),但它們都是非常強大並且通用的。這些 API 往往旨在為開發者提供底層的構建單元,以便在此之上建立更為通用和簡潔的抽象邏輯,因此從這個角度出發,它們必須提供一個完整的名稱以變得足夠明確和清晰。
只要能發揮出這些 API 本應該發揮出的潛能,多敲幾下鍵盤又何妨呢?
DOM 是每個 JavsScript 開發者必不可少的知識,因為我們幾乎每天都在使用它。莫怕,大膽激發自己操作 DOM 的洪荒之力吧,儘早成為一個 DOM 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