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砸出史無前例350億美元:吹響反擊Intel的最後號角

10月27日晚間,AMD和Xilinx(賽靈思)聯合宣布,雙方已就AMD以總價350億美元的全股票交易收購Xilinx達成了最終協議。

根據協議,賽靈思股東可用一股賽靈思普通股換取約 1.7 股 AMD 普通股,對賽靈思估值為每股 143 美元,較其 10 月 26 日收盤價 114.55 美元溢價約 24.8%。AMD 股東將擁有合併後公司的 74% 左右股權,賽靈思股東擁有其餘的26%。

根據AMD官方新聞稿,此次交易已經得到AMD和賽靈思董事會簽字同意,但仍需雙方股東以及相關國家的監管部門的審核通過。AMD預計2021年底前完成交易,在此期間,兩家公司仍將保持各自獨立運營。

合併後的公司將擁有13000名工程師,採取全部外包的生產策略,主要依靠台積電進行生產。蘇姿豐博士將繼續擔任CEO,賽靈思CEO Victor Peng將加入新公司擔任總裁,屆時,至少兩名賽靈思高管也將加入AMD管理團隊。

AMD表示,兩家公司的合併將創建業界領先的高性能計算公司,從而顯著擴大AMD的產品組合和客戶群在各種成長型市場的範圍。

此次收購將兩家行業領導者以及互補的產品組合和客戶聚集在一起。AMD將提供業界最強大的高性能處理器技術產品組合,結合CPU,GPU,FPGA,自適應SoC和深厚的軟件專業知識,為雲、邊緣和終端設備提供領先的計算平台。

合併後的公司將共同利用從數據中心到遊戲、PC、通信、汽車、工業、航空航天和國防等行業最重要的增長領域的機會。

預計該交易將立即增加AMD的利潤,EPS和自由現金流的產生,並實現行業領先的增長。

AMD總裁兼首席執行官Lisa Su博士表示:

「對Xilinx的收購標誌着我們將AMD確立為業界高性能計算的領導者和全球最大、最重要的技術公司的首選合作夥伴的下一步」。 「這確實是一個引人注目的組合,它將為包括AMD和Xilinx股東在內的所有利益相關者創造可觀的價值,這些利益相關者將從合併後的公司的未來增長和上行潛力中受益。」

Xilinx總裁兼首席執行官Victor Peng表示:

「我們領先的FPGA,自適應SoC,加速器和SmartNIC解決方案可實現從雲到邊緣和終端設備的創新。我們使客戶能夠以最佳的效率和性能更快地將差異化平台部署到市場。與AMD一起加入將有助於加快我們數據中心業務的增長,並使我們能夠在更多市場上尋求更廣泛的客戶基礎。」

AMD 350億美元收購賽靈思:吹響反擊Intel的最後號角

AMD三季度凈利同比暴增225%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布這筆交易的同時,AMD還提前發佈了2020年第三季度的財報。

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GAAP),AMD今年第三季度取得創紀錄收入28.01億美元,同比增長56%,環比增長45%,毛利潤12.3億美元,同比增長58%,環比增長45%。這是AMD連續四個季度收入環比增幅超過25%。

凈利潤也來到3.9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2億美元暴漲225%,同樣是創紀錄的新高,環比增幅也有148%。每股收益為0.32美元,同比增長191%,環比增長146%。

受AMD宣布以價值350億美元的股票收購賽靈思的消息的影響,AMD股價下跌了4.07%,總市值約926.1億美元。

與此同時,賽靈思的股價則上漲了8.56%,總市值304.73億美元。

AMD 350億美元收購賽靈思:吹響反擊Intel的最後號角

AMD為何要收購賽靈思?

眾所周知,AMD和Intel的主力市場都是在PC及服務器市場,而過去多年以來,AMD在這兩塊市場一直是被Intel死死壓制。直到2014年,蘇姿豐出任AMD CEO之後,才開始起死回生。

在蘇姿豐的帶領下,反守為攻,AMD憑藉全新的「Zen」架構的銳龍Ryzen CPU以及霄龍EPYC 服務器CPU,以及將芯片轉交由台積電代工,在芯片的技術性能和成本上對Intel發起了挑戰,並在高性能台式機、服務器、筆記本和嵌入式系統等眾多市場獲得了巨大成功。另外她還帶領團隊進軍遊戲市場,推出Radeon顯卡,成為索尼和微軟的主要供應商。

以去年發佈的銳龍3代處理器為例,憑藉超強的性能和性價比,在發佈半個月之後,獲得了多個市場CPU銷售份額70%以上的好成績,在整體的桌面CPU市場將Intel的市場佔有率壓縮到了81%,而Intel峰值的時候這個數字是94%。

根據Mercury Research的數據顯示,截至到2019年的第四季度,在整個消費級X86 CPU市場,包含桌面平台、移動端平台(筆記本和LOT物聯網平台)中,AMD所佔份額為15.5%,同比提高了3.2%,全年增長率達到了32.4%。

AMD 350億美元收購賽靈思:吹響反擊Intel的最後號角

此外,在服務器市場,得益於第二代Epyc Rome處理器的推出,AMD的服務器市場份額已從2017年的1%猛增到2019年的的8%。AMD預計2020年在服務器處理器市場的佔有率將達到至少10%。

AMD 350億美元收購賽靈思:吹響反擊Intel的最後號角

不過,即便AMD近幾年保持了較高的增長勢頭,但是要想僅憑藉現有的產品力,實現在PC及服務器市場實現對Intel超越,簡直是痴人說夢。

雖然近幾年,Intel的芯片製程工藝推進緩慢,給其CPU拖了後腿,但其通過多年的經營所形成的強大的生態系統依然能夠保證Intel能夠在較長時間內在這兩塊市場的主導地位。

在AMD的刺激之下,Intel也開始轉變策略,一方面開始進軍顯卡市場,推出了Xe系列GPU產品,同時也開始考慮將部分芯片外包給第三方來生產,以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當然,更為關鍵的是,近年來Intel還在通過不斷的收購,來擴充自己的產品線,提供更為全面的產品組合,強化端到端的整體解決方案。

比如在Intel最為關鍵的服務器芯片市場,目前人工智能以及異構計算已經是大勢所趨,在雲端的人工智能計算,開始更多的由CPU轉向專為雲端人工智能計算設計的AI芯片,以及能夠在雲端更為靈活的部署各種新的AI算法的FPGA芯片。

而在這之前的多年,Intel就已經開始通過多項收購來進行布局。2015年6月,Intel 宣布以 167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全球第二大FPGA廠商Altera。

2016年,Intel又以4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機器學習初創公司Nervana,隨後針對服務器市場推出了專為深度學習而打造的Nervana神經網絡處理器。

2016年9月,Intel還收購了計算機視覺芯片公司Movidius,開始加碼終端側的人工智能布局。

針對目前GPU佔據主導地位的人工智能訓練市場,Intel也開始推出Xe GPU來應對。

通過這些布局,Intel實現了從雲端到終端的全棧式AI硬件解決方案的布局。並且Intel還推出了強大的OpenVINO工具包,使得客戶及開發者更為容易的將其算法部署到Intel的CPU/GPU/FPGA/VPU等硬件平台上,並且允許直接異構執行。這些都進一步強化了Intel在服務器市場的整體競爭力。

相比之下,AMD則在AI芯片,特別是在雲端AI芯片上並未有相應的布局。這也意味着AMD要想能夠在服務器市場與Intel一較高下,就必須儘快補足這塊短板。而迅速補足短板的捷徑正是收購,全球第一代FPGA廠商賽靈思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能夠與Intel的FPGA業務對標的標的。

作為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的發明者和該市場的主導者之,賽靈思在FPGA市場的份額高達42%左右(Intel份額約30%),目前賽靈思的FPGA芯片被用於無線通信、服務器/數據中心以及汽車和航空航天等行業。在首席執行官彭明博(Victor Peng)領導的領導下,在原有FPGA產品持續推進的同時,還推出了全新的ACAP產品以及相應的加速卡產品,進一步布局服務器市場,對於Intel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收購賽靈思,不僅有助於AMD在服務器市場更好的與Intel競爭,同時也有助於AMD進入到通信、汽車、工業、航空航天和國防等領域。

雖然賽靈思這個標的很好,但是,對於數年前的AMD來說,要想收購賽靈思並不現實,因為沒錢。但是自2014年蘇姿豐執掌AMD以來,至今的近6年間,AMD的股價已經上漲了約28倍,市場此前也突破了1000億美元,雖然近期有所下跌,但市值仍保持在了900億美元之上。因此,此時的AMD在有動力的同時,也能夠通過換股的形式來實現大規模的收購。

不過,AMD對於賽靈思的350億美元的收購對價似乎有些偏高,要知道在收購消息公布前一天,賽靈思的市值也只有280億美元左右,相比350億美元的收購價,溢價接近25%。

AMD 350億美元收購賽靈思:吹響反擊Intel的最後號角

雖然看似溢價並不算太高,但是如果與本月初,業內傳出AMD將收購賽靈思,賽靈思當天股價大漲14.11%之前一天的收盤價來看,其當時的市值僅為260億美元不到,350億美元的收購價與之相比,溢價率就達到了約34.6%。

收購是否能夠順利完成?

作為全球第二大的CPU廠商AMD,如果成功收購全球最大的FPGA廠商賽靈思,那麼這筆交易將成為今年迄今最大的三筆半導體行業交易之一,僅次於模擬芯片大廠ADI(Analog Devices Inc.)今年7月宣布斥資200億美元收購美信(Maxim Integrated Products Inc.),以及今年9月,NVIDIA宣布斥資400億美元收購軟銀集團全資子公司——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

可以說,以上三筆交易如果順利達成,無疑將進一步提升美國半導體企業的整體實力,以及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話語權。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正值中美關係緊張期間,美國正在不遺餘力的將手中的芯片等相關技術「武器化」以此來壓制中國科技的發展。對於今年頻發的美國大型半導體企業的併購案,中國反壟斷部門或將比以往更為審慎態度來對待,以確保相關的併購案的不會對於中國科技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因此有可能會動用否決權,否決相關交易。

此前就有消息稱,對於NVIDIA收購ARM的交易,包括華為在內的多家具有影響力的中國科技公司已經向中國監管機構表達強烈的擔憂,他們希望監管機構要麼拒絕這筆交易,要麼增加附加條件,以確保中國公司能夠繼續使用ARM的技術。

AMD 350億美元收購賽靈思:吹響反擊Intel的最後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