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身高不如男性?研究稱女性生理結構決定 分泌激素更多

男性與女性最明顯的身體差異之一便在於平均體型大小。總的來說,男人要偏高一些。教科書上將其解釋為自然界性別選擇和男性之間競爭的結果,這種觀點最早由達爾文提出:「毫無疑問,與女性相比,男人的體型一般更大、力氣也更強,並且擁有更寬闊的肩膀、更發達的肌肉、更粗獷的身體輪廓、並且更驍勇好鬥……在漫長的野蠻人時期,藉助那些最強壯、最大膽的男性在生存和覓偶方面取得的成功,這些特徵得到了保留、甚至強化。」

從根本上來說,若不是因為男性要通過打鬥來爭取交配權,如今所有人類的體型大小可能都差不多。進化心理學又將這一說法加以擴展,稱這種生物本能正是人類產生不同行為表現的原因,男性天生更有攻擊力和競爭意識,而女性則天生緘默、喜歡挑挑揀揀。

人們把人類體型的差異說得非常重要,就好像這是最根本的兩性差異一樣。生物人類學家指出,「人們都把這點當做事實,一旦你提出反對意見,他們就覺得你是在否定科學。」

但在近期發表在《進化人類學》(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上的一篇論文中,科學其實將結論指向了另一方向。「人類體型大小由性別選擇決定」證據不足,醫學和人類學文獻也許反而能給出更好的解釋。這一切也許與競爭無關,而是與骨骼發育、以及卵巢和睾丸產生的激素對骨骼的不同影響有關。

其實並不是說性別選擇與人類的身高差異毫無關聯,只是認為這種假說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撐,並且我們尚未對其它理論進行充分評估。這場爭論不僅關乎進化,更關乎我們身而為人的本質。

答案骨中藏

人類兩性體型大小的差異常被列為性別選擇的典型範例:這類特徵的進化往往受繁殖成功率、而非生存率的差異影響。但理論學家得出這一結論有些操之過急了,現有證據遠不足以說明性別選擇是造成體型差異的主要原因。

「我們還需要多得多的證據,光靠『男女存在體型差異』這一事實是不夠的。」萊斯布里奇大學進化人類學家路易絲·巴雷特(Louise Barrett)指出,性別選擇假說無疑更符合我們的直覺,畢竟科學家做出了「男性體型比女性大、並且更好鬥,所以這兩點之間一定存在關聯」這樣的推斷。這種說法也很符合流行文化中男子氣概和女性氣質的概念。「問題是,相關研究做得不夠好。」

例如,雖然相關研究經常將人類比作其它靈長類動物,但並未將人類與這些動物進化史的重疊程度考慮在內。也就是說,就算性別選擇可以解釋雄性和雌性黑猩猩體型上的差距,但人類體型的性別差異也許與我們和黑猩猩的相同祖先關係更大,而不是將這種性別選擇延續下來的結果。

要想用性別選擇假說解釋男性為何比女性高,我們還需要更多數據。」巴雷特表示。事實上,我們也許可以換個方向思考:「也許主導權和競爭行為是兩性體型差異的結果、而非原因。」在研究骨骼生物學與演化相關文獻的過程中介意發現更直截了當的解釋,尤其是骨骼發育與激素之間的關聯,女性之所以比男性矮,可能是因為大部分女性都長了卵巢。

卵巢很重要,因為它分泌的雌激素比睾丸多得多,而雌激素有助於引導骨骼發育。在所有人類骨骼中,大量雌激素都會刺激長骨生長。在青春期之前,男女生長速度都差不多。但進入青春期後,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便會逐漸增多,刺激人體骨骼的生長板,使骨骼增長。長骨受到的影響尤其明顯。因此在青春期早期,女孩往往長得比男孩高。

但這種情況並不會持續太久,因為高激素水平會導致生長板閉合。這便是造成男女身高差異的原因:長卵巢的人在青春期開始不久後,生長速度就達到了頂峰,而長睾丸的人的骨骼則會繼續生長好幾年時間,雌激素水平才會達到頂點,所以最終身高會超過前者。

這種「激素說」非常吻合歷史上人類男女體型差異的變化。例如,在14世紀席捲歐洲的黑死病過後,男女平均身高差增加了62%:男性增加了9厘米,女性則減少了5.5厘米。男性身高增加是說得通的,因為在大流行病過後,人們一般會變得更健康、營養也更充足,並且成年後的身高受童年時的營養和健康狀況影響很大。但女性的身高變矮了,這是否說明她們的健康水平在瘟疫過後反而下降了呢?

南卡羅來納大學人類學家莎朗·德威特(Sharon DeWitte)並不這麼認為。她在2018年的一篇論文中指出,「黑死病之後,女性體型的縮減也許其實反映了飲食或健康狀況的改進」,因為健康的身體與較早的初潮之間往往具有相關性。

如果是這樣,那麼男女體型差異的變化就與競爭毫不相干了。黑死病之後的女性並不會特別青睞高個男子,而男性對女性的喜好也不會突然改變。男女體型的變化也許只是健康狀況改善的副產物之一,身體越健康,卵巢成熟、發生初潮的時間就越早。

爭論的焦點

用雌激素解釋身高差異的理論並非最近才提出,但人類進化生物學家並未給予它太多關注。雌激素似乎可以解釋男女身高差異是如何產生的,但並未從進化的角度解釋這種差異出現的原因。

但這種說法本身就有誤導性。生理學、內分泌學和骨骼發育怎麼就不算進化的一部分了呢?雌激素會影響骨骼生長,這是造成男性比女性高的直接生理原因。任何影響雌激素水平和分泌時間的因素都會不可避免地對男女體型差異造成影響,哪怕這種影響並不是大自然選擇的結果。任何導致初潮提前的環境條件都會附帶性地造成女性體型相對縮小,但不會改變人類社會的交配體系、也不會改變男性之間的競爭水平。

骨盆寬度之謎

這意味着,人類體型的兩性分化也許的確與自然選擇無關。因此要想理解男性為何比女性高,我們也許先要弄清我們為何會在特定的時間經歷青春期、以及是什麼促成了不同靈長類動物在激素上的差異。

「女性骨盆比男性寬是因為需要分娩腦部更大的嬰兒」這一假說也存在類似的缺陷,就像長骨的發育一樣,骨盆寬度很大程度上也是由雌激素水平決定的。沒有證據表明骨盆寬度會影響生育成功率。在分娩遠比人類輕鬆的物種中,雌雄動物的骨盆寬度同樣呈現出這一規律。例如,黑猩猩新生兒的頭部與母親產道寬度之比遠小於人類,但雌性黑猩猩的骨盆同樣很寬。

女性之所以骨盆較寬,可能並不是為了幫助分娩,而是為了給整套生殖系統留出完整的體內空間。「陰道、陰蒂、宮頸、子宮和卵巢所佔的總體積比男性生殖系統大得多。「這種解釋一提出來,人們就會覺得恍然大悟,」巴雷特笑道,「女性體內要容納這麼多器官,難怪骨盆更大呢!」

巴雷特還指出,男女骨盆寬度的差異可以用如此簡單的解剖學知識來解釋,卻被科學界忽略了這麼久,說明科學界的包容性存在制度性問題。「我們總把男性的身體看作默認配置,女性的身體則是在此基礎上發生偏離的結果。但如果我們不再把某一性別的身體結構當成默認配置,而是研究這些生理過程如何導致了兩性差異的產生,便可更好地驗證這些假說。」

去偽存真

針對身高的「競爭假說」和髖部寬度的「分娩假說」看上去合乎情理,因此深入人心,並且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實實在在的影響。「性別選擇說」指出,男性生來便喜愛競爭,文明人要想樂於合作、與人為善,就不得不與自己的「真實本質」對抗。正是這種觀念導致了各種各樣的刻板印象。但骨骼告訴我們的真相卻全然不同。

我們需要對各類進化假說進行更好、更嚴格的驗證,並且涉及人類時尤其要小心,我們對自己的看法會影響我們的行為表現,因此不容有誤。這個問題在討論的是人類的進化史,是我們要如何講述自己的來龍去脈,所以我們必須確保這個故事正確無誤。

男女身高為什麼差異這麼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