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大動作,IJCAI 2020 將直接到 2021 年召開!

  • 2020 年 5 月 9 日
  • AI

AI 科技評論消息,原定於 7 月 11 日在日本橫濱召開的IJCAI,將延期半年,至 2021年1月召開。這意味着, IJCAI 將直接跳過多災多難的2020,將腳步跨入 2021。

簡單理解這份聲明,大概信息是:

1、本將 7 月份在日本橫濱召開的 IJCAI-PRICAI 2020 顯然不能召開了;

2、我們將會議推遲到2021年的1月份;

3、至於是線上會議還是線下會議,還需要根據疫情發展再做觀察;

4、線下的話(很可能是在1月5~10日),考慮到國際旅行限制,也將支持遠程報告;

5、線上的話(具體日期待定,但在1月份),我們要做一個高質量的會議;

6、無論如何,我們將儘可能確保做到 「面對面的會議」(in-person conference);

7、大家放心,該發佈的信息我們還正常發佈,IJCAI 議程我們將在7月份如期發佈,且能在IJCAI官網上查到。

一、IJCAI 的艱辛與求變

IJCAI,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頂級會議,從1969年召開至今,向來比較低調。然而在去年卻因審稿人在評審、打分、rebuttal 等環節發生嚴重甚至是可笑的「翻車」事件而「大火」了一把。

更為痛心的是,在隨後清華發佈的新版 AI 頂會評級,更是直接將 IJCAI 從 A 類「降級」到 B 類。這種「降級」以及AI頂會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例如審稿人嚴重不足、質量參差不齊等),引發了IJCAI 組委會的深思以及求變的慾望。

在IJCAI
2019會議中,由歷屆IJCAI 程序主席舉辦了一場具有歷史性意義的研討會,就如何認識及應對當前頂會中暴露的問題做了全面系統的思考。

參與者包括
 帕多瓦大學教授 Francesca Rossi(IJCAI 2013 PC)、IIIA-CSIC 人工智能研究所 Carles  
Sierra(IJCAI 2017 PC)、巴爾-伊蘭大學教授Sarit Kraus(IJCAI 2019 PC)、蒙彼利埃大學教授  
Christian Bessiere(IJCAI 2020 PC)、南京大學教授周志華(IJCAI 2021 PC)、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教授
 Peter Stone(AAAI 2014 PC)。

這次研討會,意義重大。首先表現在,它直接為IJCAI 在2020年的變革提供了依據。

比如,大家針對改進評審過程中論文與審稿人不成比例,提出「快速淘汰機制」,即

快速篩掉質量不高的一部分論文當然就可以減少工作量;更少的工作量,就可以專註地評審論文,提高評審質量。可以在現有流程前增加一個快速篩論文環節,比如:根據摘要篩論文;要求提交短視頻或者論文演講的
 PPT,根據它們篩論文;每篇論文只看 20 秒。但畢竟還是增加了額外的工作量。

這種「快速淘汰機制」,正是今年2月份
 IJCAI 2020 的滅霸式審稿的出處。IJCAI-PRICAI 2020將評審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summary  
reject,每篇論文都被發送至 7 到 10 名高級 PC ,並要求他們花 5 到 10  
分鐘對論文進行評審,並回答此問題:「該論文是否應該進入下一輪評審?」。基於高級 PC  
的評選,負責該論文的領域主席最終決定該文論是否將進入全面審核階段。

最終 5147篇投稿,直接有 2191 篇被拒。慘不忍睹。更加慘不忍睹的是,兩個月後,IJCAI 錄用結果出爐,僅錄用592篇,錄用率直降到 12.6%。

這一切,核心無非是:求變!

其對錯則需要時間來證明。

IJCAI 2020 這次將會議召開時間延期半年,直接跨入 2021 年,舉動似乎再次出乎意料,「異常萬分」,實際或許正如聲明中提到的:「要做一個高質量的會議」。

在IJCAI 2019的那場研討會上,有人向Christian Bessiere(IJCAI 2020 PC)提問:「既然會議論文投稿有這麼多問題,為什麼我們還要舉辦會議?」

Christian Bessiere答道:會議其實很有意義,是拓展人脈、和研究同一個課題的學者當面深入討論的非常好的機會。

這一回答,或許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說明,為什麼Bessiere等人寧肯把IJCAI延到2021年,也想去辦一場「面對面的會議」。

二、2020年註定成為學術交流形式的變革之年

IJCAI在求變,其他頂會何嘗不在求變呢?

疫情下,各大國際學術頂會或改線上舉辦或延期的消息不斷。

ICLR 已在4月30日採用線上會議的形式為今年的會議花上了句號。ICML、ACL 先後發佈了線上舉辦會議的通知。CVPR 雖然官網上仍「我自巋然不動」,至今沒有更新改線上舉辦還是延期的消息,但私下還是給參會者發送了今年線上舉辦會議的通知。

COVID-19疫情的出現,似乎一下子讓人工智能研究的學術交流方式徹底分成了:2020年之前和2020年之後。

這是人工智能各大頂會的一次危機,也是一次考驗。

事實上,當前人工智能的頂會交流所面臨的並僅僅是疫情阻礙,而是有諸多問題函待改革,而疫情則不過是加速了這個過程。

正如我們在《疫情影響,ICLR 突然改為線上模式,2020年將成為頂會變革之年嗎?》一文中所提到的,傳統的線下參會模式受到傳染病等重大公共事件、困擾參會者多年的簽證問題、參會人數太多會讓參會體驗打折扣、長途出行導致大量碳排放、費時費力等等因素的限制,改革已成不可阻擋之勢。

而線上參會,或許是當下最有效也最可行的參會形式。

不過眾所周知,線上會議存在缺乏學術交流的氛圍;如果技術跟不上,會導致會議故障、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等風險這一系列的局限性,因而探索出一套最優的線上參會模式,非常有必要。

一方面,隨着AAAI、ICLR 等頂會對線上參會的試水,針對它們在投稿者/演講者的前期準備工作、線上參會的平台選擇、線上參會期間的交流環節等方面的經驗,後續也將在線上舉辦的會議要積極借鑒,從而進行細節優化,不斷完善線上參會效果和體驗。

另一方面,科技公司也需要加大馬力,開發出更強大的線上會議技術和工具。例如佛羅里達國際大學博士
 Josh Eisenberg就突發奇想地在 Switch 的「動物森友會」遊戲中舉辦了一場虛擬的「AI 頂會」ACAI 2020(  
Animal Cros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讓參會者藉助遊戲中的虛擬身份參會、演講、問答交流,引起了網友的一致好評。

延續這種思路,當科技能夠支持參會者能夠「親自」走進虛擬的會議世界裏,如臨現場地進行PPT播放演示、頭腦風暴、學術交流等等,誰又能抗拒這種省時省事省力又不需要以犧牲參會體驗為代價的參會形式呢?

在這樣一個具有歷史性的契機下:變革,或者不變革,儼然已經成為各大頂會一個「重要且緊急」的問題。

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