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效能的道法术器

-从道法术器四个层次来拆解研发效能

“道、法、术、器”出自老子《道德经》,是道家传承强调的四个层面。后来很多人用“道法术器”形容对事物认知的不同层面。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也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掌握其本质、规律,把握原则,了解方法和技术,以及相关的工具和环境。本文将“道法术器”的理念融入到研发效能,从“道法术器”四个层次来拆解研发效能,这样有助于我们了解研发效能的内涵和外延,加深我们对研发效能了解的深度,更有助于研发效能的落地。

道德经中的“道法术器”

  • 道:万物变迁循环中亘古不变的本质规律、底层原理、灵魂、方向、指导思想
  • 法:在探求“道”道过程中经过实践思考、归纳总结出的规则体系和方法原则
  • 术:在规则体系指导下的具体操作技术
  • 器:有形的物质或工具

研发效能的“道法术器”

研发效能的“道”

  • 道是研发效能领域的本质规律和底层原理。
  • 道是大家的共识、都认可的本质
  • 道是我们后续工作的指导思想,指引着我们前进的大方向
  • 对于研发效能这个垂直领域来说,更具体一点就是我们团队的使命
  • 研发效能的“道”,即研发效能的本质,是持续高质高效地交付产品价值。

 

研发效能的“法”

  • 研发效能的“法”是实现“道”的思路、方法论、路径、决策、也包括决策后制定的规章、制度等
  • 一旦我们确立了我们要完成的大目标,我们的“使命”,结合目前公司的发展阶段、资源配置、需求分级,我们制定出公司研发效能领域发展的规划、施行的计划、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流程、规范、最佳实践”等,以及以及描绘出我们的愿景,也就是未来的样子,这就是研发效能的法。
  • 研发效能的“法”会因为公司规模、阶段、产品形态等的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这里的“法”是方法论,是战略,不是指方法,具体的方法是“术”
  • 此部分比较复杂,既包含了我们未来的愿景,也包含了实现愿景的路径。此部分虽然可以根据“经验”有一些最佳实践可以提供给大家参考,但对于具体“公司”是否匹配、如何运用、何时运用等环节是需要有专家进行把控的,不能简单的从国外复制到国内,从大厂复制到小厂。从而这也是最难的部分。

 

以下的工程实践出自《百度工程能力白皮书》,归纳出的工程实践体系非常详细,可供参考。

 

研发效能的“术”

  • 采取“法”的路径,完成“道”的目标,我们应该具备的各种具体知识,经验和能力,具体到团队和个人就是工作的方法、技术、领域认知和实际操作执行等就是研发效能的“术”
  • 研发效能的“术”会因为软件形态、语言、工具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比如构建Java 应用和 JavaScript 应用的命令明显不同;从SVN 和 Git 服务器获取代码的方式差别也很大。
  • 研发效能的“术”涉及产研协同的“需求-任务-代码-构建-测试-发布-运营”各个环节,涉及“产品经理-项目经理-研发人员-测试人员-运维”各个职能角色,涉及“需求管理-项目管理-源码管理-构建管理-质量管理-测试管理-运维管理”等多项工作,所以研发效能的“术”需要针对不同职能角色在知识、经验、能力、技能上分开说。这部分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找到研发效能的人》和《互联网公司研发效能/工程效率团队建设和规划》

 

研发效能的“器”

  • 器,工具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为了能更充分地发挥我们的“术”,高质高效地按照“法”的路径,完成“道”的目标,我们需要更高效的工具、平台、产品。这些工具、平台和产品就是研发效能的“器”
  • “器以成事”。善于使用更先进的工具才能事半功倍。而现在对于研发效能这个专业领域来说,这也是最欠缺的部分。
    • 研发效能涉及产品经理、项目经理、研发、测试、运维等多职能
    • 每个角色都分别有自己的专业领域,每个领域需要不同的工具来完成
    • 不同角色的人员采用的工具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条很长的研发效能工具链。各个孤立的工具在一起加大了不同角色的协同难度
    • 不同的产品形态也会对人员角色、工具产生影响,比如移动端和服务端工具链差异很大

 

道法术器分析法的不足

道法术器与OKR

粗糙的“法”

从上面看,道法术器和OKR相比,还是比较粗糙的,尤其是“法”。“法”涵盖的内容涉及了愿景、战略、目标、关键结果,也就是说“法”需要更细一步地拆解才好落地执行。这也是我们在一家公司里需要重点关注的部分,“道”容易达成共识,“术”可以找人做,但是“法”却很模糊,不容易认清、寻找到、抓住。这也是团队的管理者、骨干、专家的价值所在。

 

全文总结

道以明向,法以立本,术以立策、器以成事。“道”很简单,“器”很具体,“术”是实际执行情况,但是“法”涉及的内容才是重中之重。只有设立符合实际的目标、详细的规划、合理的路径和正确决策,才能在“术”的环节执行好,否则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渐渐会偏离了最初的“道”。

  • 研发效能的“道”:持续高质高效地交付产品价值
  • 研发效能的“法”:实现研发效能“道”的思路、方法论、路径、决策
  • 研发效能的“术”:具体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以及实际落地执行
  • 研发效能的“器”:支撑我们完成工作的工具、平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