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管理进阶——Leader应该关注成长慢的同学吗?
原创不易,求分享、求一键三连
两个故事
我该怎么办?
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恩师跟我说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女同学跟他说,不知道毕业了该干撒,不知道该怎么办。
正处于“低谷期”的恩师突然一怔,想到貌似自己也没赚到钱,也没怎么“进步”,看着女同学一眨一眨的漂亮大眼睛,突然说出了一句:对啊,“我该做撒子啊”?
当时的背景已经淡忘,但是恩师那句哈哈大笑后冒出来的:我该怎么办?却深深的烙下痕迹,“我该怎么办”一直如影随形:
1)自己疑惑时,会想我该怎么办
2)家人疑惑时,会问我该怎么办
3)跟下面职业生涯疑惑的同学交流时,会问我该怎么办
……
所以,伴随“我该怎么办”的“成长问题”需要“一生来回答”
天人焉有两般义?道不虚行只在人。
道教仙人哪会有不同的道义,能够得道主要还得靠自己。
多年后,诚如诗中所言,“成长还是在自身”
如果说,成长主要靠自身,那么leader应该做些什么呢?“这是第一个问题”
揠苗助长
小孙是我一直带在身边的一个同学,吃苦耐劳能抗事,他身上发生了很多Case,他也是我不敢好为人师、大言不惭的根本原因,毕竟身边的人都教不好…
case:反正我背锅就行
有一次项目,大概是小孙合并了一块代码到主干,因为一些原因不能马上上线,然后出事故了。
寻找原因发现是另一个同学也需要发布,看见小孙有更新,没问明缘由,直接发布上线了…
问题不大,却引起了我跟小孙之间长达5小时的争论。
原因就是我嘀咕了一句:虽然上主干就可以发,但明明发现了不是自己的内容,为什么不问一嘴呢?
小孙直接怼了回来:合并主干就是要发布,上线有什么问题,“我觉得没什么问题”
我:这次线上事故很小,那引起了大的事故到底该算谁的呢?
小孙:有事故“我背”就行了,怕什么?
我:你TM说话真气人,如果你们“角色对调”,人家来一句小孙发现不是自己的东西为什么还要上线,不能问一嘴吗,你怎么办?
小孙:他要这么想“我有什么办法”……
我:你TM能不能听懂重点……
我一个气不过,从21.00聊到凌晨2点,逼着小孙做了2000字作文,甚至帮他复盘30年人生,才肯善罢甘休……
最终的结果显然不太好,因为没过多久又发生了一个Case!
case:他为什么不能这样
有一次小孙做项目负责人,下面一个同学有两个项目要同时参与,在时间冲突情况下,对小孙这边有渎职现象,但小孙的处理办法很值得玩味。
他先是做了“补位”将事情平了,事后对该“渎职”同学十分不满,在我跟前不停嘀咕,却并“没有更多”的动作,这引起了我极大的不满:
1)你觉得这个同学有问题,就周会上抛出来,看如何处理;
2)你要是对他私人有什么意见,我觉得他有一些问题,但你问题更大;
小孙:“那种人”,不合作就行了呗,我不想提这个事情了,“算我理解”有问题吧!
……
从案例可以看出,小孙是一个非常有担当的人,甚至有点“过于”有担当了,这在多数情况下是好事。
他可以自己是一个“烂好人”,却不能要求所有人都主动往前走10步。
这太苛刻,也不现实,“圣人”的标准不是来限制别人的。
小孙的问题是什么?“这是第二个问题”
带着两个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
人才运营机制
这里开始回答第一个问题:“对于个人成长,Leader应该做什么”
直接给出一个答案:对于想进步的同学,Leader需要提供一条“上升通道”
人才运营是提升团队“造血能力”的关键机制,他需要清晰的绘制出一个新人入职后可以“通过怎样的路径发展到什么角色”,也是团队运行的“隐藏主线”:
这个框架大概回答了:
1)新人不同时期该做什么;
2)新人通过什么能获得什么;
所以,人才运营的主要目标是解决“上升通道”的问题,作为leader的“管理工具”,他至少需要回答两个问题:
1)个人角度,我可以如何提升 -> 团队能给予我什么
2)团队角度,谁能为我所用 -> 你能给团队带来什么
可以将人才运营机制当做一套通关游戏,对个人来说会获得一些成就如:转正、被提拔;对团队来说,会获得一个优秀的leader,梯队会更加健康:
管理眼中的二八原则
好的机制要照顾到足够多的人,人才运营这类团队型机制更是如此:
如图所示,至少要成为比较好的项目负责人,才会被管理层所关注,这里阐述了一个管理的根本原则:
管理倾向于提拔已经冒头的同学。
换个说法,管理层需要提供成长的环境以及机制,但是“不会关注”你是否真的“得到成长”,因为总会有“更”勤奋、更优秀、更…的同学成长起来。
如道不虚行只在人所描述的点,“机制和机会大体相同”,总会有更“聪明”的同学能够脱颖而出。
对于这批同学来说,外界看可能只是“运气好”,但长期来看,运气成分大概会被抹平。
以上也是“成长主要靠自身,那么leader应该做些什么”的回答,leader更多的是“提供机制与环境”:
一线员工,在做项目过程中总有美好的品质被团队所捕捉,他可以是靠谱、勤奋、聪明、专业等,这些好的品质就是脱颖而出的本钱。
20%的同学会因为好的特质成为一线Leader,但一线leader只是游戏初阶难度…
在上述描述中,还有个非常尴尬的问题,需要解答:“leader需要对剩下的80%负责吗?”
leader应该负责吗?
对于成长慢的同学,Leader应该负责吗?对此我是这样想的:“完全不需要”!
此段完全是个人认知,“未必正确”
管理上有个难题,不患“优秀”患“差不多”
在最初做管理的时候,我总希望能帮到一线同学,而无论我说什么,他们都有一套自己的逻辑,比如:
1)我:我觉得你应该多学习总结,比如写点博客;同学们:我不知道该写什么。
2)我:我觉得你可以加加班,多熟悉业务,做业务专家嘛;同学们:我妈叫我晚上早点回去吃饭。
……
也发现一些有特点的同学,会发生更进一步的聊天:
1)我:你现在技术已经有一定阶段了,可以请你leader吃个饭,请教下该怎么成长嘛;同学们:难道我们团队实践的是“酒肉文化”吗?
2)我:你技术业务俱佳,好好加油等待机会;同学们:我觉得其他leader技术差,管理差,我应该可以“吊打”他们。
……
上述虽然有些“艺术加工”,但大体就是那个情况,这里我的感悟是:
leader不应该帮下面同学做过细的“个人”职业规划,最好也别提供过多“战术层面的指导”强制的“揠苗助长”,效果不会太好
团队也需要可以踏实干活的,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进步”
因为“成长是反人性”的,所以不要把进步视作“理所当然”,不进步才是常态
总而言之,80%的同学各有问题,最终表现出来的就是他们“差不多”,对于这批“差不多”的同学,只能等他们自己“悟”,其实能做好本职工作已经很值得认可了:
认知体系与防御机制
如前所述,“成长是反人性”的,这个“人性”可不只是“好逸恶劳”如此简单。
这也是“第二个问题”小孙言行的“底层逻辑”。
事实上,我对小孙的行为十分生气,但生气的点不是那些Case,而是“小孙的固执”
小孙的固执是深入骨髓的,他表面好相处,只要能将事情做成,在很多地方都会让步,不是深入合作过的同学不会觉得他固执,这种固执的特点是:
我是对的,可能会因为想做成这件事会有所让步,但我是对的;
我是对的,可能会因为职位或者身份原因让步,但我是对的;
事实摆在眼前,我承认我错了,那是因为我想“让你们闭嘴”,你的“案例”只能说明“你运气好”,因为我最终还是对的……
这种固执是“令人绝望”的,因为他会极大的制约的一个人的“进步速度”,而我在小孙身上“花了足够多的心力”,看见他这个狗样子,能不生气???
成为Leader前主动权在团队;成为Leader后主动权在个人
沉默成本是管理组痛心疾首的原因,心疼的不是你不成长,心疼的是团队为你的经历花的钱…
顽固认知的形成
为什幺小孙会如此的固执,在不断的深入发掘中发现了蛛丝马迹,比较接近真实答案:
小孙年轻时便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行为逻辑,虽然这套行为逻辑“比较简单”,但小孙因此受益不少。
而环境上“没有”提出“更大的挑战”,“简单”的行为逻辑反而成长为了“顽固”的认知体系,并且这套体系已经被“论证”得“坚不可摧”了…
若因此兴,必以此败,这里小孙的认知可能是:
只要我足够努力、只要我再多做一点,那么这件事一定会成;
在一定阶段,他被演进了一步:
这个人不够努力,凡是都想甩锅,那么他一定不能成事;
这两个认知都是“我努力就会成功”的衍生,“没有绝对冲突”,所以还是一套认知体系。
在这个情况下,去给他说:
其实努力也未必能成功,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或者给他说:
一个人不努力做某件事,可能仅仅是他认为那件事没价值;
类似这种跟他本来认知体系有“出入”的话就会触发他的“防御机制”,最后防御机制统统给他一个回复:“这个人在放屁!”
这里可以衍生一个大家更熟悉的案例:
普遍的认知:岳不群是伪君子;
畸形的认知:岳不群是正人君子;
有一些认知:岳不群其实没太多选择;
认知一和认知二碰撞的时候必定水火不容;
认知三会理解认知一、二在说什么,并表示都赞成,反过来可能就会被认为是傻子。
防御机制
认知体系形成后会生出防御机制,“一碰就散的体系”不是真正的体系。
比如小孙的认知是“努力就能成功”,这个认知甚至在80%的场景下都“是对的”,也不会有那么多“高端场景”可以论证“努力没什么用”这件事情,毕竟那也可以被认为是“虚假的努力”……
而在工作中又遇到了第二个亲密的伙伴小黄,小黄的段位明显高出小孙不少,我们经常一起教小孙做人,虽然效果不太好……
小黄很多地方非常优秀,是个多面手,能带团队能打仗,但就是如此优秀的小黄,身上迸发出的防御机制问题更严重:
1)之前跟小黄交流,业务工程一起抓,缺少业务支撑的工程是自己跟自己玩;结果小黄对业务几无兴趣;
2)也经常跟小黄交流多“向对手学习”,特别是向对方拔尖同学身上学习东西;结果是小黄十分抵触“有敌意的知识”,甚至带着小孙一起仇视对方;
3)也常常给他说友军的重要性,但在一次重要项目结束后,一个友军私下指出了我们项目过程中的问题,一看小黄居然嘟着嘴十分不高兴的样子……
针对小黄的问题,我提出了一个方案:
一旦发现问题,提出来只要能将他说服,那么就请吃饭。于是几乎每周小黄都要请吃饭,但问题依旧存在。
有一段时间,团队出问题了,我开始收缩小黄权利,这触发了他的应激反应,他承诺“做出一些改变”,也切实的做出了一些改变,但最终效果并不太好。
最终,小孙是说不明白,小黄是听懂了不做,这两小兄弟就是“上天派来”收拾我的!
小孙和小黄的防御机制都在起作用,但又有所不同:
1)小孙是无脑排出;
2)小黄是思考后觉得不适合,有所选择,这也许是另一种成功;
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当小黄面对剥夺权利的事件所激发的一连串行为,为什么最终失败了,这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难道是他能力不够吗?
应激反应
这两年,我也在不断反思之前工作中的得失对错,发现自己也有很多面对事件的应激反应,其中也有一些根本的不同:
一些时候,我是真实觉得自己做的有问题,于是思考如何做的更好;
一些时候,我是为了证明“我也行”,里面不服输、不放弃的情绪居多;
还有一些时候,我为了一些利益而改变;
“底层思维影响基本行为”,这个体现的是不同的态度和决心:
1)这件事是我的,我要对他最终负责;
2)这件事我也行,我要做给他们看;
顺风情况下,结果可能不会不同,一个是我要干这个事,他是我的志向;一个是我要证明给他们看,我不是不行。
但两种心态在某个场景会引导出不同的结果,比如“关注我的人不在了”,我已经无需证明给谁看的时候(突然中彩票了),那么这件事是否还要继续,要以什么样的速度进行?
这里也回答了小黄为什么会失败的原因:
他就没认为自己有问题,他认为我们对他的评判都“不重要”;他可能就是单纯不想放弃权利,更可能是不想认输。
应激反应的行为,可能行、也可能不行,但无论行不行都不会开心。
因为底层认知根本不认可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大概率会失败的……
在巨大的危机下,我们不得不改变自己,以应对这次危机。
而所有的危机都不会平白无故的产生,他一定是我们平时错过的一些“细节”,甚至是“故意错过的细节”
如果行为的目标仅仅是想度过这次危机,那么他就是防御机制的应激反应;
如果行为的目标是避免这次的危机再次出现,那么他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悟了,因为你看待这次危机的视角与之前不同了!
悟了
话题到这有点玄了,完全是个人认知,大家看看就好,先来说悟了的表现:
悟了或者想通了或者觉醒了,这种东西是很不可名状的。
他的最直接表现是对于难题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帮助”,
难题依旧还在,但你突然就会认为他“不再是问题”了,这种情况似乎很奇怪。
这里点是换个角度看问题,换个思路看问题,换个模型看问题,可能问题本身就不再存在,很有一点阿Q精神…举个例子:
工作中一直感受到对手的骚扰,十分烦想离职;
这里换个思维可以是:
我现在的工作是为了一个更高的位置,更高位置将要面对的挑战更多,那么当前这区区破事,又何必放在心上呢?
觉悟后可能带来根本行为的改变:
1)之前关注的纷纷扰扰、破人破事,全部淡然处之,只关注事件本身的阻碍和进度;
2)从根本正视自身的不足,更坦诚的承认错误,并开始谦卑学习,尽一切所能增加输入增加阅读量;
3)放弃之前想要取巧的想法,直接硬刚最难的部分,并且有一刚到底的觉悟,除非已经证明了就是不行;
……
招式还是那个招式,换了个内功心法,就特别猛了;
问题还是那个问题,换了个思考角度,就根本不存在了;
这个可能就是所谓“悟了”跟“防御机制”引起的“应激反应”之间根本不同了吧。
防御机制引起的行为容易导致问题反复出现;
悟了导致的行为可以从根本解决问题
这一切似乎十分的美好!道理人人都懂,但防御机制岂是泛泛之辈,他还有几个小名依次是:
1)舒适圈;
2)安全感;
因为所谓的安全感,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的走出舒适圈,而就算突破自我走出舒适圈还有更多的难题在后面:
1)信息屏障;
2)资源难题;
第一是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第二是就算打破认知屏障走出舒适圈,那你又该去哪里获得高质量信息,提升自己的认知呢;
你提升了自己的认知,你又去哪里获取这种关键资源来验证你的想法呢?
拜托各位了,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啊!
悟一次需要高额的成本,否定自己100次,只为了一个更加强大的认知体系,你要做吗?这就是成长!
结语
成长很难,首先难在“成长是反人性”的,除此之外以下几个因素也避无可避:
1)认知障碍;
2)信息屏障;
3)资源问题;
回到第一个问题,“对于成长慢的同学,Leader该做什么?”
经过讨论,“道不虚行只在人”,成长主要靠自己,不是Leader不想帮你,而是Leader帮不了你,这个得靠自己悟啊!
团队应该有一套“人才运营机制”,帮助想要进步的同学提供“上升通道”
因为进步是需要很多资源的,很多优秀的人拼到最后,无非就是“不可复制的经历罢了”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希望对各位有用。“原创不易,多多分享”
想要更多交流可以加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