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华为生死关分析及公司和国家策略

董老师新作,原载于“南洋智库”公众号“)

 

华为生死关分析及公司和国家策略

 

南洋出版社社长,战略与产业咨询专家  董玉振 工学博士

 

美国以国家力量对付华为一年后,华为虽然业绩受到影响,一些板块发展受阻,但活过来了。美国不会就此罢休,最近又完全不加掩饰,甚至都不再用信息安全的借口,而是直接点出整死华为就因为5G技术太重要,华为这方面太先进,必须整死。美国的丑恶嘴脸再次毫不含糊地摆在世人面前。美国仗着手中有独门绝技而肆无忌惮。

 

自美国对付中兴停战后,我就开始担心华为。2018年6月25日撰文《针对中美贸易战的中国策略》(这次写此文的部分内容来自于这篇旧作),分析彼此的优劣势和中国机会。2018年12月撰写《析孟晚舟事件的杂音和国家及华为当前策略》,去年3月18日,我撰写《华为稳健应对美国的敌意与我的跟踪研判梳理》,一直高度关注华为的命运和可能应对策略。华为作为中国高科技工业代表性企业,对整体产业链有巨大拉动作用,中国必须以国家力量来确保华为可以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如果美国把华为整死,可以想象,中国高科技工业将会被美国随便找个理由(太高估美国人的道德了,他们干坏事是不找理由的)逐一整死。因为美国在全球高科技工业产业链的地位,在未来一段时间并不容易被完全取代。一些自媒体写手们要么自信地乱嗨,以为中国离开美国真的无所谓。或者动辄将中国高科技工业的成就贬得一无是处。当今全球化时代里,产业链全球分工是几十年来发展的结果。美国在过去大半个世纪里执科技发展之牛耳,在很多领域扮演了领袖角色。如果美国以对付华为的力度对付三星、索尼、西门子和飞利浦,这些公司一样完蛋,甚至更快完蛋。同样的道理,中国在很多门类的全球产业链中有一席之地,如果中国对欧美日禁运,欧美日各大公司短期内根本找不到相应的配套能力而同样会全世界跟着跳楼。日本仅仅是禁运三种半导体和面板工业所需要的化学原料就将韩国搞得举国紧张,由此就该明白,高科技工业对国际供应链的高度依赖性。

华为能够顶到现在,是非常了不起的!

 

 

华为生死关分析及短期策略:

 

美国如果严格禁止半导体公司为华为代工芯片,那华为将面临断炊的风险。中国自己的公司如中芯国际、宏力半导体一样无法给华为代工,因为这些公司都高度依赖美国的半导体设备和化工原料,甚至短期内也不可能建一个没有美国技术的生产线,毕竟集成电路过去半个多世纪大发展的中心就在美国,绝大部分原创技术都来源美国,甚至产生“硅谷”这样一个集成电路工业集中区。因此,华为必须为彻底断炊做最坏的准备。

 

美国忌惮华为,不是因为华为的高端手机,而是其5G通讯基础设施(基站)。其实这也是华为的强项所在。虽然华为终端也属于一流产品线,但并非不可取代。而且,对美国来说,华为终端业务最多也就是影响一下苹果之类公司收益,不足为惧,是个非战略性产业。而5G基站业务则属于影响广泛的基础设施建设。而以此为基础进行辐射开发(如汽车自动驾驶、远程医疗),这才是美国最忌惮的,几万亿美元的大产业,基础性技术优势在中国公司手里(华为和中兴),整天琢磨害人的美国佬自然也担心中国同样对待美国。

 

美国的禁运会否导致华为正在爆炸式增长的5G基站出货受到影响呢?答案是否定的!!这个应该无生存风险。

 

5G基站所需要的芯片数量和手机等终端相比不在一个数量级。华为5G基站技术已经稳定,所需要的芯片短期内不会再升级。因此,华为可以利用美国给出的120天缓冲期内,获得足够未来两至三年基站出货的芯片需要。如果未来三年华为5G基站得以对市场供货,那么华为早期开发的投入已经获得非常好的回报,华为基站在全球的装机布局也基本成型,三年后可以宣布美国打击华为的目的没有达到。因此,华为5G设备可以确保有个基本的资金流让公司存活下去。

这是比较有信心,也比较值得华为乐观的一面。也可以由此比较有把握地说:美国追杀华为的行动是注定要失败的!!!

 

终端业务中,尤其是手机,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口味不断变化,芯片升级快,华为海思芯片需要量在未来三年内将达到十几亿量级,这个在120天缓冲期不仅难以备足存货,而且由于未来芯片升级,也无法以3年为期限来备货。终端业务已经是华为最赚钱的业务板块,对维持公司的科研投入和队伍稳定非常重要,这一块如何生存下去,将是华为真正的挑战。

 

相对来说,手机芯片基于功能和功耗的需要,线宽越来越小,已经到7纳米, 而基站在两方面的要求都比较低,虽然我不知道华为基站芯片的工艺层次,但应该不会用到7纳米这么高的工艺。如果华为基站以后真遇到芯片不足够,打游击式分散代工找合作者似乎也有可能。但高端手机用麒麟芯片短期内只有台积电可以,这就是个不小的挑战。

也就是说,华为最悲观的结局就是剥离手机业务,成为一个纯粹的通讯基础设施供应商。

这听起来也不太坏,但由于终端业务剥离,将大幅度削减华为的研发投资,进而对公司乃至中国的通讯基础技术的研发造成消极的影响。从另一个方面讲,如果华为退出手机业务,则可能给国内其它几个厂家提供机会。但那几个厂家的整体开发实力,未来一段时间内还难以与三星与苹果竞争。真正代表中国的旗舰暂时还只能是华为(中兴是一家技术实力雄厚的公司,但不知管理层哪根神经出问题,手机业务却发展不理想。中兴是华为之外中国唯一具有独立开发芯片和操作系统的手机厂商)

 

如何突围?

 

首先建议华为立即购买或建设一个芯片封测厂。不用解释。或以非华为名义建设,确保这个厂是华为完全控制。但股权结构看不出任何华为的痕迹。

 

美国试图阻断华为的芯片和软件供应,如果实在躲不过魔掌,一个可能的策略是,华为将部分手机芯片技术整体卖给国内的某个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或者新成立一个没有任何华为股份的公司),由这些公司换个帽子去找代工生产。代工厂并不具备对芯片设计溯源,对后期产品销售方向跟踪的义务和能力,甚至卖给现在国内的已经有知名度的公司(如一直积极开发手机芯片的展讯)也是可以尝试的。在美国发现之前,能有半年时间,已经为新款手机芯片完成备货。前面已经提到,如果美国真要严格按照新的限制华为政策执行,就连中芯国际都无法为华为代工。“正道”具有被堵死的可能。因此,要确保华为和所有中国高科技工业门类的供应链稳定,中国政府必须走上前台。这场战争已经超越华为一个公司的能力和边界。

 

中国拯救华为,当然不只是简单地在某些方面让步而换得美国的那条门缝。美国的贪婪决定了,只有让步是徒劳无益的。积极进取,统筹策划,围魏救赵,方为上策。

 

国家策略一:半导体全产业链国产化计划要加速推进

 

2001年我受邀回国参加团中央和欧美同学会举办的出国留学人员创业研讨活动时,在座谈会上就提议:必须把面板工业的装备纳入重点发展领域。2002年,我当时在新加坡特许半导体公司工作期间写就《中国半导体工业发展战略之管见》建议文邮寄给国家有关部门。人轻言微,上面是否重视不得而知。我以自己跨越多个理工科领域的专业背景判断,半导体行业很多设备技术门槛其实谈不上多尖端,比如,我所熟悉的CVD所需要的设备中,大部分零配件都可以公开市场购买或委托制造(我曾在硅谷参加培训过的AMAT和Lam Research购并前的诺发设备,他们的设备零配件都是外包定制),真没看出其中有那些零部件是中国制造不了的。只是可能涉及到一些专利门槛是个挑战。即:即便中国全部能做,但因涉及到美国公司的专利而无法进入市场;但当贸易战打响,还在遵守专利保护制度就有点教条了,正如军工产品很少有人去遵守国际专利法规。最具有挑战性的,应该是光刻机和一些生产过程所需要的原料。

但这些并非不可克服。

我始终相信,只要是人类已经搞出来的东西,中国人一定搞得出来。只是个时间问题。日本宣布禁运三种化工原料给韩国时,三星就开始测试中国生产的替代产品,说明中国在集成电路基础原料方面已经有所储备。近闻由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和上海微电子参与的国产28纳米光刻机预计年底完成测试。中国现在应该以“两弹一星”的精神和规划来推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进口替代。不论好坏,先解决有和无的问题。这方面需要国企和民企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有军工背景的国企可以参与部分工作,因为这类企业组织动员能力强,也不敢糊弄政府补贴,公共资金真正能用到位。

 

以我对半导体行业的了解,中国完全替代美国产品,难度虽然不小,但五年基本上可以完全用国产设备和原料建起来一条不算太落后的生产线。再经过五年的产品优化,您能猜到十年后的国际产业格局吗?美国具有绝对控制优势的半导体制造产业链的根基到时候开始松动,只要华为和中国半导体产业能挺十年。半导体设备制造成本其实不高,一台售价500万美元的CVD设备,其零部件总成本最多50万人民币可以搞定。这类设备的主要成本在于研发和人力成本。而中国可以借用很多成熟而专利过期技术。一旦中国在某些半导体设备上有稳定的生产经验,那这个领域的美国公司就可以喝西北风了。建一个12吋线如果能节省1/3的资本投入,那太诱人了。

美国这次对付华为的极端手段如果得逞,以后中芯国际、长江存储等中国所有高科技公司都将随时面临生死关考验,华为不能输,也输不起,只有奋起弥补短板。

如果没有美国对中国的核讹诈,新中国第一代领袖就不会当掉裤子也要搞两弹。现在同样的道理,中国要迈向高科技工业强国,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国产化将是绕不过去的,不论这种全产业链模式暂时是多么低效,因为未来十年将是中美对抗强度日益强烈的时段,也是中国所剩不多的被美国卡脖子的重要产业领域,这关乎中国电子和通讯全产业链的安危。如果中国能够借机奋起,那真要感谢特朗普政府。虽然集成电路制造全产业国产化是个极端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但中国不得不冲刺,以中国现有技术储备和工业实力,要比当年造两弹时的情况要好很多。而且中国大量装机的各类设备给研发人员提供了现成的参考样本,最笨的方式是比着葫芦画葫芦,也能把绝大部分设备完成初步的国产化。

当然,美国公司的老板们是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中国政府在投资开发设备和原料全产业链过程中,邀请这些代表性的公司参与,中国可以如实警告他们,如果在中国境内配合美国政策而影响对中国客户的供货与服务,那未来后果就自负吧。以市场换技术,还是有着力点的。

 

 

国家策略之二:削弱美国战略性工业——打击波音

 

如果波音没有737MAX坠机事件,去年炒作的GE对中国商飞919禁运发动机就有可能成真。在波音这块蛋糕无法吃的情况下,GE不敢再赌输中国市场这块蛋糕。可以说,波音倒霉,就是中国变相得利。

 

中国政府宣布暂停进口波音飞机,是正确的,但要给特朗普政府明确一点,如果不放弃对华为的禁令,中国停购波音飞机将会从暂时转化为永久。要知道,没有中国市场支撑的波音,在737MAX暂时无解的情况下,如果777/787这些产品销量较大幅度下滑,波音研发投入只能持续降低,前景将非常暗淡。如果中国摆出至少十年内不会再买波音(波音也是家军工巨头),紧张的不仅仅是华尔街,很可能包括五角大楼。波音是美国的核心利益所在。

 

国家策略之三:进攻是最好的防御——搞残高通及其它

 

美国一方面允许美国公司和华为一起搞通讯标准,一方面又把华为往死里整,很显然,美国是希望以威逼和利诱来把华为的5G技术弄到美国公司手里,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美国主导的6G;逼迫华为来支持美国自己搞一套标准,因为华为设计制造能力是很强的,美国如果有野心控制下一代标准,那么华为参与产业化就变得非常关键。类似于当初中国拉爱立信等参与TD-WCDMA产业化一样。但华为必须要提防这个陷阱,当然,也未尝不是个机会。

 

中国人也要放弃过去的与人为善的传统思想,进攻是最好的防御手段,美国要斩杀华为,中国也要干掉美国通讯业发展的领头羊企业,这将极大弱化美国发展下一代通讯技术的能力。目前这个领头羊企业就是高通。

 

中国是高通最大的市场,中国几大手机企业都是高通的客户。中国政府应该明确告诉美国,作为报复将禁运高通,给高通半年的缓冲期(其实是给中国手机企业缓冲期)。中国给高通开出的条件是:所有在中国销售的芯片必须在中国境内完成除设计以外的全部生产,包括晶圆代工和封装测试。但这是不可能的实现的,因为高端芯片除台积电,其它企业生产不了,而台积电7纳米制程在大陆没厂。

这是摆在台积电和高通两家公司面前的头疼问题。这个问题只有美国政府和台湾政府可以帮忙解决,即默许台积电在大陆建设7纳米甚至5纳米制程生产线。或者两家政府看着高通窒息而亡。或者国家进一步要求高通卖给中国产品中的技术含量中,美国技术不得超过10%。(甚至考虑将这个指标作为对付美国企业的硬性指标,这个指标对美国的杀伤力就是:逼迫美国企业将越来越多的专业功能到美国以外,这将进一步加剧美国产业的空心化。开源CPU 架构RISC-V在深圳建立中国区总部后将总部从美国迁往瑞士,就是个例证。要好好开拓中国市场,美国企业就只有离开美国。这是中国弱化美国很有效的一环。而且一旦离开就再也回不去了,因为美国的配套能力会越来越差)

 

大陆手机企业离开高通,可以使用联发科、麒麟芯片(华为可以将麒麟最新芯片卖给国内某个公司,比如紫光展讯也在做,只是不如海思好,不妨卖给展讯,由展讯委托代工生产后卖给包括华为在内的所有厂商,华为以技术抽佣。或成立独立公司运作,改个名字。现在国内手机厂不愿意用麒麟就是不想给华为抬轿,毕竟手机上属于竞争关系),其实,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手机发展到现在这个层次,以后速度快点,照相再多点功能,已经没有太明显的区别。新一代手机上那些吸引眼球的新卖点,除照相功能,多数人可能不在乎。5G手机芯片一旦技术稳定,可以满足未来一段时间的手机需求。

中国给高通的禁令,将是美国政府的紧箍咒,他们也清楚,如果高通失去中国客户,将大幅度降低其未来研发的投入,这关乎美国通讯业的前途。在先后倒下摩托罗拉和朗讯后,如果高通倒下,随着通讯业技术日益复杂,6G时代美国一样也抓不住。美国另一个通讯领域的企业博通,管理层似乎更商业化一点,把总部搬到了新加坡。

 

至于苹果,是个终端产品制造商,技术研发能力与华为和高通均有较大差距,甚至在某些领域比不上中兴。但苹果万亿美元市值维系着华尔街的重大利益,这是个可以琢磨的眼。如果中国政府策划冲击美国金融市场,实业资本中的苹果将是个值得研究的打击对象。过去苹果和英特尔合作开发5G芯片失败不得不找老冤家高通。如果没有高通了呢?苹果在下一代手机上必须购买华为的芯片,到那时,美国还敢不让台积电代工华为吗?中国要有雄心打造垄断性技术优势,就要有决心阻断美国公司的后续研发能力。

 

另外一家值得关注的美国企业是英特尔。这种重资产公司如果出现经营状况,对金融市场会带来震撼。自从AMD将ZEN架构CPU技术卖给中国,虽然最新版不再授权,但中国自己短期内会有性能不错的CPU自给自足,借机如果重锤英特尔,想想都觉得刺激!(对AMD借助中国提高竞争力,英特尔去政府告状,这很可能是AMD不再授权最新IP的原因。当年麦道和中国合作生产麦道82和90,告御状最积极的是波音,所以,打击这类公司就不用客气)。当然,打击美国企业的出拳速度如果掌握好节奏,美国金融市场有可能有好戏看了。这对于手握大量现金的中国来说,可能建设整个半导体工业所需要的资金从华尔街就可以捞回来了。请参考笔者早期文章《反思2008:该逆向操作还是顺势而为?》

 

 

国家策略之四:以稀土为剑,做出决战架势才能避免决战

 

中国集成电路工业短则五年,长则十年,还离不开美国的设备与原料,这个现实必须面对。因此,中国现在要做的是,在未来十年内,美国还不至于对中国彻底禁运,虽然禁运也将让美国半导体行业步履维艰。这里有个关键的武器就是稀土。我在2018年的那篇旧作中开篇就提到稀土武器。

 

去年看到一篇官媒文章,说中国稀土不能减产,否则会失去世界的份额。这真是够短见的。以中国自己的产业需求来看,中国不应该成为全球稀土出口大国,控制出口和生产,本来就是应该做的。中国稀土的优势不仅在矿藏,也在于提炼技术。这方面是中国的强项。

美国也知道,稀土是中国顶在美国咽喉的利剑,关键是,中国要让美国知道,中国敢于使用这把剑。美国政府已经开始着手解决稀土问题,但乐观估计,美国要掌握稀土提炼的全部技术,并找到所有的稀土矿藏,应该需要十年。

 

十年,对中国来说足够了,这是制止美国疯狂高科技禁运的关键十年。十年后就爱咋地咋地吧,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国产化和民用航空发动机国产化应该基本完成了。

中国应该立即对美国稀土出口采取一案一批。并严格规范对其它国家的出口量。美国不再延续对华为的芯片制造许可,将是激活中国稀土出口美国禁令的开关。

 

+++全文完,感谢转发分享,希望华为高层和政府有关部门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