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道》第3章 学习即创造
- 2019 年 10 月 8 日
- 筆記
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之间的转换
- 创造力研究专家霍华德 格鲁伯提到过一种3B方法:睡觉(bed)、洗澡(bath)、坐公交(bus)
- 只要你放下手中的工作,停下来喘口气,发散模式就会乘虚而入,上蹿下跳,高屋建瓴地搜寻解决方案
创造力就是对自身能力的驾驭和拓展
- 发散模式能让你的学习更有深度和创造力
两种模式间的切换帮你掌握新知识
- 犯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要想解决掉论文,那就尽早动笔。除非你真的很享受自己所做的事,否则最好还是速战速决。即使是休息的时候,你的发散模式仍然在后台工作
- 可别指望只靠发散模式,就能轻轻松松地如愿以偿
- 要让大脑捕捉问题,首先要借助于专注模式调动全部注意力。研究表明,对于特定思考类型的问题,可用的精神能量,即意志力总量是有限的。[13]储备能量亮红灯时,可以跳到其他类型的专注任务上休息一下
- 在紧凑的专注模式后,利用发散模式的方法奖励自己
别怕落在同学后面
- 放慢脚步,也许你会得到惊喜:细嚼慢咽反而让你比那些脑子快的同学学习得更深入。帮我武装起大脑的最重要窍门之一,就是不要想一口吃成个胖子
避开思维定式(愚公移山未必是个好办法)
- 记住,做作业和考试时,接受大脑中的第一个想法,会有碍于你另觅佳径
- 眨眼是项打破僵局,帮你跳出来重新评估现状的关键行为。闭眼似乎可以在一瞬间放松我们紧绷的注意力,
- 要解出难题或是学会新概念,至少要有一个你在无意识思考的时间段
专注和发散思考的转换
- 进入下一次专注模式前,应该留出足够长的休息时间,让你的意识完全从手上的问题脱离出来。通常来说,几个小时就足够发散模式取得重要进展了。当然,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灵感还没来得及传给专注模式就会消逝掉。这里有一条经验之谈,学新概念时,别扔上一天才回头复习
- 不断增加的挫败感往往是个有益的暂停信号。它在暗示你,是时候转换到发散模式去了
当你真的被难住的时候该怎么办
- 重视倾听
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 在大脑中对正在处理的信息进行瞬时以及有意识加工的这部分记忆,叫作工作记忆。工作记忆能容纳大约七个记忆单元,或者叫“组块”,但现在的广泛共识是,工作记忆只能容纳四个组块
- 长期记忆可以看作仓库。东西一旦存进去,它们通常就一直待在那儿了
- 要是想把某件事牢牢钉进记忆里,一晚上重复20次倒不如每天重复几次,多坚持几天甚至是几周效果来得更好[
- 下次在解决棘手的问题时,先尽力做上几分钟。一旦做不下去,就转去另一项任务。发散模式会继续在后台处理之前的问题。等你折返回去的时候,取得的进展会让你目瞪口呆
睡眠建议
- 许多人会说进入小睡状态很难。很多年前的某节瑜伽课教会了我的一件事,就是减缓呼吸。别去想什么我一定得睡着,只是缓慢地呼气吸气就好
- 小睡时间太长会让人头昏脑涨,这点时间就足够让我精神焕发
睡眠对学习的重要性
- 睡眠是记忆和学习的重要环节。[24]睡眠状态下的部分清理工作就是清除琐碎的记忆,并增强重要的部分
- 充足的睡眠能够显著提升人们解决难题、理解知识的能力
小结
- 学好数学和科学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 让两种模式有足够的时间各行其是,你才能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牢固的神经结构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如果你有拖延问题,试着计时25分钟来一心一意地投入工作,别让发短信、上网或其他分心的事物上门打扰
- 主要的记忆系统有两类
- 工作记忆——只能一次扔四个球的杂耍演员
- 长期记忆——能储存大量知识的仓库,不过要靠定期回访保持对其中内容的新鲜感
- 间隔性重复有助于把信息从工作记忆转移到长期记忆
- 睡眠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会帮助你:
- 构造一般性思维活动所需的神经联结——这也是为什么考前一晚的睡眠很重要
- 攻克难题,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
- 巩固复习重点知识,修剪旁枝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