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懒人10分钟—Linux学习篇(四)』解决磁盘扩容问题

  • 2019 年 10 月 8 日
  • 筆記

想看Linux学习篇之前的文章可以关注公众号,在菜单栏里。 —— 23号老板

0

1

问题描述

挂载点 “/dev/xx” 的使用率达100%,空间不够。

因此要对其进行分区。

0

2

解决

1、通过vmware、vsphere等虚拟机设置,调整增大磁盘空间

2、输入命令:fdisk -l 查看现有情况

3、增加分区

输入p,默认回车,然后w退出。

4、创建、查询物理卷

5、新增物理卷扩展,“vg_root”

6、执行重设

7、成功,输入命令 df -lh 查看

0

3

知识点补充

磁盘存储容量计算:

磁盘上的数据都存放于磁道上。磁道就是磁盘上的一组同心圆,其宽度与磁头的宽度相同。为了避免减少干扰,磁道与磁道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inter-track gap),沿磁盘半径方向,单位长度内磁道的数目称之为道密度(道/英寸,TPI),最外层为0道。

沿磁道方向,单位长度内存储二进制信息的个数叫做位密度。为了简化电路设计,每个磁道存储的位数都是相同的,所以其位密度也随着从外到内而增加。磁盘的数据传输是以块为单位的,所以磁盘上的数据也以块的形式进行存放。这些块就称为扇区(sector),每个磁道通常包括10~100个扇区。同样为了避免干扰,扇区之间也相互留有空隙(inter-sector gap)。柱面是若干个磁盘组成的磁盘组,所有盘面上相同位置的磁道组称为一个柱面(每个柱面有n个磁道);若每个磁盘有m个磁道,则该磁盘组共有m个柱面。根据硬盘存放数据的规则,在向磁盘记录一个文件时,应将文件尽可能记录在同柱面(不同记录面上的同号磁道构成一个柱面)上,当一个柱面记录不下时,再记录到相邻柱面上。因此,当一个文件超出一个磁道容量时,剩下的部分应存于其他盘面的同一编号的磁道上,即同一柱面的其他磁道上。

所谓的格式化,是指将磁盘空间按照一定的磁盘阵列排布方法,有序且很规则得划分为若干个扇区,然后再把其中的所有存储介质的电离子清除,使之上面不管有无数据,都清零。在格式化中,要插入一些停顿位,写入一些辅助位,使得格式化后的容量小于格式化前的容量。磁盘格式化后能存储有用信息的总量称为存储容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存储容量 = n×t×s×b

其中n为保存数据的总盘面数;t为每面磁道数;s为每道的扇区数;b为每个扇区存储的字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