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定義來了!國家發改委正式定義新基建
中央定調,新基建火了。但關於「新基建」的概念尚未明晰。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消息,4 月 20 日,國家發改委首次就「新基建」概念和內涵作出正式的解釋。目前來看,「新基建」包括資訊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三方面。
新基建「官宣」
國家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在 20 日的國家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關於新基建的概念,目前初步研究認為,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資訊網路為基礎,面向高品質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慧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具體有三個方面:
一是資訊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於新一代資訊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 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訊網路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慧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二是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三是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當然,伴隨著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新型基礎設施的內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將持續跟蹤研究。」伍浩說。
至此,「新基建」概念有了正式、明確的官方定義。在此之前,關於新基建,市場上普遍解讀認為,包括了七個方面的內容:5G 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
不難看出,和此前的流行解讀相比,此次發改委對「新基建」的解釋,涵蓋範圍更大,也更具有延展性。
其中,資訊基礎設施是「基於新一代資訊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發改委明確指出其涵蓋 5G 基建、工業互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
「融合基礎設施」,發改委指出是「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慧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這意味著,包括(但不限於)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官宣的「新基建」並不涵蓋此前流行說法中的「特高壓」和「城際高速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
新基建未來要怎麼搞?
根據發改委在當天發布會上的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對高品質發展的支撐作用正在加快釋放。其中:
資訊基礎設方面,高速光纖已覆蓋全國所有城市、鄉鎮以及 99% 以上的行政村,4G 網路用戶超過 12億。
融合基礎設施方面,助推轉型升級的作用日益凸顯,智慧城市建設路徑更加清晰,資訊技術積極賦能城市精細化管理。
創新基礎設施方面,有力支撐了科學技術研究,國家發展改革委已布局建設 55 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在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中發揮了引領作用。
未來,新基建的作用將會更加明顯,政策層面也將給予更多支援。
據伍浩介紹,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聯合相關部門,深化研究、強化統籌、完善制度,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研究出台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的有關指導意見。
二是優化政策環境。以提高新型基礎設施的長期供給品質和效率為重點,修訂完善有利於新興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准入規則。
三是抓好項目建設。加快推動5G網路部署,促進光纖寬頻網路的優化升級,加快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建設。穩步推進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智慧+」升級。同時,超前部署創新基礎設施。
四是做好統籌協調。強化部門協同,通過試點示範、合規指引等方式,加快產業成熟和設施完善。推進政企協同,激發各類主體的投資積極性,推動技術創新、部署建設和融合應用的互促互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