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抽煙就能避免肺癌?看完徹底懂了

月15日至21日是第26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宣傳周主題是「抗癌路上 你我同心」。為推進落實防癌科普宣傳,人民網科普中國特別推出全國腫瘤防治周系列報道。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肺癌的預防與早診。

2017年2月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肺癌為發病率、死亡率雙率第一的癌症。那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什麼措施可以有效預防肺癌?臨床上是否有檢查措施可以有效早期發現早期肺癌?

關注「三霾」,遠離「五氣」

人們通常認為癌症是由基因決定的,個人沒有辦法預防。但數據顯示,人體一般在接觸一定量的致癌物質或促癌物質10年或更長時間以後,才會引起細胞突變進而發生癌變。

肺癌目前被臨床作為「慢性病」治療,這代表個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樹立防癌意識,做好預防措施,是可以有效遠離肺癌的。不僅是遠離煙草,專家建議預防肺癌應該重點關注「三霾」,遠離「五氣」。

「三霾」包括室外的霧霾、室內的煙霾和內心的陰霾。

「五氣」包括:

1、室外的大氣污染,包括可吸入顆粒物PM2.5;

2、室內的空氣污染,包括煙草煙霧、煙氣污染;

3、廚房油煙污染,像中式烹調的煎炸爆炒和室內燒烤;

4、房屋裝修裝飾材料中的可揮發性氣體VOC的污染,像氡污染、苯和甲醛的污染;

5、孤僻、長時間愛生悶氣,也稱之為「心理污染」。

早期肺癌如何早期發現?

科學證據表明,胸部CT可有效早期發現早期肺癌,很多國家和地區也已經用胸部低劑量螺旋CT取代胸片和胸透進行肺癌篩查。在肺癌的高發地區、鎖定肺癌的高危人群,用胸部低劑量螺旋CT可以「早期發現早期肺癌」。早期肺癌通過外科手術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延長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和十年生存率。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認為,肺癌是吸煙的人才會得的病。那麼,「不抽煙」就一定不會得肺癌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專家給出了肺癌高危人群的定義,有以下高危因素的人群應該重視所在地區組織的肺癌篩查項目或單位組織的健康體檢,因為早期周圍型肺癌沒有任何臨床癥狀:

1、年齡在50歲以上;

2、煙齡超過30年以上,每天吸煙超過20支,吸煙者的肺癌發病率為不吸煙者的10~20倍;

3、有腫瘤家族史,特別是有肺癌家族史;

4、既往有肺部疾病史,包括肺部慢性炎症和慢性阻塞性肺氣腫;

5、長期工作生活在石油、水泥、化工、煤炭或重金屬等有環境和職業致病因素的地區。

數據顯示,約77%的癌症病人確定診斷在55歲以上,在這一漫長過程中,人們有充分的時間進行預防、干預和早期發現。因此,堅持健康體檢、戒掉不良的生活方式,保持愉快的心情,適當的運動,才是遠離肺癌最好的方式。

本文由中國抗癌協會科普部部長、中國控制吸煙協會副會長、首都醫科大學肺癌診療中心主任支修益進行科學性把關。

不抽煙就能避免肺癌?看完徹底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