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感染者新癥狀:精神失常?

據國外媒體報道,西班牙流感曾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傳染病之一,1919年,該流感導致全球三分之一人口感染,即大約5億人。精神病學家當時治療流感患者時發現,患者的臨床表現遠超出普通流感癥狀,幾乎三分之二的患者都產生了幻覺。

讓多數患者產生幻覺

之後在後續研究中,大多數患者病情都好轉,當他們從流感中恢復時,其幻覺產生的瘋狂行為也隨之消失,在這些流感患者中,流感與精神疾病之間可能存在著某種聯繫。

事實上,這並不是第一次發現此類關聯,現今我們認為病毒性感染會導致身體出現疾病,病毒會感染肺部,使患者發燒,鼻子不通氣,或者病情期間持續咳嗽。同時,流感與精神病存在一種奇怪的關聯,這種精神病類似於精神分裂症,會影響人們的思考能力。近年來,科學家觀察發現,在冬季或者春初出生的嬰兒,如果他們的母親曾接觸過流感病毒,這些嬰兒成年後更有可能患精神分裂症。

現在感染和炎症被認為是各種精神障礙的危險因素,然而,流感與精神分裂症之間緊密聯繫的潛在原因仍是一個謎團,一些專家指出,流感病毒可能通過母親免疫系統干擾胎兒發育,或者流感病毒可能導致某種與大腦交互作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弄清楚病毒感染和精神疾病之間潛在關聯性有一個更重要的作用——可以為那些有免疫源的疾病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而且,隨著一種新病毒感染席捲全球,儘管它不是流感,但卻與歷史上大流行性疾病存在一些共同之處,因此對影響人類思維的病毒和感染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尤其重要。

新冠病毒是否會使患者精神失常?

精神病存在傳染性的觀點具有很長的歷史淵源,幾百年前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一些人感染了流感,並在感染期間或者之後出現精神恍惚、不穩定的狀況。

1889年,蘇聯聖彼得堡爆發流感之後,許多人出現了失眠、抑鬱、自殺念頭和殺人衝動,當時一位神經學家指出,患流感的人們經常會感到「災難即將到來的黑暗預兆」,或者認為他們犯下「可怕的罪行」,即將遭受懲罰。

1895年,英國首相羅斯貝里勛爵對流感進行了文字記錄:「我曾見過一些人感染流感後24小時內會像孩子一樣哭泣幾個小時,似乎他們的內心徹底崩潰了……」

在歷史上流感盛行期間,人們經常將其稱為「流感精神疾病」,在19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英國的醫學雜誌刊登大量此類醫學報道。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精神病學家湯姆·波拉克說:「這類故事重複地被人們講述,19世紀末許多流感患者的確變得精神異常。」

前不久,他和同事發表了一篇關於流感與精神分裂症之間關聯的評論書籍,該書是為了紀念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災難100周年而出版的,但令人感到不安的是,事隔100年,又一場傳染性疾病席捲全球各地,新冠病毒已在全球範圍內傳播開來,構成「全球性大流行」。

感染流感的孕婦生育子女患精神分裂症概率增至3倍

科學家觀察發現,在冬季或者春初出生的嬰兒,如果他們的母親曾接觸過流感病毒,這些嬰兒成年後更有可能患精神分裂症。1919年,西班牙流感導致全球三分之一人口感染,即大約5億人。  科學家觀察發現,在冬季或者春初出生的嬰兒,如果他們的母親曾接觸過流感病毒,這些嬰兒成年後更有可能患精神分裂症。1919年,西班牙流感導致全球三分之一人口感染,即大約5億人。

近期,科學家研究分析流感和精神分裂症之間的聯繫,發現流感病毒將對胎兒構成潛在影響,200多篇論文指出,冬季和春季出生的嬰兒成年後患精神分裂症的概率要高於普通人群。迄今為止,已有超過25項流行病學研究專門分析了流感-精神分裂症之間的關聯性,然而調查結果令人喜憂參半,50%研究報告出現流感-精神分裂症的密切關係,而另外50%研究報告則表示沒有這種密切關聯性。事實上,25項研究的結果可能不一致,因為當人們回顧歷史,沒有相關數據充分證實誰患有流感,因此該研究的真實有效性值得商榷。

2004年,哥倫比亞大學精神病學、流行病學教授阿蘭·布朗(Alan Brown)在一項研究中試圖揭曉這種關聯性,他檢查了美國加州12000位孕婦的醫療記錄,這些孕婦們曾在1959-1966年間進行血液取樣,用於測試她們體內是否存在流感抗體。

布朗和同事跟蹤調查了最終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症或者類似精神障礙的兒童,並將他們母親的血液樣本與對照組進行比較,結果他們發現那些在懷孕前半期接觸過流感的女性生育的孩子患精神分裂症的概率增至3倍,據不完全統計,大約11%孕婦在懷孕期間感染過流感。

雖然並不是所有女性孕期感染流感都會導致孩子患有精神分裂症,意味著這種關聯性並非必然發生的事情,研究人員依據統計數據推斷稱,如果女性在懷孕中早期未接觸流感病毒,其生育子女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概率為14%左右。

丹麥大量研究顯示,傳染病和終身免疫系統疾病也與許多精神疾病風險增大有關,2016年,一項研究調查分析了1983-2002年出生人群,結果那些接受抗病毒藥物和需要住院治療的流感患者,更易患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礙。

病毒感染和精神疾病之間的關聯性多種多樣,迄今我們還不清楚兩者是如何聯繫在一起,還是完全分離的。現有證據表明,兒童時期遭受多次病毒感染,其成年後患精神分裂症的概率更高,而且精神分裂症患者死亡後對其屍檢顯示大腦有異常免疫細胞。1918年,精神病學家卡爾·麥林格觀察到人們感染流感之後會出現精神失常,針對1957年流感研究分析顯示,這種影響要等數年後兒童長大才會逐漸顯現出來。

目前尚不清楚所有這些風險源自相同機制還是不同機制,但是這些證據是不容忽視的,病毒感染是未來患有精神疾病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該觀點目前是無可爭議的,它賦予我們一種使命,便於我們研究可能形成這些精神疾病的免疫過程。

一種邊緣理論認為,人體可以產生病毒抗體,從而觸發攻擊大腦的免疫反應,自身免疫腦炎就是一個類似的例子,自身免疫腦炎會嚴重損害精神健康,看起來就像精神病,但迄今還沒有確鑿證據表明自身免疫腦炎與流感有任何關聯。

母親感染病毒會影響胎兒大腦發育

病毒感染如何影響發育胎兒的大腦組織?埃默里大學神經學家、流行病學家布拉德·皮爾斯(Brad Pearce)曾撰寫《病毒會導致精神分裂症嗎?》,他在該書中指出,風疹等其他感染可以通過胎盤傳播。在一項研究中,20%的人在妊娠早期接觸過風疹,觀察發現其成年後會患上精神分裂症,而通常情況下風疹發病率僅為1%,皮爾斯說:「病毒可以進入胎兒大腦,並改變腦細胞的生長。」

流感的情況不盡相同,因為病毒似乎不會直接攻擊胎兒大腦,但當孕婦患病期間,其身體免疫組織會對抗病毒,例如:體內生成炎症分子。皮爾斯說:「你感覺自己像一個廢物,身體沒有體能,甚至感覺無法站起來,該狀況是由於體內產生促炎性分子造成的,這些癥狀和分子可能會微妙地改變嬰兒大腦的形式方式,即使嬰兒並未感染病毒。」

目前科學家已在動物試驗中觀察到此類現象,例如:對懷孕不同階段的雌鼠注射免疫刺激劑,實際上,老鼠不需要被什麼病毒感染,如果研究人員引發嚴重的免疫反應(感染後發生的那種反應),它們生育的小鼠就會出現不同的行為。據科學媒體報道稱,感染流感的孕期恆河猴,生育的小猴大腦體積較小,並且成年後會出現與精神分裂症相似的其他異常現象。不過,當前沒有證據表明流感疫苗引起的免疫反應與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疾病之間存在關聯性。

波拉克說:「很可能這些病毒感染和免疫反應本身不會導致精神分裂症,但會增大整體風險,有些人在以後的生活中可能會發生其他的事情,例如:第二次嚴重感染、承受心理壓力和創傷,這些因素會與遺傳特徵產生疊加作用。感染是一種引物,它讓你走上這條不正常的軌道,但你可能需要以後再次注射一次,從而發展成完全的疾病。」

當遺傳學家開始尋找與精神分裂症相關的基因時,大範圍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往往會發現與免疫系統相關的基因。

冠狀病毒感染與精神分裂症有一定關聯性

神經科學家可以將大腦放在第一位,將身體放在第二位,但令他們感到驚訝的是,在免疫細胞中表達基因特徵的免疫區域不斷出現,因此目前我們接受了這樣一個事實,即精神分裂症和GWAS研究中的最強訊號仍存在於免疫區域。

那麼新冠病毒呢?在這場大規模疫情中,關於孕婦如何應對這種病毒的知識很少,前不久,中國醫學專家進行了一項小範圍研究分析,他們對3位感染新冠病毒的孕婦進行跟蹤觀察,發現她們生育的嬰兒出生時均未檢測出陽性病毒。

之前僅有1例冠狀病毒患者表現出精神失常現象,2011年,科學家研究了4種類型冠狀病毒(冠狀病毒是一種大類別病毒,他們挑選了之前已知的4種病毒),結果顯示,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成年人群與冠狀病毒感染具有一定關聯性,該群體比沒有精神分裂症人群體記憶體在更多冠狀病毒抗體。

這對於近期爆發的新冠病毒而言,很難說意味著什麼,但感染病毒和精神病之間的關聯性對於任何新出現的病原體都是相關的,尤其是孕婦。

皮爾斯說:「我們真的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但如果你必須推斷流感發展,你可能會說孕婦會出現嚴重癥狀,她們的孩子出現神經發育問題的概率較大,很可能會患有精神分裂症,在當前冠狀病毒疫情期間,癥狀輕微者康復後出現的精神疾病的風險較低。」

傳染疾病還將產生心理影響

如果新冠病毒與一些精神病例存在關聯性,人們並不感到驚訝,因為香港出現SARS病毒流行期間,部分患者曾出現幻覺、狂躁和抑鬱。2015年,研究人員報道稱,兩例兒童感染H1N1流感和精神疾病,之後病情加重死亡。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因素,過於關注抗體或者炎症可能會忽視傳染疾病的心理影響,這些病毒實際上在全世界投下了恐懼陰影,有時很難將這些影響與急性生物學影響區分開來,1919年發現的早期流感相關的精神病案例可能也反映了更多此類社會心理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感染病毒不太可能導致大多數患者出現精神分裂症,但是令人不安的可能性仍然存在,病毒感染和精神疾病之間的這種微妙聯繫至少可以提醒我們,精神疾病不僅僅與大腦有關,身體和大腦是一個整體,免疫系統會影響大腦,反之亦然。

以上研究表明,可能有不同途徑導致人們患有精神分裂症,以及不同的亞型精神分裂症。對於一些人而言,免疫系統可能是一個重要誘因,但對於其他人群而言卻不是。如果我們能找出哪些精神分裂症患者是由免疫因素引起的,那麼該患者群體的治療方案可能會有所不同。例如:可以針對大腦中的炎症,而不是對患者服用改變其他大腦化學物質的藥物。

我們在這個新興的免疫精神病學領域也發現「樂觀的一面」——部分患者的癥狀是炎症基礎,並且可能對另一種不同的治療方案產生反應。目前,研究人員正在分析這個問題,他們研究了300-400位精神病高發病率年輕人(他們僅有一次發病史),他們測量該群體接觸到的各種感染,例如:流感、皰疹、弓形蟲、愛潑斯坦-巴爾病毒或者巨細胞病毒。

那些接觸過病原體的人們在某些方面看起來有什麼不同嗎?他們是否有更嚴重的癥狀?是否會出現腦部掃描異常,或者大腦某些特定區域變小或者變大?他們是否存在大腦自身免疫攻擊的證據?最重要的是,他們暴露在病原體下會有什麼不良後果?

希望未來有一天,研究人員可以利用病毒感染作為一種「路線圖」,或者生物標記,來確定某人將接受怎樣的治療方案——高感染率史的患者需要接受抗感染藥物療法,其他患者更適合於免疫靶向療法。我們在精神分裂症治療方面,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新的進展,沒有新的藥理學突破,如果小部分患者能從免疫靶向療法中受益,那麼該治療具有革命性意義。

新冠病毒會影響生育?美國冷凍精子訂單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