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南天屋裡潮濕故而開窗通風:大錯特錯!

  • 2020 年 4 月 12 日
  • 資訊

生活在南方,每年3、4月份都會經歷一種特殊的天氣——回南天。長時間處於高濕度環境,不僅影響舒適,還會讓傢具、衣物發霉,所以除濕很有必要。除濕方法有很多,除濕機、空調、乾燥劑等等,有什麼區別,哪種方法好?

搞明白這些,首先就要了解什麼是濕度?

簡單來說,濕度代表一定溫度一定體積下,空氣中水蒸氣的含量,一般用絕對濕度和相對濕度來表示。絕對濕度很好理解,每立方米空氣中含有的水蒸氣品質,單位為g/m? 。

不過,我們平時最常看到的是相對濕度,比如某地區空氣濕度為60%、80%……它表示在同一溫度下,空氣中實際水分與飽和水分的百分比。人體最舒適的濕度大約在50%~60%,華南地區常年保持在70%以上,夏季甚至能達到90%。

要注意的是,相對濕度會受到溫度影響,溫度越高,空氣水分飽和極限也就越大,反之亦然。也就是說,不同溫度下,即使相對濕度相同,實際含水量也是不同的。

我們可以把空氣比作一個水瓶,假設此時北京氣溫10℃,該溫度下水瓶最大容量為100ml,於是相對濕度50%時,空氣中實際含水量為50ml。而廣州氣溫20℃,由於氣溫更高,水瓶最大容量增大到200ml,相對濕度同為50%的情況下,實際含水量為100ml。顯然,儘管相對濕度同為50%,但廣州的空氣比北京更潮濕。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到了回南天,家裡的牆壁和地上就會開始冒水珠。三四月份氣溫還不高,此時濕暖空氣順著海洋進入中國南方地區,帶著大量水分的熱空氣遇到了室內的冷空氣,就像大瓶子的水倒進了小瓶子,一下子就溢了出來,所以一定不要以為回南天開窗通風可以除濕,這樣只會讓更多濕氣進入室內凝結成水珠,正確的做法反而應該盡量關閉門窗。

前面說過,最常用的除濕方法有空調、除濕機、乾燥劑等等。乾燥劑一般指的是除濕盒,適合衣櫃、櫥櫃等小空間,買幾盒放幾天就可以看到吸收了很多水,這種方法比較實惠方便。

但對於整個房間,除濕盒肯定是不行的,這時候就得靠空調和除濕機。它們的原理基本一致,內部壓縮機工作冷卻散熱片,空氣經過較冷的散熱片時,部分水蒸氣就會凝結成水,從而讓空氣里水分減少。

看到這裡有人就會問了,既然空調也有除濕功能,為什麼還要用除濕機?

首先,空調在設計時是有最佳運行濕度的。根據國標,無論在哪種工況下,濕度最好都不要超過70%,如果在高濕度的環境下運行,會帶來極高的耗電。像廣東這種濕度環境,僅僅下降一度就有可能多耗50%的電。

其次,能效等級越高的空調,雖然製冷效果很好,但除濕效果一般。因為風量和散熱片面積大,使得散熱片表面溫度不會特別低,從而降低了水凝結的效率。最後,空調除濕的本質是製冷,如果在比較濕冷的地區,開空調除濕體驗非常不好。

而除濕機專門為除濕設計,壓縮機功率更小,也更適合在高濕度下運行,比空調省電。同時體積小,可以隨意移動,放在需要除濕的房間即可。

因此,如果所在地區濕度不算很高,偶爾需要除濕,用空調即可。如果是沿海等高濕度地區,用除濕機效果和體驗更佳。

選購除濕機最核心的因素就一個——除濕量。我們翻看電商平台上除濕機的宣傳頁面,在顯眼的位置都能看到額定除濕量這個參數,有8L/天、10L/天、12L/天、20L/天等等,這很好理解,數字越大除濕能力越強。

但其實額定除濕量並不能體現一台除濕機的真正實力,更能代表除濕能力的參數叫名義除濕量。因為額定除濕量是在30℃、80%相對濕度這個相對寬鬆的環境下測來的,而名義除濕量的測量條件是27℃、60%相對濕度。濕度越低的環境,除濕難度也就越大,從60%的濕度下抽走水分,肯定比80%的濕度下困難得多。所以我們在對比多台除濕機性能的時候,可以比較一下名義除濕量的大小。

當然,除濕量肯定也不是越大越好,它的功耗和噪音也會隨之增大,要結合自家房屋面積來合理選擇。這裡推薦給大家一個公式,額定除濕量≥二分之一的最大單間面積,假設你家卧室面積為25平米左右,那麼選擇12L左右就很合適。掌握了這個小技巧,選擇就很容易了。

回南天屋裡潮濕應該開窗通風?大錯特錯!

總體來講,除濕機科技含量不是很高,所以不太建議大家買很貴的高端產品,意義不大,還是以實用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