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學習篇第五期

  • 2020 年 4 月 10 日
  • 筆記

這周小編比較忙,沒怎麼寫文章,其實想寫的東西還是很多的。我們今天要講比較重要的內容,涉及用戶和許可權問題,這個在工作中是比較重要的,可能不需要我們去新建用戶,去維護用戶組和用戶的關係,但是我們至少要知道許可權這樣一個概念,特別在大數據集群中,各個腳本調用的許可權,如果不正確我們要知道該如何修改,以及在Linux系統中如何新建用戶,這個在搭建ftp服務的時候也是比較重要的。

之前應該也談到過,安裝Linux系統之後,root用戶是擁有最高許可權的用戶,但是也因為這樣,如果密碼被破解或者誤操作等都會造成比較嚴重的損失。所以我們一般不用root用戶進行操作。每當創建一個新的用戶都會在/home目錄下生成一個對應該用戶的文件夾,也就是該用戶的家目錄。說到用戶,在Linux中還有用戶組的概念,我們先從例子一點一點的學習,首先我們新建一個用戶,使用Xshell打開連接,並添加一個用戶。

useradd命令用於創建用戶,passwd命令用於添加和修改密碼,在輸出密碼時是看不到自己輸入的內容的,屬於正常情況。當用戶創建成功之後會在/home目錄下創建一個與用戶名相同名稱的文件夾作為用戶的家目錄,並會在/var/mail下創建一個同名文件夾用於接收郵件,所以如果我們創建用戶出現了錯誤想要刪除用戶重新來過,那麼這兩個文件夾也要進行刪除。現在我們進入/home目錄看一下詳細資訊:

這是接下來要講重點,大家可以看到,文件夾中有三個文件,cucc,cuccData,sand。我們從前往後介紹,最前面的d代表這是一個目錄,即文件夾的意思,另外,文件用-表示,l代表鏈接,常見的基本是這三種。接下來一共有九個字母位,分別代表三組許可權,由前到後分別是文件所有者的許可權,同用戶組的許可權,其他非本用戶組的許可權。每一組都有rwx三種許可權,r代表可讀,w代表可寫,也就是修改,x代表可執行。如果擁有該許可權,該字母就會顯示出來,如果沒有則會顯示為-,當然root是不受限制的。再接下來顯示的是該文件的所有者,然後是用戶組,然後是文件容量,接下來是最後修改日期,末尾是文件名。

接下來的講解會逐個說明一下,我們可以注意到cuccDat的所有者和用戶組顯示的是500,這個500代表的是用戶的id以及用戶組的id,我們可以用id命令看到當前用戶以及同用戶組下的其他用戶的id,比如在root下:

如果我們要切換用戶的話使用su命令,推薦大家要加上-,如果不加在大多數情況下沒有問題,但是有的時候會出現問題,當然,直接使用id加用戶名也是可以的,如圖:

其中,自己創建的用戶的id是從500開始的,之所以cuccData顯示500是因為這個用戶已經被刪除了,只保留了id資訊,而用戶的家目錄是不會自動清空的,我們根據所學的知識可以知道被刪除的這個用戶名稱為cuccData。大家可能注意到當我們切換到sand用戶的時候是不需要輸入該用戶的密碼的,但是當我們使用su root或者su命令返回root用戶時是需要密碼的,這是因為root用戶擁有最高許可權,所以切換過來是不需要手動登錄的,當我們切換回root用戶時需要進行身份校驗,我們可以使用一個比較便捷的方法省去密碼的輸入,即使用exit命令,如圖:

這個命令會讓我們登出當前的用戶,返回到上一個我們使用的用戶,如果繼續退出就會斷開連接,如果是在Linux上直接操作則會提示要登錄的用戶名和密碼。今天我們說了用戶許可權以及用戶的切換,下一次將會講許可權的授予與變更以及用戶組相關的概念,希望大家持續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