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蘋果!第一個做劉海屏手機的你能想到是誰嗎?

劉海屏和它的“近親們”已經成為主流手機的標配,關於劉海屏,有件事說出來你可能不信,第一個做劉海屏的竟不是iPhone!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劉海屏的那些事~

話說iPhone確實引領了劉海屏的設計潮流,但它卻不是第一個採用劉海屏的手機,第一個在螢幕頂端開了一個缺口的手機是一款Android手機——LG V10。

不是蘋果!第一個做劉海屏手機的你能想到是誰嗎?

這款手機沒有使用我們今天所知劉海屏的設計方法,但它的正常顯示器上面有第二個螢幕。

為了放入前置攝影機,在左上方留下了一個類似“凹”口的區域,也就是說,LG V10 手機頂部第二塊螢幕由兩部份組成,左邊前置攝影機,剩餘部分才是第二塊螢幕。

不是蘋果!第一個做劉海屏手機的你能想到是誰嗎?

LG能夠使用這個單獨的面板作為一塊長顯的螢幕,以顯示時間和資訊,比如天氣等。

而當主屏打開手機使用時,這塊輔助屏又可以作為應用程式快捷欄,這個設計有點像當年第一次應用曲面屏設計的三星Galaxy Note Edge曲邊設計。

不是蘋果!第一個做劉海屏手機的你能想到是誰嗎?

如果你覺得這個充其量算個異形螢幕設計而且還不是一塊螢幕,那麼請看Essential Phone PH-1~。

它是在2017年5月發布的,研發比iPhone X早了六個月,看到這個名字可能大部分人並不熟悉,但是它的來頭可不小。

這個品牌的操刀人是Android之父Andy Rubin,它還有富士康、騰訊參投,當時業界對於來勢洶洶的它也是滿懷期待,但在今年年初這家公司正式宣布停止運營並正式關閉。

以上兩款手機雖然是劉海屏的“開山鼻祖”,但直到2017年9月12日iPhone X發布,我們所熟知的劉海屏才真正流行起來。

而且從一開始在旗艦機和高端機上採用的劉海屏,隨著成本的下降,逐漸向中低端機型普及,成為了全螢幕形態的第一波設計潮流。

為什麼Android替代了劉海屏,而iPhone卻沒有?

首先手機的未來肯定不是劉海屏,而且在最近兩年劉海屏已經逐漸在Android中高端手機產品中消失,為了向更高螢幕佔比方向發展,Android採用了諸如彈出鏡頭,雙螢幕設計,挖孔螢幕等新方式。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現在Android可以玩那麼多花樣,而引領劉海屏潮流的iPhone直到今天還在用著“初代”劉海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首先,iPhone的支付和解鎖方式單一,目前iPhone的支付方式要麼是帶個Home鍵的touchID,要麼是用劉海的faceID。

而Android一般採用的都是兩種甚至三四種方式混合解鎖以及支付,所以可以變換取捨的有很多。

而iPhone則沒有什麼變化空間,iPhone的3D結構光可能是目前最安全的面部安全認證,需要的元器件自然要多一些,所以堅持祖傳劉海一點也不意外,看看touchID都用了多少年了~(壞笑)

不是蘋果!第一個做劉海屏手機的你能想到是誰嗎?

其次,從商業模式上考慮,蘋果本身並不缺用戶,所以“大招”都要放在十萬火急的時候再用。

例如其實蘋果已經註冊了螢幕下指紋相關的專利了,可是它就是不用,“擠牙膏”式的升級方式在大廠的產品上其實已經見怪不怪了。

所以iPhone12的四邊等寬“真”全螢幕會不會有,其實是市場決定的,因為當你有資本的時候,錢只要花在刀刃上,就可以輕鬆“扭轉戰局”~

未來屬於螢幕下攝影機!

隨著前置攝影機、距離、光線等感測器變得更小,允許更小的缺口,甚至直接不在螢幕上或者直接嵌入到螢幕中,劉海屏絕對不會是最後的結果。

對於真正意義上的全螢幕手機而言,最理想的方式還是搭載螢幕下攝影機的“真”全螢幕。

不是蘋果!第一個做劉海屏手機的你能想到是誰嗎?

螢幕下攝影機其實和目前的螢幕下光學指紋解鎖的原理類似,都是利用了OLED螢幕幕可透光的原理。

當用戶不使用前置攝影機的時候,相機上方的螢幕還是正常顯示影像,當我們使用前置攝影機,這部分螢幕就不會顯示任何影像。

而且配合黑色的相機UI,你將無法察覺到前置攝影機的存在,不過這項技術目前還受限於進光量和顯示區域而停滯不前。

不是蘋果!第一個做劉海屏手機的你能想到是誰嗎?

OPPO也曾經在去年展示過螢幕下攝影機的原型機,但由於目前的技術原因,還可以在頂部看出攝影機部分的螢幕。

想要實現螢幕下攝影機的量產也還有難度,所以市場上短時間內還是不會有螢幕下攝影機機型出現的。

如果你有“強迫症”或是還不習慣現在挖孔設計的全螢幕手機,或許可以期待一下永遠在明天發布的“懷舊設計”——iPhone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