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OMMUNICATIONS: 內部控制信念在結果評估中塑造了正性情緒
- 2020 年 4 月 7 日
- 筆記
體驗可控的事件對人類的主觀幸福感至關重要。基於經典心理學理論,作者考察了內部控制信念對任務結果、神經動力學和隨後的行為偏好的情緒評估的影響。在三個連續的研究中,作者發現當被試相信他們的行為導致了一個給定的結果時,正性情緒會增加,並從質上轉向了與自我評價相關的自豪感。作者進一步證明這些結果與大腦網路處理中大腦皮層中線的自我參照功能有關。成功和控制感在大腦活動上收斂於腹內側前額葉皮層。此外,這些情緒變化也與腹側紋狀體和皮質中線結構之間的功能連接增強有關。最後,自豪反應可以預測控制偏好,即使是以金錢為代價的情況下。該研究擴展了正性情緒和幸福感的最新模型,並強調了控制信念驅動的內在動機。本文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
文章重點:
研究方法:
研究一的行為實驗:採用3(控制感:高(HC)、中(MC)、低(LC)*2(回饋效價:成功、失敗),考察控制信念對幸福感和自豪感的影響。
研究二的fMRI實驗:採用2(控制感:高、中)*2(回饋效價:成功、失敗),考察控制信念對幸福感和自豪感的影響的神經機制。首先,分析了控制感、回饋效價主效應的激活情況;然後,進行了聯合分析,考察控制且成功的腦區是否收斂於vmPFC(腹內側前額葉皮質);接著,分析了各個腦區的激活情況與自豪感、幸福感的關係;最後,進行PPI分析,考察從中到高控制感功能連接的變化。
研究三分為兩個行為實驗:第一個行為實驗與研究一和二類似,第二個行為實驗採用設計巧妙的自適應梯度演算法,考察被試是否願意為了控制甚至損失一些金錢的收益,並且考察了自豪感高的被試是否更有主觀控制偏好。
研究結果: 研究一:不管在哪種控制水平上,贏了都比輸了感覺好,但是當從MC到HC時,自豪感比幸福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從一般的正性情緒(即幸福感)轉向了與自我相關的情緒(即自豪感)。
研究二:成功和控制的腦區收斂於vmPFC;幸福感與估值相關腦區的激活有關,而自豪感與自我參照相關腦區的激活相關,在高控制下,VS(腹側紋狀體)和vmPFC的功能連接也增強了。
研究三:大多數被試願意為了主觀控制感而損失一些金錢,自豪反應更強的被試控制偏好更為明顯。
研究結論:金錢誠可貴,自由(可控制感)價更高
正文:
研究背景:
能控制自己的生活的主觀信念對幸福感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學上的控制點理論已經將個體認為自己或外部力量決定自己命運的方式概念化,並對心理學的理論架構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本研究中,控制感取決於主觀信念,即認為事件的過程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和行動(即內部控制)來塑造,而這是將其結果進行自我歸因的認知基礎。內部控制信念可以決定個體是否會努力,是否會做出職業選擇,在一般意義上,也被認為是各種精神障礙的保護因素。反之,認為自己無法控制自己,而是受到機會或其他力量(即外部控制)的支配,這種信念與習得性無助感和抑鬱有關。
有選擇的機會是實施控制的基本前提。選擇機會允許在具有不同價值的選項之間進行選擇,因此是最大限度地實現預期的結果和減少不確定性的一種方式。對自己的環境施加控制的重要性激發了這樣一種觀念:擁有選擇本身就具有價值。研究表明,比起那些沒有選擇權的人,人們更喜歡選擇接下來有第二次選擇權的選項,更喜歡選擇選擇權更多的任務而不是選擇權更少的任務,並且重視在賭博中選擇的機會。從這一點來看,預示著即將有機會做出選擇的線索與腹側紋狀體(VS)活動增加有關,腹側紋狀體是一個參與多巴胺能獎賞過程的腦區。
儘管有選擇的機會是實施控制的先決條件,但在心理學理論中,將控制信念與幸福感聯繫起來的核心是與自我相關的想法和主觀模型,即我是否能因我的能力而獲得結果。因此,如果行動正確可以產生特定的結果(例如,玩飛鏢),而不只是偶然的結果相關(例如,玩輪盤賭),那麼控制感會增加。因此,雖然有選擇的機會是實施控制的必要條件,但原則上不是其充分條件。只有當環境提供了建立對結果的內部控制信念的可能性時,才有可能將事件歸因於自我、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更大一點說是自我相關的情緒和動機。
自我意識情緒理論和評估理論預測,控制信念改變了對結果的評價,塑造了情緒體驗。內部控制信念與積極情緒的動態變化有關,但將結果內歸因也是自豪這種自我意識情緒體驗的必要條件。自豪感本質上取決於一種主觀的控制模式,即認為結果是由個體的行為引起的,這導致當事件與個人目標相關時會產生自我認可。因此,自豪感是自尊的基礎,有利於激發內在動機,並中介了內部控制信念對幸福感的影響。相反,由不可控制的因素(如贏得一場輪盤賭)引起的正性事件也會產生正性情緒,如瞬間的快樂,但在自我評價和動機方面可能不會有類似的結果。在這一點上,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勞動獲得的收入比暴利更有價值,從而導致努力的價值有時超過其付出。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測試了對結果的情緒評估是如何隨著任務允許發展內部控制信念和自我歸因的程度而變化的,並證明內部控制的主觀信念與自我評價情感的動態性有關。正如理論所預測的那樣,正性情緒和自豪感尤其應該受到那些被認為取決於自己表現的結果的強烈影響。除了腹側紋狀體外,已有證據表明腹內側前額葉皮質(vmPFC)是在結果評估中整合自我歸因的關鍵腦區。vmPFC與腹側被蓋區、杏仁核和紋狀體有著廣泛的聯繫,與價值的一般計算有關,並與失敗時的行為控制和堅持有關。此外,vmPFC屬於涉及自我相關加工的皮質中線結構(CMS)。具體來說,vmPFC與情緒意義的產生、自我的價值的揭示、自尊和與自我相關的樂觀信念的更新有關。此外,vmPFC活動與積極的社會評價回饋相關,並預測在自我評價威脅條件下自我增強的增加。此外,vmPFC編碼表征資訊,從而可以在單獨的任務中解碼刺激的自我相關性和刺激本身的正性。
為了操縱內部控制信念並研究其對情緒、神經動力學和動機的影響,作者進行了三個實驗(N=129),作者通過誘導低、中、高水平的內部控制信念(分別為LC、MC和HC)來操縱控制信念而不是僅僅是是否有選擇。在研究一中,作者發現對結果的情緒反應依賴於理論預測的內部控制信念。在研究二中,作者描述了對不同水平的內部控制結果的情緒和神經動力學反應。作者證明,參與獎賞價值和自我參照的大腦區域,特別是vmPFC,與內部控制信念和情緒有關。作為最後一步,在研究三中,作者根據自我相關的積極情緒的動態來預測可控環境的主觀價值。作者的結果支援內部控制信念對情感、動機行為及其大腦功能具有廣泛的影響。
研究方法:
被試:
共有154名被試參與了這三項研究。共有129名被試獲得有效數據並納入分析(見補充表1;平均年齡:23.41歲;標準差:3.41;範圍:18-37;77名女性)。所有實驗設計均符合與人類被試合作的所有相關道德規範,並經德國呂貝克大學道德委員會(AZ 16-133)批准。被試必須是右利手,能說流利的德語,視力正常或矯正至正常,沒有色覺缺陷,沒有先前存在的精神或神經疾病。所有被試均給予書面知情同意,實驗結束後對其進行解釋,並獲得金錢補償或部分課程學分。
實驗設計和程式:
在主要的實驗任務中,通過三個水平(低、中、高控制;以下簡稱LC、MC和HC)操縱對任務結果的內部控制信念,同時保持每一個控制水平實現積極結果的客觀概率均為50%。該任務顯示了一個由綠松石和黃色兩部分組成的網格圖案,圍繞著中心的一個灰色正方形(圖1)。在每次試驗中,偽隨機地定義了一半的方向(左-右或上-下排列)和每一半內正方形的亮度。在每次試驗中,每一半(目標)上的三個、四個或五個正方形的亮度都比其餘的(干擾物)要高得多。最關鍵的是,雖然所有分心方塊的亮度都存在隨機差異,但目標方塊的設計使得被試無法在一半範圍內確定最亮的方塊。各種檢查證實了實驗範式的有效性,包括客觀正確選擇的數量、主觀感知的獲勝結果百分比和反應時間(見補充方法和補充表5)。
任務結果的知覺可控性通過一個被試內設計來操縱。在低控制(LC)狀態下,要求被試用電腦滑鼠點擊中央的灰色方塊。在中控制(MC)狀態下,要求被試通過點擊該顏色的任何正方形來選擇一種顏色(即黃色或綠松石色)。在高控制(HC)狀態下,要求被試識別網格中黃色或綠松石色部分中最亮的正方形。每種條件的回饋都是隨機的,獎勵(WIN)和沒有獎勵(noWIN)各佔50%。
在每個研究中,結果效價(WIN,noWIN)和控制(研究一中的LC,MC,HC;研究二和研究三中的MC和HC)的每一個組合都有等量的試次。自豪感和/或幸福感的評分在結果效價和內部控制條件的組合中以相等的分布反覆評估(見補充方法)。所有的實驗刺激都是使用Matlab的Psychophysics Toolbox7.0(Mathworks Inc.,Natick,MA)呈現。實驗後的訪談使用的是Sosci調查(Sosci調查有限公司,德國慕尼黑)中提供的紙筆或電腦化問卷。在這三個研究中,被試在主正式實驗(見補充方法)之前均完成了一個練習階段,學習任務的時間安排和每種條件的回饋概率。
【所以:研究一的實驗設計是3*2,研究二和3的實驗設計是2*2】
在研究一的主要任務中,被試共進行了總共90個試次,每個控制水平上15次獲勝,15次無結果(即15trials*2outcome*3 control level)。每個試次後,自豪感和幸福感的評分都會並排顯示,評估範圍為0-100分,對自豪感和幸福感的評估不分先後,可以任意選擇。
研究二中的任務程式幾乎沒有改變。首先,功能磁共振成像中沒有顯示LC條件,以減少掃描時間,只在MC和HC條件之間進行比較,因為兩者都有選擇元素(LC是賭博模式,靠運氣;MC和LC靠「實力」)。共進行了80個試次(即20trials*2outcome*2control level),隨後每一次或每兩次進行一次對自豪感或幸福感評分(圖1b)。這一共產生了自豪感和幸福感各24次評分(這裡比較饒,補充材料說在某些給定的試次進行評分,應該是進行了偽隨機,總之最後一共進行了48次評分),每個等級12次,每個條件的組合6次。對大約一半的被試來說,自豪感和幸福感的評分被調換了(進行平衡處理)。如果犯了錯誤(即反應太慢或點擊背景),則該試次不出現回饋和評分,而是告知其遵守任務規則。【總結一下,6trials*2outcome*2control level*2rating=48次評分】
研究三包括兩個行為範式(圖1b)。在對任務進行初步演示和練習之後,被試需要完成64個試次的主任務,並在40個偽隨機選擇的試次中收集了自豪感評分,這些試次平均分布在兩個控制水平和結果效價的組合中。【小結一下,第一個行為實驗一共是64個試次,其中40個有對自豪的評分】。在主任務完成後,被試完成了一個選擇任務,在96個試次中,每個試次給他們一個選擇執行MC或HC條件。重要的是,每一個選擇都對應不同數額的資金有關。例如,一個被試可以選擇參加潛在收益為1歐元的MC(中等)條件,或者,參加潛在收益為0.9歐元的HC(高)條件。在8個偽隨機選擇的試驗中,被試實際執行了選擇的任務,並被告知在試驗之後,他們將收到所有成功完成的試驗的總和。在這部分實驗中沒有呈現結果回饋,以避免影響被試對成功的期望。
【補充:研究一和2結束後,被試被問一個問題測試內部控制信念:「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不同任務的結果」,5點計分;研究三除了這個問題還需要回答:「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不同任務的結果」?研究三的問題出現在主任務之後,第二個行為實驗之前】
圖1 流程圖和控制感評分
在研究三的第二個行為實驗中,用來確定選擇權的潛在貨幣收益的演算法遵循了心理物理學中使用的自適應階梯演算法。具體來說,在每個試次中,選擇兩個選項中的一個作為參考值,並指定1歐元的值,而另一個選項則指定另一個高於或低於參考值的值。如果該比較值高於給定試驗的參考值,並且被試選擇了更高的值,則在接下來的試次中,該比較值將減少預定義的分數,直到被試改變其決定並選擇具有參考值的選項。在補充方法中,作者對階梯演算法進行了更詳細的描述。
【補充:第二個行為實驗中的96個試次分為4個block,第1個block的起始值為0.49/1.51歐元,步長為17分,第二個block有2/3的試次同block1的設置,剩下1/3的試次以0.01/1.99歐元為起始值,步長為33分,最後兩個block均採用33分的設置。這個原理是這樣的,例如第一次MC的收益為1歐元,HC的收益為1.99歐元,如果被試選擇了HC,則下一次HC的收益為1.66歐元,以此類推,假如當HC的收益為0.67歐元時,被試開始選擇MC,那麼下一回合HC的收益又開始往回漲,直到被試開始選擇HC為止;然後進行第二個循環,這個新的循環的步長是上一個循環的2/3,例如22分,直到逼近被試選擇兩個選項的可能性相等為止。】
fMRI數據採集
在德國呂貝克大學的大腦、行為和新陳代謝中心(CBBM)使用3T西門子MAGENTOM Skyra掃描儀(德國慕尼黑西門子)對被試進行掃描。在考慮到T1飽和效應平衡的四次虛擬掃描後,使用回波平面成像(voxel size = 3 × 3 × 3 mm, 68 × 68 matrix, 20% interslice-gap, TR = 2000 ms, TE = 25 ms, 90° FA, iPAT =2)為每個被試採集768個volume,39個近軸切片,按升序排列。此外,還獲得了用於空間標準化的高解析度解剖T1影像(voxel size = 1 × 1 × 1 mm, 256 × 256 matrix, TR = 1900 ms, TE = 2.44 ms, 9° FA)。
統計分析
主觀評分採用JASP 0.9版進行統計分析。利用SPM12分析MRI數據,並使用Matlab R2016a擬合研究三中的邏輯選擇模型。研究二中PPI效應與情緒反應之間的相關性比較、p值的FDR校正以及研究三中部分秩相關性的計算在R中進行。
對於每個被試,作者分別計算了所有有效試次(即,不包括被試點擊背景或反應不夠快的試次)的條件組合(LC(僅研究一)、MC和HC)和結果效價(WIN,noWIN)的平均自豪感或幸福感評分(研究三:僅自豪感)。然後,以所得指標作為因變數,以條件、結果效價和情緒(僅研究一和2)作為自變數進行重複測量方差分析(rmANOVA)。然後使用配對比較來區分感興趣的顯著效應。
為了對內部控制信念與自豪之間的關係進行更直接的測試,作者根據每個研究的數據計算了自豪反應([HC:WIN-HC:noWIN]-[MC:WIN-MC:noWIN])【這是研究三的一個重點】。因此,一個正的自豪反應反應表明,與MC條件相比,HC條件下被試的自豪反應有更大的結果依賴性差異。此外,在將每個研究的控制等級轉換為HC和MC的0到100之間的值後,作者計算了不同控制等級的控制等級之間的差異。在這項分析中,研究一中的控制評分和自豪感評分在LC和MC中取平均值。採用非參數相關分析(Spearman's rho)檢驗自豪反應與控制信念差異的關係。
通過將logistic模型與選擇數據擬合,作者預測了每個被試在給定試驗中選擇HC選項的概率。作者計算了96個試驗中每一個試驗的HC「心理價位」(例如,1.37歐元)與MC「心理價位」(例如,1.01歐元)的潛在貨幣收益的比率,並將該比率轉換為對數空間(例如,對數(1.37/1.01)=0.3049)。因此,在給定的選擇試次中,結果預測變數的正值表示HC的潛在增益高於MC負值表示MC的潛在增益相對較高,值為零表示兩個選項的收益相等。(也就是說如果為正值,則被試按照收益進行選擇,如果為負值,則被試更偏好控制感,甚至會選擇控制感高但收益低的任務),
Logistic公式如下:
參數β0和β1均為零的被試在給定試次中選擇HC的概率為50%,而不考慮X的值(X是HC和MC「心理價位」的對數轉換比)。假設HC和MC的收益相等,β0的負值表示被試對HC的偏好高於MC,而β0的正值表示被試對MC的偏好高於HC。當β1的負值越大時,被試選擇HC的概率就越大,HC相對於MC 的「心理價位」就越高。
為了評估每個被試對控制的偏好,作者計算了HC對MC偏好的三個指標。
首先,通過將β1設置為0,β0直接定義了當HC和MC的貨幣價值相等時選擇HC的概率(p(choose HC | HC=MC);見圖7)。
其次,作者通過計算試驗的差值來確定每個被試控制權的貨幣價值,即選擇MC的貨幣差價減去試驗中HC的貨幣差價。
第三,作者計算了等價點(POE),即相對於MC,HC提供的(對數轉換)貨幣值,在該值下,給定的被試同樣可能選擇任一選項,即選擇HC的概率為0.5。因此,作者從每個被試的logistic函數中減去0.5,然後使用Matlab中的fzero函數來確定POE。在這種情況下,更負的POE表示更傾向於控制。作者控制了自豪反應與三個指標之間的秩相關關係,這三個指標是關於被試的任務經驗的一些變數,在主任務和選擇任務之間進行評分。
被試報告在HC組比MC組更常獲得WIN結果,這與客觀結果率相矛盾。為了控制主觀結果率的差異,作者再次將logistic函數擬合到每個被試的選擇數據中,現在將主觀結果概率納入預測中。首先,在給定的試次中,為HC或MC提供的每一筆金額都乘以在相應條件下獲勝的可能性(例如,1.23歐元×52%的HC獲勝=0.64歐元)。然後對每個試次中這些期望值的比率進行對數變換,並用於預測被試在每個試次中的選擇。
fMRI數據分析
利用MATLAB R2015a中的SPM12對fMRI數據進行分析,對功能像數據進行時間層校正、空間校正,配准到T1結構像。配准後將其reslice到2×2×2 mm,並用8 mm的平滑核進行平滑。為了消除漂移,在1/128Hz下對功能像進行高通濾波。
採用二階混合效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在一階分析中,每個被試的一般線性模型(GLM)包括定義任務階段的兩個條件(MC和HC)、回饋階段的四個條件(MC: WIN、MC: noWIN、HC: WIN和HC: noWIN)以及評分階段的兩個條件(自豪感和幸福感)。此外,來自預處理的六個頭動參數及其一階導數被作為協變數,以解釋由於頭部運動而產生的雜訊。在二階分析中,作者使用了被試內方差分析,模型包含MC:WIN、MC:noWIN、HC:WIN和HC:noWIN結果的一階contrast。作者計算了條件的主效應(HC>MC)、結果效價的主效應(WIN>noWIN)聯合效應(HC:WIN>HC: noWIN)∩(HC:WIN>MC:WIN),以及交互效應(HC:WIN>HC:noWIN)>(MC:WIN>MC:noWIN)。
在進一步的GLM分析中,在一階分析中,作者額外模擬了每個試次當被試被告知接下來出現的是兩種情況(HC或MC)中的哪一種時的提示階段。所有回歸項與之前的GLM相同。然後設置一階的線索:HC> MC的contrast,進行二階分析中進行單樣本t檢驗。
第三個GLM為回歸模型,每個被試的一般線性模型(GLM)包括定義任務階段的兩個條件(MC和HC)、回饋階段的四個條件(MC: WIN、MC: noWIN、HC: WIN和HC: noWIN)以及評分階段的兩個條件(自豪感和幸福感)。然後,用回饋階段的激活預測幸福感和自豪感的得分。
此外,作者還對一階進行了心理-生理交互作用(PPI)分析,並在二階使用單樣本t檢驗考察被試內方差分析中確定的大腦區域之間的功能連接。具體而言,作者研究了在WIN>noWIN中激活的區域之間的功能連接性是否在HC與MC條件之間有所不同。對於每個被試,作者分別為雙側VS定義了半徑為4 mm的球形roi,其中心位於WIN>noWIN最近的局部最大值,並且位於距組間最大值6 mm的範圍內,作者提取激活的time course,並使用contrast:HC>MC構造PPI項。一個被試被排除在右VS的PPI分析之外,因為沒有體素在特徵變數提取的預定義閾值下存活。對於PPI分析來說,除了來自(左或右)VS的激活time course和一個模擬HC>MC的回歸因子外,在這個新的GLM中,還為每個被試另外模擬了兩個任務階段(HC、MC)和評分階段(自豪感、幸福感),以及來自預處理的六個頭動校正參數及其第一個方差。
為了將PPI效應與情緒感體驗聯繫起來,作者通過在p<0.0005的更寬鬆閾值下從自我價值mask內的三個最大顯著團塊中提取被試的特徵變數,獲得了MC和HC期間功能連接性差異的PPI估計值,未在峰值水平校正。這些簇位於左AG(k=50個體素)、dmPFC(k=89)和precuneus(k=33;圖6)。接下來,作者將自豪反應與三個簇中每個簇的功能連接性動力學的PPI估計值關聯起來,對得到的p值應用FDR校正進行多次比較。對幸福反應進行了同樣的分析。然後,作者比較了自豪感和幸福感之間的相關性,再次將FDR校正應用於多重比較(有關這些分析的詳細資訊,請參閱補充方法,如需原文及補充材料,請添加微信siyingyxf或19962074063)。
結果:
研究一:
被試感覺在HC條件下更可控(見圖1)。這重複了先前的研究結果,表明選擇對於控制體驗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時也表明,感知到的控制在只有靠自己的表現和能力獲得預期結果的情況下,才更強烈。正如理論預測的那樣,成功引發的自豪感比幸福感更依賴於任務。WIN比noWIN的回饋引起了更高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且WIN和noWIN相減得到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差異上,HC>MC、MC>LC。為了進一步檢驗有內部控制感的成功引發了比幸福感更強烈的自豪感,作者對比HC: WIN 和MC: WIN,結果顯示,自豪感評分的增加高於幸福感,而幸福感的強度在四種條件下都更高。
圖2 研究一的結果
效價的主效應和條件的主效應及其交互效應顯示,不管幸福感和自豪感的相關性,自豪感從MC提升到HC的提升值強於幸福感,當比較LC和MC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時,沒有顯著差異。這些結果顯示,內部控制信念依賴於個體如何解釋其結果是可以通過自己的行動並掌握了任務的主觀框架決定的。這個暗含的與自我相關的結果改變了將普通的正性情緒轉向了自豪感。也就是說有一個選擇本身可能是有益的,但是沒有達到經典理論所定義的內部控制信念,對正性情緒的自我評價方面的影響較小。
【小結:研究一的結果就是說不管在哪種控制水平上,贏了都比輸了感覺好,但是當從MC到HC時,自豪感比幸福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從一般的正性情緒(即幸福感)轉向了與自我相關的情緒(即自豪感)。】
研究二:
行為結果與研究一類似。
圖3 研究二的行為結果
fMRI結果:
WIN>noWIN:採用VALUE¬SELF的mask產生了顯著的與估值相關的腦區(雙側VS, ACC,內側前額葉和vmPFC)的激活。
HC >MC:採用SELF¬VALUE的mask產生了與自我參照相關的而不是估值相關的CMS區域的激活,峰值點在左側vmPFC和左側ACC。此外,也產生了後側CMS(皮質中線結構)的激活,尤其是左側楔葉延升至左側楔前葉。此外,採用SELF∩VALUE的mask時,還發現了vmPFC的激活,這些發現表明在任務是可控的可以提供關於個體能力的資訊時,自我相關的資訊和估值相關的進程的腦區會激活【因為這裡的vmPFC是SELF∩VALUE的mask中產生的腦區】。
圖4 fMRI主效應結果(其中藍色圈起來的是VALUE¬SELF的mask,紅色圈起來的是SELF¬VALUE的mask)
聯合分析([HC:WIN > MC:WIN] ∩[HC:WIN > HC:noWIN]):採用SELF ∩ VALUE 的mask發現了左側vmPFC的激活,這反映了估值和主觀控制感在vmPFC中收斂。
圖5a 聯合分析的結果
線索(HC>MC):採用VALUE¬SELF 的mask發現了雙側VS的激活。與以往研究類似,重複了當環境提示潛在的即將進行控制的時候增加了紋狀體的激活。
回歸分析的結果:幸福感的動態變化與結果呈現時的VALUE¬SELF mask內的神經活動以及SELF∩VALUE mask的神經活動顯著相關。自豪感與在SELF¬VALUE mask 和VALUE¬SELF mask中的神經活動顯著相關。此外,自豪與SELF∩VALUE mask的反應顯著相關。自豪的效應在全腦FWE校正後仍然存在,而幸福感效應則不顯著。這與以往文獻中強調的vmPFC活動與正性情緒體驗非常一致,這裡的正性情緒是自豪感和幸福感。
圖5b 回歸分析的結果
PPI結果:
HC>MC:採用SELF∩VALUE的 mask左側VS和vmPFC的功能連接增強。儘管空間上延展至CMS,這個效應部分與上述成功和控制的結果聚集在一點。此外,採用SELF¬VALUE 的mask發現,比起MC條件,左側VS與左側角回的功能連接在HC條件下相關更顯著,相應的右側VS和左側額上回而不是vmPFC的功能連接在HC條件下相關更顯著。一系列的控制分析顯示(見附圖2),功能連接性的動態變化不是由WIN或no WIN結果驅動的,而是HC條件下正功能連接性增加的結果。
圖6 PPI分析的結果
附圖2 控制分析的結果
基於自我和結果相關的進程與自豪反應關係更為密切這一假設,作者進行了內部控制信念下的探索性分析,這顯示VS與左側角回的功能連接與行為上的自豪反應相關更為顯著,同樣幸福感沒有顯著相關。然而,這些相關在自豪和幸福感之間沒有顯著差異。當一般的正性情緒與驚訝和無法控制的任務結果相關,作者的數據顯示正性情緒也與收到知覺到控制的任務結果相關,內部控制信念增強任務結果的自我相關性、CMS中的驅動活動及其與VS的關聯性,以及收到結果後自我相關情緒的動態變化。
如果您對任務態fMRI數據處理及相關產品感興趣,請點擊以下鏈接:
第六屆任務態fMRI專題班(重慶4.8-13)
研究三:
同樣,被試在HC比MC中經歷更多的內部控制,HC和MC對結果的自豪反應不同。具體來說,WIN比noWIN更值得自豪。此外,在HC條件下,WIN和noWIN結果的自豪感評分差異大於MC條件下。
在選擇任務中,偏好於HC選擇的平均百分比為58.1%,顯著高於機會選擇。選擇的MC選項的平均值為1.19歐元,選擇的HC選項的平均值為1.03歐元,這表明被試對HC任務有偏好,儘管他們的收益比MC選項低13.4%。
在所有被試中,模型截距β0的平均值顯著為負,表明如果兩個選項提供相同的收益,則被試偏好HC選項而非MC選項。類似地,β1顯著為負,表明被試選擇HC的概率隨著HC相對於MC的較高收益而增加。進一步的分析支援HC的偏好。首先,控制的價值,即在每次試驗中為MC和HC提供的收益的差異顯著為正,表明MC提供的值高於HC,也就是說被試願意放棄資金來執行控制。其次,等效點(POE)也顯著為負,被試在選擇MC和MC條件的概率相等的情況下HC相對於MC的金錢收益值為負。重要的是,即使考慮到兩種情況下主觀感知結果概率的差異(類似POE),在HC和MC的預期值相等的情況下,被試選擇HC的概率仍顯著高於50%。
此外,自豪反應越強的被試在選擇任務中選擇HC的概率越高,假設兩個選項的值相等,也越願意為了玩HC任務而放棄金錢。根據之前關於控制感和任務偏好的文獻,作者還觀察到,在控制信念(HC-MC)更傾向於HC任務。在同等條件下,控制力較強的被試更有可能選擇HC任務,願意放棄金錢來完成HC任務,並且在POE中顯示出變化,因此MC的收益需要更大,以實現選擇HC和MC的相似概率。總體而言,這些研究結果支援並擴展了先前的研究,這些研究表明,自我相關的正性情緒(這裡是自豪)可能是中介動機行為的相關因素,單純的選擇比沒有選擇更可取。
圖7 研究三的結果
通過收集129名被試的數據,作者最終測試了主觀控制信念程度的個體間差異是否與自我相關的情感體驗有關。在這三項研究中,與MC相比,在HC中感覺到更多控制力的被試也表現出更強的自豪反應,也就說明了個體在內部控制體驗上的差異如何與自我意識的正性情緒(即自豪感)相關的。
總結:
作者一共進行了三個研究,研究一主要證明當內部控制感更強烈時,從幸福感轉到了與自我相關的情緒——自豪感;研究二主要是對研究一的神經機制(激活和功能連接)進行了探討,最後發現成功和控制感收斂於一個關鍵腦區——vmPFC;研究三主要是證明了個體會為了控制感而放棄一些金錢的收益,尤其是當自豪反應更強的被試,其控制感偏好更為強烈。
本文在實驗設計邏輯上比較繞,需要仔細琢磨才能理解清楚,在任務態部分的不同條件對比中,作者的比較邏輯是比較簡單的,就是2*2實驗設計的常見分析。但是作者對於自豪感和幸福感的定義需要對實驗中的問題設計理解一下。不然可能不好理解到為什麼能夠被定義為自豪感和幸福感。此類實驗設計其實在結果一致性上不好把握,自我效價的評估是不容易被一致實現的,需要被試比較配合,也需要任務設計可以比較好的引導被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