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5nm晶片,中興自研系統發貨量已超過兩億套,知恥而後勇的中興
- 2020 年 4 月 3 日
- 筆記
中興自從在被美國晶片斷供的事件之後,已經成為中國很多媒體諷刺的對象,更是很多人在號召學習華為,中興已經成為中國科技企業反面的典型,這點來講中興公司倒是有點冤,畢竟當時的中興公司沒有任何的準備,後來的華為公司明顯的吸取了中興的教訓不斷然後大量的備貨,並且提前做了很多的預案,所以華為公司在遭受到美國實體清單的時候,就能夠表現的相對硬氣很多,不能單純的給中興公司下結論這個企業的能力不行,但是在應對極限生存危機面前距離華為公司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

中興在經歷了打壓之後,中興公司明顯在核心技術領域增加了極強的生存意識,所以才有了後邊的很多備胎計劃的推出,在憂患意識方面華為公司做的的確非常到位,這和創始人任正非的有著直接的關係。但中興最近在晶片上投入明顯加大了,並且不斷在高端的晶片上有輸出,7nm技術上已經具備了,並且在5nm上已經開始涉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現在的中興正在奮發圖強的追趕中。

中心作業系統新支點系統在政府的大力支援下,銷售量總體已經超過了2億套,得益於在中國的科技大環境下自主研發已經成為國家提倡的大趨勢,畢竟從改革開放到現在中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並且已經打了很多的基礎,特別是涉及到國家安全方面必須要有自己的基礎軟體系統。無論華為公司還是中興公司都開始慢慢經歷沒有軟體生態的陣痛,雖然Android系統屬於開源的系統,但控制權還是牢牢掌握在Google的手裡,華為在外國市場上的銷售已經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機。
無論是中興的新支點系統還是華為的鴻蒙系統從大的方向上看,都是需要擁有的,畢竟真正進入了戰略級別的競爭核心技術就會顯得異常重要。

其實中國很多作業系統都是基於開源的linux打造的,只是在主題上做了精緻的加工,主要工作還是在應用生態上建設好,像中國常見的軟體廠家都要建立一定的關係,特別是在推廣初期這些就會顯得非常重要,畢竟應用的研發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無力。從中興公司的研發能力上講在開源的基礎上開發出作業系統這些都不是多大的問題,關鍵在於應用生態是不是真的能夠展開。中興由於在政策層面的支援還是非常強大,一個系統能不能真正立足於市場,關鍵還是看普通消費者的是否能願意買單。

無論是中興還是華為都是中國科技企業裡面做的比較出色的,經歷了快速的發展階段之後就要慢慢邁進到基礎領域的研發當中,基礎領域的研發屬於見效慢但一旦突破就是核心領域的技術,這也是中國很多企業在未來立足市場關鍵點之一,沒有核心技術的科技企業永遠都是跟著別的企業後邊追,而且可能隨時被吃掉,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才會擁有自己的話語權,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