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基類數組不可以使用多態原因
- 2020 年 4 月 2 日
- 筆記
原因:
數組的分配是採用:首地址+偏移量的方式,而偏移量是固定大小的,例如:Node arry[10];
arry[i] 的地址:&arry[0]+i*sizeof(Node);
當Node是含有虛函數的基類的時候,arry[]中保存的都是基類Node的元素,因為數組的取值方式便是固定偏移量的,一旦數組中存儲的是繼承類的話,那麼這個數組的取值方式,會導致出現不可見的錯誤。(備註:通常情況下會認為這個元素是基類)。
例子:
#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Base {public: virtual void f(); virtual void print();};void Base::f() { cout<<"Base f() ."<<endl;}void Base::print() { cout<< "Base print() ."<<endl;} class Derive :public Base{public: virtual void f();};void Derive::f() { cout<<"Derive f() ."<<endl;} int main() { Base a[5]; // 這裡存儲的是基類的數組 Derive d; a[1] = d; // a[1]賦值 給繼承類 for(int i = 0; i <5; i++){ a[i].f();//這裡都會當走基類來處理 } Base* b[2] = {NULL,NULL}; // 存儲的是基類指針,指針的大小是固定的 b[0] = new Base(); b[1] = new Derive(); for(int i = 0; i <2; i++){ if (b[i] != NULL) { b[i]->f();// 這裡會輸出 繼承類的內容 delete b[i]; } } return 0;}
Output:
Base f() .Base f() .// a[0].f()Base f() .Base f() .Base f() . Base f() . // b[0]->f()Derive f() . // b[1]->f()
輸出結果分析:
1.通過上面的輸出,可以看出一旦數組是基類,就算數組中的元素賦值為繼承類,也是被當作基類來使用。
2.非要在數組中使用多態的話,可以採用指針的方式,指針的偏移量是固定的,可以使繼承類的多態得到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