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史冊:北極首現大面積臭氧空洞
- 2020 年 4 月 1 日
- 資訊
臭氧層是大氣層中比較特殊的存在,它主要吸收太陽紫外線輻射,減少陽光直射對生物的侵害。有證據表明,紫外線過量輻射是人類皮膚癌的主要誘因。
據外媒報道,《自然》日前刊文指出,北極上空日前出現了該地區迄今為止最大的臭氧層空洞,面積甚至與南極空洞相當。
德國大氣科學家Martin Dameris的觀點是,“這是首次出現真正的北極臭氧層空洞”,可載入史冊。
關於此次空洞形成的原因,學界的主要觀點是,今年北極西風強勁,冷空氣被困在“極地渦旋”中,造成高空雲層聚集。工業物質,如氯、溴等喜在雲層發生化學反應,侵蝕臭氧層。
其實得益於當年的《蒙特利爾》協定,氟利昂等破壞臭氧的物質使用量已大為減少,南極臭氧空洞已逐漸恢復。雖然此次北極臭氧空洞值得關注,但科學家更相信這是一種罕見的自然現象,並非地球生態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