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知識付費時代
- 2020 年 3 月 31 日
- 筆記

一、付費時代方興未艾
從網路影視媒體開始收費,到聽音樂要購買版權,再到閱讀電子書收費,甚至到現在看一篇「優質帖子」都要收費,你已經很難在網上搜索到優質而免費的學習資料,你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去搜尋盜版影視歌曲,或者掃描版的pdf, 即使找到了,然則,你將開銷更多的時間,體驗更差的閱讀,實際上,互聯網上已經有不少商人開始了收費之旅,一線城市已經有了不錯的收費意識基礎,比如羅振宇(邏輯思維)創業的某電子閱讀平台
二、 知識付費時代,你願意為電子書籍/文章花錢嗎?
國慶節回家,我花了3分鐘時間給我爸爸的手機安裝了「微信閱讀」,花了1個多小時時間跟他講明白為什麼要「充值購買電子書」的道理,講道理並不容易,尤其要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慣性。中國老網民已經習慣了近一二十年的網上免費體驗,只要是網上用的虛擬物品,最好都是免費的,不免費就不用,一收費就深惡痛絕。90後已經接觸了大量網上收費服務,王者農藥上換個名字都要花幾十塊錢錢,買英雄就更加昂貴,對他們而言花10塊錢閱讀一篇優質文章更容易接受,一旦足夠的用戶都習慣付費閱讀,足夠知識產出方(企業平台或個人)持續盈利,付費將全面普及。
版權法律的條文在西方更加完善,在中國1990年才逐步推廣。我這裡不談法律,只談最簡單的問題,為什麼要付費?有最簡單的一個道理,因為大家有錢了,有了更好的追求,說白了,買得起了,說高大尚點,物質文明促進精神文明的發展。
首先大家有錢了,能買得起了–>知識產出方有足夠收入了,會加大知識產出甚至全人力投入,產出更多更好的知識系列–>收入更多,這樣就形成良性循環的市場生態,分工可以改革生產率,提升產品品質,千年來如此。你願意吃一頓大蝦花費幾百元,但是不願意花費幾十元購買知識,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吃蝦,你不用動腦子,爽的是胃,買知識你閱讀起來是傷的是腦子,而且未必短時間有收穫,閱讀帶來的收穫是緩慢的。
朋友們,看看你身邊,有人開始在網上購買知識閱讀物了嗎?他們是什麼樣的人呢?(購買電子小說類不算,雖然有一部分也有知識性成分,畢竟比純知識智慧型讀物的營養要差很多)
3. 付費時代,我們該怎麼辦?
「讓人們最便捷地獲取資訊、找到所求」,這是百度之前的使命,新的使命已經更新為「用科技讓複雜的世界更簡單」。
百度在搜索上已經很難再有突破性進展了,開始探索新的增長點,那麼對於普通吃瓜群眾呢?我們需要思考么?
付費閱讀必將越來越常態化,物質鼎盛的年代,必然迎來尊重知識,敬畏知識的時代,很多父母可以為孩子斥千萬巨資購買學區房,送孩子去最好的學校,卻未必願意花十塊錢付費閱讀學習,不是扣,是消費理念使然。
網上專門產生虛擬知識貨物的工作者已不在少數,你的微信公眾號會有越來越多的商家收費。
對消費者,是需要改變消費理念了,對某一方面有特長而又善文者又是一個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