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安全:內部共享責任模型
- 2019 年 10 月 5 日
- 筆記
在最近發生的主要雲安全事件中,Capital One公司的數據泄露事件影響了美國的1億人和加拿大的600萬人。其實並不只有Capital One公司遭遇網路攻擊,黑客Paige A. Thompson與此同時竊取了其他三十多家公司、教育機構和其他實體的數TB的數據。
如今,很多組織遭遇網路攻擊,這表明雲計算安全是一個複雜的技術和合約問題。
在最近發生的主要雲安全事件中,Capital One公司的數據泄露事件影響了美國的1億人和加拿大的600萬人。其實並不只有Capital One公司遭遇網路攻擊,黑客Paige A. Thompson與此同時竊取了其他三十多家公司、教育機構和其他實體的數TB的數據。
正如這位被指控的網路攻擊者在談到AWS配置時所說,「很多組織在其安全方面都做錯了。」
那麼,只有這一家公司在安全方面嚴重失誤?並不是,這個事件與眾不同。首先需要了解一些事情。調查表明,Capital One公司的業務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亞馬遜網路服務(AWS)的雲計算服務。並且網路攻擊是在Amazon簡單存儲服務(S3存儲桶)中保存的數據上進行的。但是,由於防火牆配置錯誤,這次攻擊並不是在沒有任何安全措施的情況下對S3存儲桶進行的攻擊。
簡而言之,這些違規行為不是因為企業犯下了愚蠢的安全錯誤,而是因為在維護自身安全方面做得很差。
Capital One公司的ModSecurity Web應用程式防火牆(WAF)配置錯誤使得網路攻擊者(前AWS員工)能夠欺騙防火牆,並將請求轉發給關鍵的AWS後端資源。攻擊者使用伺服器端請求偽造(SSRF)攻擊來欺騙防火牆讓攻擊者進入。
人們今後將會看到更多此類攻擊。正如Cloudflare公司產品安全團隊經理Evan Johnson所說的那樣,「這個問題很常見,並且眾所周知,但很難預防,而且AWS平台沒有任何應對或緩解措施。」
因此,顯然很多人可以將一些責任歸咎於AWS公司的公共雲服務。但是,正如所謂的攻擊者自己對AWS的配置所說的那樣,很多公司在這方面做錯了。正如Gartner公司在調查報告中預測,「其實95%的雲安全故障都是客戶的錯。」
然而有些人(例如參議員Ron Wyden)卻將此次數據泄露的大部分責任推給AWS公司,AWS公司確實需要為此進行解釋,但真正的問題是如果企業的安全措施不佳,就會在遭遇攻擊時損失慘重。並且採用的雲服務規模越大,損失越大。
正如安全專家Brian Krebs指出的那樣,這一漏洞並不是由先前未知的『零日』缺陷或內部攻擊造成的,而是由使用眾所周知的錯誤進行攻擊造成的。
但是,在這一系列安全災難事件中,誰真正犯了安全錯誤呢?是雲計算提供商還是使用雲服務的公司?答案是他們都有責任。
雲安全的共享責任模型
客戶和雲計算提供商各自負責雲堆棧的不同部分。這個概念稱為共享責任模型(SRM)。快速思考此模型的方法是雲計算提供商負責雲平台的安全性,採用雲平台的用戶則需要負責在雲中的業務安全性。
AWS和Microsoft Azure公司都明確支援此模型。但是,所有公共雲都在某種程度上使用它,它是企業目前處理雲安全的技術和合約方式的基礎。
在最基本的層面上,它意味著企業負責管理程式級別以上的所有內容。其中包括客戶作業系統、應用程式軟體、雲計算實例的防火牆以及傳輸和空閑時的加密數據。雲計算提供商負責主機作業系統、虛擬化層及其設施的物理安全性。
當然在現實世界中,它從未如此簡單,人們需要了解一些最新的安全事件。
AWS公司表示,「安全與合規是AWS與用戶之間的共同責任。這種共享模式可以幫助減輕用戶的運營負擔,因為AWS公司可以運行、管理和控制從主機作業系統和虛擬化層到組件的物理安全性的組件,以及服務運營的設施。客戶承擔作業系統的責任和管理(包括更新和安全修補程式),其他相關的應用軟體以及AWS提供的安全組防火牆的配置。」
對於Capital One公司來說,他們沒有正確設置防火牆。但是,獲得AWS身份和訪問管理(IAM)角色臨時憑據變得更容易。有了這些臨時憑證,進行服務端請求偽造(SSRF)攻擊相對容易。
Johnson聲稱有幾種方法可以減少臨時憑證的使用。Netflix公司還表明,企業可以在AWS雲平台中發現臨時安全憑證的使用。所以AWS公司可以更好地鎖定防火牆,但是,Capital One公司首先設置防火牆。簡而言之,這一切都變得相當混亂。
這並不奇怪。正如行業專家指出的那樣,將雲安全要求視為一種範圍。雲計算服務客戶將適用於其組織的所有監管法規、行業和業務要求(GDPR、PCI DSS、合約等),其總和等於該組織的所有特定安全要求。這些安全要求將有助於確保數據的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安全要求範圍的一端是雲計算服務提供商,另一端是採用雲計算服務的用戶。提供商負責其中一些安全要求,用戶對其餘部分負責,但都應該滿足一些安全要求。雲計算服務提供商和採用雲服務的用戶都有義務保護數據。
但是,在誰負責什麼之間劃清界限也不容易。沒有一種適合所有雲平台安全性的解決方案。例如,如果使用軟體即服務(SaaS)辦公套件,例如Google的GSuite,顯然是由Google負責而不是由用戶負責。如果在平台即服務(PaaS)上運行自己的應用程式,那麼可以同時承擔該程式運行的信譽和責任。
如果仔細觀察,人們會發現AWS公司提供三種不同的共享責任模型(SRM)。這些是基礎設施服務、容器服務、抽象服務。Azure和其他公共雲服務商也具有類似的安全策略設置。
基礎設施包括計算服務(如EC2)和支援服務,例如彈性塊存儲(EBS)、自動擴展和虛擬專用網路(VPC)。使用此模型,用戶可以像在本地部署或自己的數據中心一樣在AWS雲平台中安裝和配置作業系統和平台。除此之外,還可以安裝應用程式。最終,用戶可以將數據駐留在自己的應用程式中,並由自己進行應用程式管理。
容器服務與Docker和類似技術幾乎沒有關係,這些技術在用戶考慮容器時會浮現在腦海中。相反,這些服務通常在單獨的Amazon EC2或其他基礎設施實例上運行,但有時用戶不用管理作業系統或平台層。
AWS提供託管服務,但用戶負責設置和管理網路控制(例如防火牆規則),以及與身份和訪問管理(IAM)分開管理平台級別身份和訪問管理。容器服務的示例包括Amazon 關係資料庫服務(Amazon RDS)、Amazon 彈性映射還原(Amazon EMR)和AWS Elastic Beanstalk。
在這裡,AWS公司管理底層基礎設施和基礎服務、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平台。例如,使用Amazon RDS AWS管理容器的所有層,包括Oracle資料庫平台。但是,AWS平台提供數據備份和恢復工具;用戶的工作是維護其業務連續性和災難恢復政策。還負責數據和防火牆規則。因此,雖然Amazon RDS提供防火牆軟體,但其工作是管理防火牆。
抽象服務是高級存儲、資料庫和消息傳遞服務。它們包括Amazon 簡單存儲服務(Amazon S3)、Amazon DynamoDB、Amazon Simple Email Service。這些抽象了用戶可以構建和運行雲應用程式的平台或管理層。可以使用他們的AWS API執行此操作。AWS公司來管理底層服務組件或作業系統。
在這裡,用戶的安全工作是使用身份和訪問管理(IAM)工具管理數據,以便對平台級別的各個資源應用訪問控制列表(ACL)樣式許可權,或者在身份和訪問管理(IAM)用戶/組級別應用用戶身份或用戶責任許可權。
以下了解一個簡單的例子。亞馬遜公司將Amazon Elastic Compute Cloud(Amazon EC2)歸類為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雲平台。有了它,用戶負責管理客戶作業系統(包括更新和安全修補程式),在實例上安裝的任何應用程式軟體或實用程式,以及AWS每個實例提供的防火牆(也稱為安全組)的配置。但是,需要使用Amazon S3運行基礎設施層、作業系統和平台,客戶訪問端點以存儲和檢索數據。用戶負責管理其數據(包括加密選項),對其資產進行分類以及使用身份和訪問管理(IAM)應用適當許可權的工具。
了解其重點了嗎?這兩者都是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但它們有不同的規則。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用戶必須仔細研究每一個雲計算存儲資源管理服務(SRM)服務協議。不過,儘管必須準確地了解其使用的每項服務的內容以及誰負責每項服務,但基本概念並不太複雜。雲計算提供商負責雲平台的安全,而用戶負責其雲平台業務的安全。
未來的雲計算複雜度更高
雲原生計算已經混淆了共享責任模型(SRM)中的內容。例如,AWS公司現在提供AWS Lambda。這是一種無伺服器雲計算方法,可讓用戶在不配置或管理伺服器的情況下運行程式碼。因此,如果沒有伺服器,那麼誰為伺服器負責?
亞馬遜公司表示,採用Lambda,AWS公司管理底層基礎設施和基礎服務、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平台。用戶負責程式碼的安全性、敏感數據的存儲和可訪問性以及身份和訪問管理(IAM)。
這就留下了問題。例如,既然用戶正在使用Lambda來運行程式碼,那麼程式碼的責任在哪裡結束,Lambda的責任從哪裡開始?
正如Gadi Naor公司首席技術官和全棧雲原生安全平台提供商Alcide公司聯合創始人司所說,「使用無伺服器架構意味著組織有新的盲點,只是因為他們不再能夠訪問架構的作業系統,防止他們在這些工作負載中添加防火牆,基於主機的入侵防護或工作負載保護工具。」
這只是個開始。例如,Kuberrnetes正在使混合雲同時在多個雲平台上運行。那麼,如果用戶正在運行一個跨越新的基於Red Hat的IBM雲平台和AWS的程式,那麼誰負責保護整個項目?當出現問題時誰負責?而且,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是,當最終用戶起訴時誰來支付費用?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對於人們正在進入的這個新的複雜雲世界,仍然沒有很好的答案。
那麼,用戶可以做些什麼?首先,確保了解自己的雲安全需求。用戶不能選擇雲計算服務提供商並制定雲安全協議,直到知道什麼對自己有用。這些不僅僅是技術問題。它們也是需要關注的法律問題。
有了這些資訊,用戶就可以與雲計算提供商制定安全協議。這應該在其服務級別協議中明確規定。
最後,無論合約中有什麼內容,用戶和其安全人員都必須確保基於雲計算的數據和服務儘可能安全。畢竟,這是自己的數據和工作,如果出了問題,將需要承擔不可推託的責任。
(來源:企業網D1Net)
如果您在企業IT、網路、通訊行業的某一領域工作,並希望分享觀點,歡迎給企業網D1Net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