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讀書筆記

  • 2020 年 3 月 28 日
  • 筆記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https://www.cnblogs.com/shrimp-can/p/12589715.html
 
花了兩天讀完了這本書,書中作家分享了自己多年積累的讀書方法,這些方法特別實用,讀完後給我非常深刻的印象,特別是作家提倡帶有目的性的進行閱讀,讓我們不僅僅是讀書獲取知識,而是能將知識運用來提升我們的能力。
 
一、為什麼要讀書
也許有人會說,在當今這個資訊化時代,我們能從各個渠道獲取資訊,也能開闊自己的眼界、獲取知識,還有必要進行讀書嗎?是的,如今通過手機我們能獲得各種各樣的資源,了解各類資訊,但是這些碎片化的資訊往往讓我們對其一知半解或只了解局部,而閱讀能讓我們系統的進行學習。如果你想了解一個領域,閱讀該領域的10本書,你就能對該領域有一定的了解了,但是你看100篇文章也許你能獲取資訊,但是你很難將其串起來。
也許有人說現在年輕人壓力大,很多996,哪有閑時間進行閱讀。對於閱讀這件事,越成功的人越喜歡閱讀,而這些人往往都是非常忙碌的,所以沒時間這種話都只是給自己找的借口。我也是個不喜歡閱讀的人,買書都是積灰,因為我覺得讀一本書需要很久的時間,遇到某個點就要停下來做筆記,進行消化,然後覺得還沒消化完就暫停讀了,再然後就讀不下去了。非常幸運閱讀了《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讓我知道了我以前讀不下去的原因,讓我知道了該如何去閱讀一本書。好像有點跑偏了,畢竟我們這一節是講為什麼要讀書。
以前我覺得讀書僅僅就為了了解知識、開闊眼界,讀完《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才覺得自己以前是小看了讀書的好處。讀書除了積累知識、開闊眼界之外還能給我們的生活、工作帶來莫大的好處,提升我們的幸福感、提升工作的效率。
  • 提升工作技能
書中能學到各種各樣的知識,但是閱讀不僅僅是了解知識,而是要學會運用這些知識。作家提倡有目的地去讀書,比如某項工作能力欠缺,閱讀相關的5-10本書,再在工作中進行運用,能極大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我在書本和實際工作中不斷地輸入和輸出知識,從而掌握了最實用的知識”。知識產生輸出,輸出倒逼輸入,如此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相信我們就能在工作中遊刃有餘。
  • 挖掘自己的潛力
當自己備受追捧時,也許會迷失了自己。比如領導同事一直誇讚自己,也許自己也會認為在工作上做的很好。當自己對目前的生活感到不滿意,卻不知道該如何改變當前的狀態。通過閱讀,能發現更廣闊的世界,能看到更優秀的人的做法,能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問題所在,幫助自己不斷成長。
  • 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
“書籍能夠給我們帶來擁有思考能力的契機”。在書中如果我們帶著問題去閱讀,去思考,能擴大我們的問題意識,可以激發想像力、活躍思維。
 
二、怎樣高效讀書
1.調整讀書的優先順序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沒時間,只是我們喜歡把娛樂的優先順序放在閱讀前面。比如很多人沒有時間閱讀,但是他們卻有時間刷微博、看劇,也許你會說自己太累了想放鬆一下,然後就一直不閱讀。其實這都是自己找的借口,閱讀本身並不是很耗費精力的事,也不是很耗費時間的事,一本正常厚度的書不需要很多天就能看完,我閱讀這本書只花了兩個晚上。試著將看劇的時間拿來閱讀,試著調整讀書的優先順序,在空閑時間首先保障閱讀,其次再是娛樂,不要把閱讀看成是很耗費時間的事,看劇才是真正浪費時間的活動。
2.只在有需要時才讀書
要主動閱讀,帶有目的性地去閱讀。比如我覺得自己溝通能力很差,我想提升自己的溝通能力,我可以找相關的書進行閱讀,在閱讀前想好自己為什麼要讀這本書,想從中學習到溝通的技巧。讀完之後將學到的技巧應用於實踐,產生輸出,這才是讀書真正的價值。作家有個很有趣的觀點,大多數人都認為讀書是讀的越多越好,但是書中作家認為我們應該限制讀書的時間及讀的本數,作家認為我們一個月讀書不應該超過10本,一年不要超過50本。因為讀書的目的是將書中的知識運用於實踐,而不是“我讀過這本書”,讀書頻率過高不利於我們將知識進行內化,產生輸出才應該是我們讀書的目的。
3.專註閱讀一本書
很多時候我們會一次性買一堆書,一本書看到一半又去看另一本書,或者買書的時候很想看,買回來放了幾個月就對其提不起興趣。種種行為都會影響我們讀書的效率、違背我們買書的初衷。作家建議不要一次買很多書,只有想要閱讀才進行購買,而且買來到手當天就開始閱讀,因為那是我們讀書興緻最高的時候。“即使是想讀才買的書,放置幾個月後也會失去閱讀這本書的興緻”,因此我們要精選書,立即開始閱讀。一本書一旦開始閱讀就要專註地讀完,不要反覆讀,即使前面有不理解的內容也不要回看,更不要沒讀完就換一本。
4.讀完立即整理筆記
不要邊讀書邊整理筆記,會拉低讀書效率,把心思放到筆記上,干擾書的閱讀。我們應該在當天閱讀完之後,立即整理筆記,讀書時實在需要記筆記,只需要將腦中的想法直接記下來即可,不要在意是否有邏輯,不要因為記筆記干擾了我們的閱讀。“只是將想到的事立刻寫下來,大腦會變得更活躍”。作家建議用熒光筆在書上進行標記,而不是停下來記筆記。
5.持有問題意識
如果有一定程度的問題意識和關注,就能夠輕鬆找到相關資訊”。我們在閱讀時多提疑問,帶著疑問去閱讀,同時也要多保持自己的個人見解,這能鍛煉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而這項能力在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6.讀完立即輸出
讀書的價值在於輸出,書中提到兩種輸出方式:寫部落格、建立讀書檔案。
讀完後立即寫部落格,也就是我現在正在做的事,能有助於加深我們對書中知識的理解,同時能產生思考,還能分享出去與他人討論(我不確定會有人看我的部落格)。作家建議30分鐘內寫出3000字的部落格,並給出了寫部落格文章秘訣:a.確定一個自己最關注的主題;b.事先決定文章的提綱;c.舉出具有代表性的事例;d.使用定時器,催促自己完成。
建立讀書檔案能有助於我們之後對書的回顧,讀書檔案中包含四部分內容:a.閱讀這本書的目的;b.閱讀後的收穫、感受;3.閱讀此書後,會採取哪些行動;4.3個月後會做什麼、有什麼樣的改變。通過寫讀書檔案,我們能將所學到的知識落實到實際行動上,並能通過3個月進行檢驗,這也就是作家提倡的讀書的目的是將書中的知識運用於實踐。
 
三、如何選書
除了眾所周知的他人推薦以外,還有如下方法:
1.延後閱讀暢銷書
很多人買書會根據排行榜進行購買,有趣的事書中建議不要買暢銷書,暢銷的原因很多,不一定是書好,應該要買很長一段時間都暢銷的書。
2.規劃未來5年的目標
書中提倡帶有目的性地主動閱讀,那麼我們如何確定該閱讀哪些方面的書呢?規劃自己5年的目標,並從目標倒推現在應該採取的行動,從而確定自己應該閱讀哪些方面的書。
 
不知不覺寫完了,這也是我第一次如此認真的寫讀書筆記,希望能對他人有所幫助,也希望能有人與我一同分享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