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設計的六個階段詳解
- 2020 年 3 月 26 日
- 筆記
資料庫設計的階段
資料庫設計可以分為6個階段 1. 系統需求分析階段 2. 概念結構設計階段 3. 邏輯結構設計階段 4. 物理結構設計階段 5. 資料庫實施階段 6. 資料庫運行和維護階段
各階段的任務
系統需求分析
對現實世界要處理的對象進行詳細的調查,通過對原系統的了解,收集支援新系統的基礎數據並對其進行處理,在此基礎上確定新系統的功能。 1. 調查分析用戶活動 2. 收集和分析需求數據,確定系統邊界資訊需求,處理需求,安全性和完整性需求 3. 編寫系統分析報告 兩種方法:自頂向下,自底向上
概念結構設計
將需求分析數據抽象成局部E-R模型,再將局部E-R模型集成為全局E-R模型
邏輯結構設計
將概念模型轉換成特定DBMS所支援的數據模型的過程 由初始關係模式設計到關係模式規範化再到模式評價
物理結構設計
對於給定的邏輯數據模型,選取一個最適合應用環境的物理結構
資料庫實施
根據邏輯設計和物理設計的結果,在電腦上建立起實際的資料庫結構、裝入數據、進行測試和試運行的過程。
資料庫運行和維護
主要有以下三項內容: 1. 維護資料庫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 監測並改善資料庫性能 3. 重新組織和構造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