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程高效辦公指南,每天都是能量滿滿的workaholism!
- 2020 年 3 月 6 日
- 筆記
——————·今天距2021年304天·——————
這是ITester軟體測試小棧第98次推
全國人民抗擊新冠肺炎這段時間,不少公司都在延遲復工,呼籲大家晚一點返工,晚一點再進辦公室。
據最新新聞報道,這次的疫情起碼要到4月底。掐指一算,距離四月底還有兩個月。在這場全國性的災難下,能順利復工的工作黨其實都已經很幸運了,還有很多民營,企業,商鋪,個體戶,手上的資金已不足以熬過這幾個月。
短影片/線上教育/遊戲/等互聯網行業是為數不多的不被疫情負面影響到的行業,「線上辦公」成了很多行業很多人在這個寒冬反敗為勝的利器。
互聯網行業工作者們,如何把自己手上的工作高效、高品質的完成?如何在家辦公也可以保持飽滿的狀態?
以下分享5個高效率的在家辦公攻略,每天都做能量滿滿的workaholism!
一
營造工作環境
• 選擇光線充足、環境整潔的工作場所,確保工作時不受干擾
研究表明,如果辦公桌面凌亂,工作效率會下降77%、工作積極性下降53%。與每日正常上班一樣,準時起床,換上正式衣服,進入安靜整潔的辦公環境後再開始工作,具體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出發:
遠離休閑物品:將IPAD、遊戲機、Kindle、投影、switch等可能影響注意力的物件放置到遠離工作到區間,工作時間避免打開抖音、快手、豆瓣、頭條、知乎、微博等。
開啟勿擾模式:在規定的工作時間內,不要讓家人在工作時間影響自己工作進程,在需要靜心的時候可以考慮 AirPods Pro
或者 Bose
等降噪耳機。
建立工作區:將桌面歸置乾淨,儘可能休閑裝或者便裝辦公,遠離沙發、床。

二
按上班節奏開啟工作
• 保持正常上班節奏,找回辦公室狀態
如何安排上班時間?每日依照上班時間去開啟工作,養成規律的作息,提升時間效率。例如早上10點~12點辦公,中午休息一兩個小時,下午2點到5點辦公。時間分配做好,工作就能有條不紊地進行,明確什麼時間節點工作,什麼時間節點休息,有張有弛,心底有數,提升對工作和時間的掌控感,以下介紹三種工作法:
番茄工作法:給自己一小段專註的時間,不碰手機,專心做事。一個番茄鍾(通常 25-35 分鐘)之後可以休息一會。

四象限工作法:將事情劃分到四個象限中,重要又緊急、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即不重要也不緊急。對於不同象限的事情,應該採用不同的處理策略。

清單工作法:每天開始時,將每天或每周應該做的工作列出來,做完後一條條的划去。這樣做,工作效率提高至少30%。

三
按重要程度列出工作清單
• 每天列工作計劃,明確自己當天的工作任務
時間管理專家艾倫·拉金說,列出任務清單進行工作,會節省25%的時間。堅持3~4個星期之後,將會養成為每一天、每一個項目去列清單的習慣,工作效率也會得到大幅度提高。保證我們的時間花在重要的事情上,取得最高的效率,產出最大的成果。
記錄工作任務的手機APP推薦,滴答清單
,鎚子便簽
,訊飛語記
。制定計划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出發:
細化目標:用小目標來對抗外界的「小確幸」,目標越細緻越好,過程越簡單越好,在效率和計劃中做好平衡。
明確期限:為每個工作設定好完成時間期限,用底線思維來設計工作過程的完成率。
目標可衡量:將工作完成度變成可衡量的指標,有利於對工作進行檢視。
當你把內心的目標記錄下來,這個過程會加深夢想的具象化,暗示自己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沒做,不能把時間浪費在無關緊要的小事上面。

四
找到工作儀式感
• 營造工作儀式感,工作節奏有張有弛
《快樂競爭力》一書提到,工作心態將決定工作效率和成績。哈佛大學睡眠醫學系提出,不要在睡覺的地方工作。假如在卧室工作,軟綿綿的枕頭,舒服的床,溫暖的被子就會給大腦一種暗示:該睡覺了,然後大腦就會開啟惰性模式。此外,這樣做還會讓我們的生活跟工作缺少邊界感,以後在睡眠時都會聯想起工作,影響睡眠品質。
嚴歌苓習慣在工作時用高檔的稿紙,高級的觸感給她帶來不一樣的靈感,穿上舒適的襪子,讓身體更舒服放鬆,工作後還喜歡來一杯紅酒,泡一個熱水澡,讓疲憊的身體邂逅一場曼妙的SPA。
林徽因則喜歡在工作前焚香沐浴,用莊重且虔誠的儀式感來致敬寫作。
汪涵說讀書是一件充滿儀式感的事情,每天會先挑選出自己最想讀的三本書,然後洗手,點一根檀香,放一段古琴曲,泡一杯好茶,這是必不可少的準備工作。
正是微小的儀式感,激發我們用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去對待工作,喚醒內在的活力和動力,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讓自己找到工作儀式感:
辦公前準備:辦公前泡一杯咖啡或者茶,有儀式的開啟新一天的工作。
適當休息鍛煉:可以學下廚房
做做飯,用Keep
或悅跑圈
運動或者是其他休閑放鬆方式,但是是計劃之列。
作息規律:像平時上班一樣,定好起床和休息的鬧鐘,這可以幫助保持健康與清醒。

五
使用高效的辦公軟體
• 使用安全高效的辦公軟體,系統性歸整工作產出
在家裡打造一個辦公區域,這樣有利於減少其他事物的干擾,此外還可以藉助各路遠程協作辦公工具齊發力。
協同辦公工具:石墨文檔
、印象筆記
、TIM
、語雀
;
共享大容量文件:飛書
;
社交工具:企業微信
或釘釘
、ZOOM
;
培訓軟體:小匠直播
(小程式)、荔枝微課
;
腦圖工具:百度腦圖
,zhimap
,Coggle
,Xmind
;
項目管理工具:Tower
、Teambition
、ProcessOn
、Trello
;
加強溝通:與同事保持交流,找回辦公室群體的歸屬感和協作性,及時向領導同步工作進展,彙報重點工作的開展進度,若工作出現異常問題或需要作出超許可權的決策時,將問題以及當前可嘗試的解決方案,通過郵件方式進行重要事項同步,企業微信、釘釘在線社交工具或電話等形式及時告知。
保持協作:合理的利用線上辦公工具,有助於系統性思考的安排工作。
數據備份:做好數據備份,避免因為硬碟損壞、服務商業務故障、資料庫崩潰、黑客入侵、勒索病毒加密等各種稀奇古怪的原因丟失。有備份,才有重生的機會。

互聯網的便捷,在疫情期間成為了我們單調生活中重要的支撐。儘管這把雙刃劍,有時也會讓我們看到人性的惡,但它帶給我們更多的是資訊的多樣化、資訊的透明,生活上的便利、精神的豐富,職業發展的更多可能性。
注重一些小細節,也可以讓在家辦公這件事變得有儀式感,更加高效的完成工作。互聯網行業的工作者們,恭喜自己是一個很幸福的普通人。這個春節奮鬥在一線的英雄們沒有喊「無聊」的機會,他們日以繼夜的在戰鬥,才能讓摘掉口罩的那一天快些重新到來。而我們,恢復自由通勤的日子之前,希望每天都能更好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新的一周,加油!
以上
That『s all
ITester軟體測試小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