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支付應以安全為本 3D感測技術成為決勝關鍵
- 2020 年 3 月 5 日
- 筆記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高速發展,移動支付方式的出現,將傳統現金交易方式無情打破。大到商場酒店,小到便利店商超,消費者只要拿出手機掃一下二維碼,便可以完成整個付款購買流程。但你又是否知道,其實二維碼一開始並非為移動支付而生。
相比二維碼,刷臉支付成為更安全的支付方式
無論支付形式如何多樣化發展,支付安全都是消費者最關心的「頭等大事」。二維碼支付需要依賴手機終端實現,很容易被入侵或植入木馬病毒。另外,掃碼支付和刷卡支付一樣,都需要輸入密碼,密碼很容易被盜取從而造成財產損失。由此可見,二維碼並非最完美的移動支付手段。支付安全技術正在逐步進化中,更安全的刷臉支付方式或是目前解決這些痛點問題的更優解決方案。
刷臉支付是基於人工智慧、機器視覺、3D感測、大數據等技術最新實現的新型支付方式,它具備更便捷、更安全的優勢。一方面,刷臉支付可以實現「不用手機,萬物可付」,比二維碼支付更加高效便捷。另一方面,刷臉支付採用了成熟的3D人臉識別技術,目前刷臉識別的準確率已經達到99.99%。不僅如此,3D人臉識別技術通過3D立體資訊採集,根據人臉特徵進行身份驗證,可以抵擋照片、影片、模擬人像等盜刷攻擊,從而有效地避免了各種人臉相似物帶來的身份冒用情況。
巨頭紛紛入局,3D感測行業高速發展
前瞻產業研究院人臉識別行業發展現狀報告顯示,到2022年,全球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將達75.95億美元,增速保持年均20%左右。面對如此廣闊的市場前景,支付巨頭們嗅到「刷臉支付」的巨大商機,紛紛入局刷臉支付產業。
無論是支付寶的「蜻蜓」、微信的「青蛙」、還是銀聯的「刷臉付」, 均具備了金融級的準確性和安全性,所採用的刷臉支付設備均使用了3D結構光技術。巨頭的入局,加速了3D感測行業的發展。其中,中國銀聯雲閃付最新發布的「刷臉付」產品中採用的3D感測技術大都來自於中國本土品牌奧比中光。
近年來國家政策對科創企業的扶持不斷加大,今年,科創板落地、試點註冊制,是資本市場一項重要的基礎性的制度改革,從而推升科技投資熱度,由此可見中國對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之大。此舉勢必會推動解決科技型企業的融資難題,將帶動整個科技板塊的活躍,如新一代資訊技術、5G、晶片、生物醫藥、3D感測技術等。在政策、資本、市場、技術等全新模式的助推下,基於3D結構光技術的刷臉支付勢必會得到快速的發展,並將在更多場景中得到應用。
刷臉支付和掃碼支付的本質都是移動支付時代的科技產物,刷臉支付的出現為用戶提供了一個便利的支付選項,但要完全取代二維碼、現金、刷卡等支付方式還不太現實。刷臉支付憑藉良好的支付體驗,定會受到更多年輕群體的追捧。隨著人臉識別技術的愈加成熟,刷臉支付正成為一種新的趨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逐步佔據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