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億海微探路自主可控FPGA晶片:未來不再被西方「卡脖子」
- 2020 年 3 月 4 日
- 資訊
FPGA晶片,一個特別專業又燒錢的領域。
在網易科技的《致前行者》節目中,魏少軍、趙偉國和楊瀾曾談到2018年中國進口晶片3120多億美元,相當於石油、鋼鐵、糧食進口的總額,可見晶片行業的重要性。對於一般大眾來說,往往只知道CPU(中央處理器)和GPU(圖形處理器),卻忽視了數字核心處理晶片家族還有另外一名“成員”—FPGA。
資料顯示,FPGA全稱是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s(現場可編程門陣列),通過現場對晶片進行硬體編程來實現不同的電路功能,被譽為“萬能晶片”。FPGA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通訊、工業控制、計算和存儲、汽車電子、醫療器械、儀器儀錶、廣播和消費電子等行業,是新興的大數據、雲計算、5G、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等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元器件。
高度壟斷的FPGA晶片行業
據了解,FPGA晶片的技術門檻非常高,一直處於美國公司的壟斷之下。處於領跑地位的賽靈思在該領域深耕了30多年,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經驗,建立了完整的FPGA生態環境,與Intel、Lattice、Microsemi等公司一起形成了堅實的壁壘,具有絕對的技術優勢。
在這個高度壟斷的FPGA晶片行業,中國還處於後發且弱勢的地位。在2010年左右,隨著FPGA部分專利技術開始到期以及中國對FPGA晶片重要性認識的進一步提高,中國才逐漸出現了幾家FPGA晶片設計企業。
在第二屆絲路商業航天大會上發布的“2019商業航天30強”榜單中,我們看到了一家研發FPGA晶片的公司——中科億海微。網易科技藉此專訪了中科億海微公司總裁魏育成博士。
據介紹,魏育成博士多年致力於航空遙感載荷系統集成與服務、地理空間大數據處理分析、人工智慧晶片等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推廣的工作。
談及為何他領導的中科億海微公司會選擇FPGA晶片領域時,魏育成博士對網易科技表示,中科億海微的技術團隊源於中科院電子所,2017年團隊創業時已經在研究所有十餘年的全正向FPGA設計經驗,公司成立後仍然堅持自主可控的正向設計技術路線。這條路對於初創企業而言,一開始會比較艱難,因為團隊除了要掌握硬體電路設計方法,還要有自主的架構設計以及EDA軟體工具設計能力,與一些FPGA創業公司採用的“跟隨”和“仿製”策略相比,中科億海微走的道路對團隊的要求更高,但相比而言,“困難的事情容易成功”——為了讓中國人的FPGA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需要首先把基礎打紮實。
他坦言:“FPGA這一類通用邏輯晶片長期以來是中國‘卡脖子’的問題,目前中國市場95%以上的FPGA產品是美國的公司在提供,一旦美方禁運,後果不堪設想”。有鑒於此,中科億海微公司致力於自主設計晶片架構、電路和EDA軟體,同時選擇中國流片以及封測製程,以期實現FPGA晶片的自主可控。
據魏博士介紹,中科院電子所早在2005年就開始了FPGA學科布局,組建了可編程晶片與系統研究室,2017年順應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研究室整體轉製成立中科億海微公司,致力於FPGA科技成果的產品化和產業化。因此中科億海微雖是一支市場上的新生力量,但擁有15年的自主FPGA晶片研製技術積累,形成了一支涵蓋積體電路硬體設計、軟體設計、測試、搞輻照加固、可靠性保障、產品應用推廣等技術方向的研發團隊,其中博士和碩士佔比55%,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佔比達到了12%。
2019年,中科億海微也完成了A輪融資。
礪志創芯 產業報國
FPGA晶片跟航天領域是如何結緣的呢?魏育成博士表示,在外太空環境下,晶片是很脆弱的,尤其對含有大量SRAM存儲單元的FPGA晶片。因為外太空存在大量的帶電離子和宇宙射線,會對晶片會造成硬損傷或軟錯誤,從而對系統載荷造成極大的影響。普通的商業級FPGA晶片在外太空中無法保障長期可靠工作,因此需要進行抗輻照加固設計的宇航級高可靠FPGA晶片。
多年來,中國航天、國防等領域對FPGA晶片高度依賴進口,使用成本極高。對於很多商業航天來說,其本身衛星的成本就不高,如果大量使用國外宇航級晶片,成本就會hold不住。同時受瓦森納條約的限制,國外的高可靠FPGA晶片對中國是禁運的。因此,打造低成本、高可靠的FPGA晶片是商業航天現階段的痛點。在這種情況下,中科億海微研製成功300萬門級ER2C3000-H型高可靠FPGA晶片,抗單粒子翻轉能力可以提升1~2個數量級,可以滿足商業航天的特殊需求。
除了航天領域,中科億海微還瞄準軍工、資訊安全、工業控制、現代通訊等行業應用需求,不斷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擴展FPGA產品類型,2019年成功研製出基於國產先進製程的FPGA IP核,同時研製出高性價比的千萬門級FPGA和高性能功耗比的百萬門級FPGA系列產品,可以滿足更多的行業應用需求。
據介紹,“礪志創芯 產業報國”是億海微的核心價值觀,未來,億海微的目標也是希望把產品、服務、創新做到極致,魏育成表示:“我們的理想是經過5至10年的努力讓中國人的FPGA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