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ckito使用方法(Kotlin)
一、為什麼要使用Mockito
1.實際案例
1.1 遇到的問題
對於經常維護的項目,經常遇到一個實際問題:需求不停改變,導致架構經常需要修改某些概念的定義。
對於某些十分基礎又十分常用的概念,常常牽一髮而動全身。
此時,”重構-測試”循環將會消耗比較多的費用。
1.2 解決方法1
可以通過領域驅動開發,在設計架構之前和相關領域的專家充分溝通,從而從一開始就得到準確的定義。
同時,在開發過程中對於之後有可能增加新功能的模組,充分增加其可拓展性。
1.2 解決方法2
通過編寫高品質程式碼,保證單一功能由單一函數負責,從而減少增加新功能時的工作量。
1.3 根本原因
不論架構怎樣設計,對於一個經常維護、更新的項目,其必然會在某些時刻遇到修改基本定義的情況。
而這些基本定義的大量引用,對於一名普通開發者來說,不一定能完全照顧到。
即使照顧到了,也不能保證下一次也同樣不出問題。
1.4 解決方法3
使用自動化測試,在增加程式碼後用電腦代替人進行功能測試,從而大大提高測試效率。
在引入單元測試後,不僅能測試出「是否有問題」,更能高效找到錯誤出現的位置,效率顯著高於傳統的控制台輸出調試方法。
2.行為驅動開發
2.1 概覽
BDD:行為驅動開發
第一步:編寫一個失敗的”客戶驗收測試”,從客戶視角描述系統。
第二步:寫系統程式碼,直到驗收測試通過。
2.2 缺點
程式碼量大,前期成本高。
即該方法不適合一次性寫完,之後幾乎不維護的小型程式。
2.3 優點
後期開發效率大大提高。
因此,該方法適用於時常維護,使用時間很長的大型程式。
二、部署Mockito
1.gradle部署
build.gradle.kts
dependencies { testImplementation("org.mockito:mockito-core:4.3.1") testImplementation("org.junit.jupiter:junit-jupiter-api:5.8.2") testImplementation("org.mockito:mockito-inline:4.3.1") testImplementation(fileTree("testLibs")) testRuntimeOnly("org.junit.jupiter:junit-jupiter-engine:5.8.2") }
注意:testLibs可以改成任意文件夾名,這個文件夾放入你的外部依賴(如spigot的jar)
2.在哪裡寫測試程式碼
import org.junit.jupiter.api.Test; public class TestStarter { @Test public void test(){ TestCore.INSTANCE.test(); } }
3.ClassFormatError
這是因為你看起來導入了API,實際上沒有導入好。
解決方法:把API(如Spigot)的jar文件放入testLibs(或你自己的文件夾名)
SpigotAPI下載地址://hub.spigotmc.org/nexus/content/repositories/snapshots/org/spigotmc/spigot-api/
4.ClassNotFoundError
這是因為你沒有導入API。
解決方法:testImplementation(“你需要的依賴”),示例如下
testImplementation("io.izzel.taboolib:common:6.0.10-11") testImplementation("io.izzel.taboolib:module-configuration:6.0.10-11")
三、使用方法
1.mock
用來創建一個虛假的對象,如Player。
val player= Mockito.mock(Player::class.java)
這個對象的類型就是Player,可以傳遞給別的方法,並且可以自定義觸發player的方法時,執行和返回的內容。
2.when … then …
2.1 when … thenReturn …
val player=mock(Player::class.java) `when`(player.name).thenReturn(playerName)
val playerLocation= mock(Location::class.java) `when`(playerLocation.x).thenReturn(0.0) `when`(playerLocation.y).thenReturn(0.0) `when`(playerLocation.z).thenReturn(0.0)
這個方法可以用來指定返回值。
2.2 anyString()
對於有參數的方法,可以設定不論傳入什麼參數,都return特定值。
anyInt()等同理。
val map= Mockito.mock(ConfigFile::class.java) Mockito.`when`(map.getString(anyString())).thenReturn("Test")
2.3.thenAnswer
有時候,我們設置了anyString()之後,想使用實際傳入的參數,就需要thenAnswer()。
arguments即為傳入的實際參數。
Mockito.`when`(map.getString(anyString())).thenAnswer { invocation -> val args = invocation.arguments var str = args[0] as String fakeMap.getString(st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