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三個小故事

我相信大家肯定都有過手撕快遞單的經歷。

細心的同學肯定會發現,如果只是隨手去撕,哪怕你撕得很碎,最後也有很大概率發現自己的名字赫然還是單獨在一個完整的小紙片上,並沒有達到撕的目的。

我反正一直都有這樣的煩惱,所以很討厭去撕類似的火車票、購物小票、刷卡憑條等。

現在要是必須要手撕,我就會瞅准了名字的地方,一次搞定,如果是快遞單,一樣看準電話號碼、收貨地址的地方,招招斃命。

這個事情告訴我:如果方法不對,一切都是白忙活。

前段時間我也感冒了,本來想著還年(you)輕(ni),扛幾天就過去了,誰知過了一星期都沒好,只能下班後跑藥店去買葯了。

白大褂問我什麼癥狀,我說嗓子有痰,總是癢,然後就是咳嗽。

於是她給我拿了一盒化痰的葯,我問她我是不是感冒了,她沒有直接回答我,只是說這個葯就是針對我的癥狀開的。

第八感告訴我「這個大褂不靠譜」,但我還是將信將疑的吃了一天,果然沒一點效果。

於是我又換了一家更專業的藥店去看,這次的白大褂很自信的告訴我說是咽炎,所以重新給我拿了咽炎片和消炎藥。

也不知道是葯真的有效,還是我咳嗽的時間太長了,癥狀確實有一點好轉,但我還是止不住的咳呀。

扛不住老婆大人的催促,終於還是鼓起勇氣上醫院找真正的白大褂給瞧瞧了,驗血結果出來一看,是病毒性感冒,拿點藍岑喝喝就行啦,並不是啥炎症。

還別說,專業就是專業,效果就是好,對症下單,藥到病除。

這個事情告訴我:如果方向不對,一切都是白費勁。

不知道大家項目中有沒有碰到這種情況:眼瞅著都快測完發布了,突然發現一個必須修復的嚴重問題,需要推翻之前的實現方式,等於直接否定了之前開發和測試的全部投入。

亦或者是這種情況:從開始介入測試,項目總是問題不斷,一點 Bug 收斂的趨勢都沒有,並且越往後測心裡越是沒譜。

其實這兩種情況,都可以認為是 Bug 收斂曲線不符合預期。

第一種情況是一個 V 字形,第二種情況是一條直線,預期的應該是一個長尾的收斂型曲線。

至於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我理解的是忽略了對測試策略的關注。

比如第一種情況,應該是沒有對用例劃分優先順序,以至於執行時沒有優先執行優先順序高的用例,所以才會在測試後期發現嚴重問題。

至於第二種情況,有可能是沒有系統的測試用例,隨機測試就會導致隨機性的問題。

同時也和用例的優先順序有關係,如果一個模組的問題完全修復後才去進行下一個模組的測試,同時模組間還存在耦合關係,那麼模組多了,就會出現各種反覆出現的關聯性問題。

這種事情怎麼辦?測試前做好規劃,制定合理的測試策略來指導實際的測試過程。

這件事情告訴我:不止埋頭拉車,也要抬頭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