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畫板從頭開始

AD畫板從頭開始

前言

近期認真的畫了一次板子,以前雖然也畫過,但是都是很隨意的,這次是做一個小項目,然後因為有一段時間沒有畫板了,發現自己很多基礎的東西都忘記了,這裡就來記錄一下從頭到尾的過程。本次畫的是以32最小系統為基礎的功能板。

AD相關操作

1.新建工程

文件—》新的—》項目—》右鍵工程添加新的原理圖和pcb

 

 

 2.繪製原理圖,把元器件拖出來之後,連號線,就可以使用靜態標註原理圖,不然手動標註太浪費時間了。

其中還有如何導入封裝庫和更改封裝:

 

 

(1)導入封裝庫:右下角—》panels—》components—》

 

 

 

 找到封裝庫的路徑添加就行。

(2)當你畫好了原理圖,導出pcb,發現封裝不是自己想要的,比如你想要貼片的,但是最開始不小心整錯了,需要更換封裝。

工具—》封裝管理器—》選中要修改封裝的元器件,在右側選擇需要的封裝—》右鍵設置為當前

 

 

 

 

 

 要是你沒有在列表中找到想要的封裝就搜索路徑就行,有些封裝沒有添加進來也可以添加進來。
操作如下:雙加需要修改封裝的元器件—》找到add—》Footprint—》瀏覽找到自己需要的封裝添加即可。

 

 

 3.導出pcb

先保存工程—》設計—》upgrade……

 

 

 然後就是布線啦。

一些tips

紅色——-頂層線
藍色——-底層線
Keep-Out——機械層(用來裁板畫框,快捷鍵DSD)
Top-Overlay——絲印層(shift選中就可以集體更改某一個屬性)
按住shift鍵,同時滑鼠左鍵拖出某個元器件或者標籤就能複製所選中的內容

4.將pcb文件壓縮丟到嘉立創裡面就行了。
打開嘉立創—》pcb在線計價—》按照提示選擇就行了。
5.一些快捷鍵。
(1)原理圖,按住shift,就可以拖動某個原件達到複製的目的
(2)Pcb,畫線時,可以使用shift+s,可以優化布線的視野,在布好線之後,就能將線拉整齊。
(3)Ctrl+左鍵,高亮。
(4)P+N,快速放置網路標籤
(5)Ctrl+M,測量寬高
(6)Shift+C,清除一些操作。比如測量呀,優化布線的視野等等。
6.改變器件的名稱位置(居中,底部居中……)
全選元器件—》右鍵—》對齊—》器文本對齊

 

 

 
7.原來按一下空格改變90°,現在要改為45°
右鍵—》優先選項—》旋轉步進

 

 

 9.改變單位:大寫的Q
10.關於PCB布線,關於晶振,最好採用差分的方法,(兩邊連的線最好對稱),最好形成包地的形式,其次最好不要在晶振下面走線,總歸是會有影響。
11.打過孔的時候最好不要在元器件的焊盤上打孔,容易造成虛焊。
12.元器件的排布的話,最好按照功能需求來,可以多看一下別人的布線。
13.一個原理圖可以生成多個pcb,需要的話可以使用。
14.我最近畫32最小系統板的時候,想要開發板有個5V的供電口,我直接添加5V是不對的,我們需要這樣做。

 

 

 5V取電取自USB口。使用USB的話,還可以直接把串口也放在那。
有的USB口沒有TX,RX,需要使用轉換的晶片,比如上面的CH340N。而有的USB口是自帶有TX,RX等口的,就可以直接連接使用。

 

 

 15.畫好所有的線之後,進行滴淚。
工具—》滴淚

 

 

16.AD封裝庫的導入,我一開始是建立工程之後,就直接在左上角

 

 

 但是,當你再新建一個工程的時候,你會發現,右邊的側欄沒有你之前導入的封裝庫了,你需要在此導入,那麼如何「一勞永逸」?

右鍵選擇原理圖優先選項

元器件引腳間距衝突

 

 

 

 

 

 

 17.鋪銅

選擇需要鋪銅的層,選擇鋪銅,table鍵改變需要鋪銅的屬性,比如GND

測試

板子已經做好了,然後及時焊接晶片和相關的元器件。我沒有焊接驅動模組和降壓模組,只是把最小系統的那一部分焊接好了。因為我怕要是全部焊接上去,最後測試發現用不了將會是一件不美好的事情。

(1)上電,電源燈亮了,說明二極體沒有焊接反

(2)焊好之後自然就是寫個程式點個燈啦。

(3)在keil裡面看一下是否檢測到晶片,排除一下是不是晶片本身的問題

 

(4)問題來了,點了燈之後發現燈沒亮,不知道是什麼問題,程式沒有問題,因為就是一句簡單的程式碼。後面想著還能做什麼來測試板子是否能用,又有效果顯示,除了電燈,就只能使用串口了。我就用串口簡單的列印一個數據,發現上電之後並沒有顯示,程式沒有問題。

(5)開始硬體檢測,先是檢測一下晶片引腳的對地阻抗,然後檢測一下LED的引腳的電壓(1.3V左右),和相連的電阻引腳的電壓(3.3V),然後檢測一下晶振是否起振。

(6)晶振是否起振的檢測方法:
分別對地測量晶振兩個腳的電壓,如果一個接近VCC,一個為0,說明不起振。
當時檢測到的是兩個都是1.3伏。後面才發現是那兩個電容搞錯了,全部用的都是104,根據原理圖,應該要用10pf~20pf之間的容值。

 

 我對於硬體方面特別菜雞,所以在此記錄一下啦,有不對的歡迎提出指正!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