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史:一部人類發展的史詩
- 2020 年 2 月 26 日
- 資訊
自從有人類以來,人們就受到各種傳染病的困擾,可以說人類發展史也是一部人類與傳染病作鬥爭的歷史。
雖然,隨著醫療水平和防疫手段的大幅提升,很多昔日令人聞風色變的傳染病,如天花、小兒麻痹症,都已被徹底消滅。即便是鼠疫這樣的冷血殺手,我們也已將感染後的死亡率控制在 10%以下。
但是,在人類歷史上,卻出現過數次死亡人數以“百萬”“千萬”計的瘟疫。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歷史上那些影響甚至改變歷史走向的傳染病。
黑死病—14世紀的噩夢
14世紀,鼠疫大流行,當時被稱為“黑死病”,流行於整個亞洲、歐洲和非洲北部,中國也有流行。在歐洲,黑死病猖獗了3個世紀,奪去了2500萬餘人的生命。
這次鼠疫最早是由一名叫博卡齊奧的義大利人記錄下來。最初的癥狀是腹股溝或腋下有腫塊,然後皮膚會出現青黑色的斑塊,並且會滲出血液和濃汁。因此當時被稱為“黑死病”。受感染的人會高燒不退且精神錯亂,無數人在感染後的四十八小時內就死掉。
當時的歐洲教會愚昧的認為貓是幽靈和邪惡的化身,是元兇罪魁,下令大肆捕殺。這一舉措導致當時貓幾乎瀕臨滅絕,而失去了天敵的老鼠肆意繁殖,更加劇了疾病的傳播。
這場鼠疫由於教會的愚昧未採取及時有效的措施,導致當時相當於三分之一歐洲人口的人類死亡,所造成的恐怖只有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才可比擬。
天花—印第安人滅絕的元兇
說到鼠疫,就不得不提造成印第安人滅絕的“天花”。
15世紀末,歐洲人踏上美洲大陸時,這裡居住著2000-3000萬原住民,約100年後,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100萬人。
1507年前後,天花被一個患病的黑人奴隸帶到美洲,從此開始在美洲大地肆虐。
很多資料記載了殖民者故意向印第安人傳播天花的醜行。例如,英國人在加拿大無法推進時,就與印第安人議和,把天花病人沾染過的枕頭、被子作為禮物送給印第安人。隨後,由歐洲傳來的腮腺炎、麻疹、霍亂、淋病和黃熱病等病也接踵而至。新大陸的印第安人已同舊大陸的人類隔絕了上萬年,對天花、麻疹、白喉、傷寒、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缺乏免疫機能,也缺乏防疫知識,很快就成群成群地倒下。
流感—一戰的休止符
眾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首個戰火波及全球的戰爭,捲入其中的人口多達數億,陣地戰、坦克以及新式戰鬥機奪走了無數人的生命,可人們不知道的是,提前終結一戰的竟是一場流感。
在1918年時,位於美國堪薩斯州的一處軍營里,不少士兵開始出現了感冒的常見癥狀,但並未引起美國軍方的高度重視,這導致這一病迅速在多個國家傳播開來,不僅遠播到了歐洲,就連亞洲國家也未能倖免。
據不完全統計,當時處在戰場上20萬英軍、40萬法軍以及50萬德軍,均無一例外地感染了此病,百分之十的致死率讓軍隊上下人心惶惶,不得以,奧匈帝國首先將陸軍從戰線撤下,對手也紛紛效仿避免全線崩潰。最終,缺乏足夠兵員作戰的協約國和同盟國,就這樣草草收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軍隊中具體的喪生人數至今沒有結論,不過可以肯定的是,該病使得全球至少有2000萬人喪命,甚至連西班牙國王也未能倖免。
可怕的傳染病也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雖然,這些可怕的傳染病為人類社會帶來了傷害,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它們也從另外一個方面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
黑死病顯然是人類歷史上的一次重大災難,然而這場疫情卻不經意間打破了歐洲教會的專制地位,許多人開始信奉科學勝過信奉上帝,歐洲社會從暗無天日的中世紀轉而走向了文藝復興,從而改變了歐洲乃至全世界文明發展的方向。而為了對抗天花病毒,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疫苗應運而生。
有了疫苗的出現,天花變得不再可怕。1979年10月26日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在肯亞首都內羅畢宣布,全世界已經消滅了天花病,並且為此舉行了慶祝儀式。從此,困擾了人類長達幾個世紀的可怕疾病就此被終結。不光如此,隨著疫苗學的深入發展和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可怕疾病正在被一一攻克。
寫在最後
醫學的昌明和科學的發展讓人類在於傳染病的鬥爭中的傷亡看似不斷減少,但這絕對不是助長部分人類自大無知、挑戰自然法則的理由。要知道,不管是人類、生命還是自然,還都有太多的未知等著我們探索。面對疫情,我們不必過分恐慌,堅定信心,做好防護,科學防治,精準施策,一定能打贏這場防控戰,但面對自然、面對生命,我們應始終保持敬畏之心,尋求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