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早就告別卡慢燙了 為何用戶還青睞iPhone?原因就倆字
最近關於iPhone 14的話題頻頻登上熱搜,也在喻示著這款新機的即將到來。不過按照往年的慣例,今年也充斥著許多唱衰iPhone的聲音,其中就包括已經被討論了好幾年的蘋果是否已經去失去創新能力的話題。
可越是如此,新款iPhone一經發布,還是會經歷一段時間並不短的缺貨期,那為什麼iPhone依然如此受歡迎呢?
眾所周知,在喬布斯時代,iPhone的橫空出世終結了按鍵機和功能機的統治,直接將手機帶入了智慧機時代,同時也讓蘋果這家巨無霸公司成為了全球首個市值突破萬億的科技公司。
也就是說,iPhone一出生就肩負改變這個時代的使命,如今來看,它不僅做到了,而且做的很好。
反觀Android這邊,在經歷過初期系統性能問題之後,經過多年的迭代優化,如今的易用性以及流暢度上早已不遜色於iPhone,甚至在有些創新性以及本地化的功能比起iPhone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是在很多用戶心中,依然首選iPhone。
首先我們拿空調舉個例子,如果不是研究空調的發燒友,普通用戶不會關注他用了什麼技術,有什麼功能,頂多就是會關心是否省電,功率有多大,基本上只要能製冷制熱,用著踏實也就沒有別的追求了。
有點追求的用戶呢,可能會購買一些知名度高的品牌,例如大金、三菱等,畢竟牌子響亮產品必然不會差。
回到手機上,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不是每個用戶都是發燒友,會去糾結手機用了什麼處理器,搭載了多少解析度的螢幕。
大部分用戶更在意拿起手的第一瞬間,沒人會關心鏡頭用的多貴多好,只要成片的那一刻照片不好看,用戶大概率就會覺得這個手機拍照不行,即使旁人吹到天花亂墜,也無法改變用戶的第一印象。
所以歸根結底,手機只是一款產品,並且是一款體驗至上的產品。Android用戶往往容易掉進一個配置坑裡,就是過分看重參數,而忽略手機作為工具,作為產品本身的體驗以及感受。
這兩年火爆Android陣營的高刷螢幕,蘋果直到去年才慢悠悠地搭載這一技術,可是會有用戶因為蘋果沒有這項技術就選擇放棄蘋果嗎?
並不會,因為即使拋去高刷、螢幕下指紋等等功能,iPhone所帶來的體驗依舊是一流且易用的,相比那些錦上添花的功能,基礎體驗才是一款手機作為工具最重要的評判標準。
曾經Android卡慢燙的時代,蘋果就憑藉其領先的處理器能力以及到位的系統優化,給用戶留下了極其流暢的印象。
所以即使如今Android相較幾年前早已脫胎換骨,依然有不少用戶會首選iPhone,畢竟在他們心中,iPhone的流暢性是有目共睹且經得起考驗的。
而且用戶也不太會關心iPhone的具體配置,因為即使是最基礎的那一款iPhone,在性能上依舊要遠超Android的最強機型,所以用戶完全不擔心iPhone的性能表現。
對於不了解手機市場的人,第一印象通常就是iPhone很貴,但是很好用。
不用下功夫去了解Android哪款手機的特點是什麼,有什麼配置差異,在體驗上是否存在某些不足等等問題,選擇iPhone基本上無需去考慮這些問題,在基礎體驗上不會存在太大差異。
所以從機型的選擇上,iPhone的良好口碑就能影響一部分用戶的選擇了,更不用說當初就已經被蘋果圈粉的用戶。
畢竟早前就有人做過調查,發現iPhone的用戶忠誠度要遠高於其他手機品牌,這就很能說明一部分的問題,起碼反映出大部分用戶在使用iPhone之後是滿意它所帶來的基礎體驗的。
如今不僅僅是年輕人,越來越多的老年人也開始使用老款的iPhone,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省心。
有用戶反應,之前給家裡人的老年人配備了Android的高端手機,每次回家都會被老年人瘋狂發問:為什麼手機又變慢了?為什麼通知這麼多?為什麼手機卡死了?
然後用戶接過手機發現上面有無數的App通知還有許多不知名的App,需要一一清理,並再三叮囑不要亂裝App,可老年人一口咬定並非是自己安裝的。所以這種情況大概率就是老年人不小心按到了什麼鏈接,系統自動下載安裝。
當用戶為家中老人更換蘋果手機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這個問題。對於不少老年人來說,關於智慧手機的學習成本本身就很高,更不說去學習Android系統上繁雜的許可權管理,或是在密密麻麻的彈窗中精準地按中那個「 x 」。
所以也就難怪有這麼多老年人轉到蘋果陣營了,畢竟對於他們來說,易用性和省心要遠遠高於性價比不是嗎?
如今的手機更是已經趨於同質化,在面對相同硬體配置的情況下,體驗往往成為了用戶權衡一款手機是否好用的評判標準。
尤其是在當下生活節奏如此之快的社會中,沒有多少人會潛心去了解要購買的手機配置,大多會選擇「擺爛」直接上手一部iPhone,省時省力。
所以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有這麼多學生或是女孩子青睞iPhone,並不是虛榮心作祟,而僅僅只是因為,iPhone的體驗優於其他機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