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歲的孫正義自我檢討:為貪圖暴利而感到羞愧

以前的孫正義,曾在軟銀內部工作會議中告訴員工:創業公司的估值仍在飆升,你們的投資還不夠激進。

然而就在今年的8月8日,64歲的孫正義作為軟銀CEO的身份公開進行自我檢討。在這場被他形容為「令人沮喪」的新聞發布會,他對外坦誠道:我為自己過去貪圖暴利而感到羞愧。

此外,他還公開質疑願景基金的「搜尋獨角獸」投資策略。他說,本想利用這個基金為其300年長遠發展規劃打下基礎。「如果我們單方面追求我們的願景,我們就有潰敗的風險,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避免這種情況。」

簡短卻又很無奈的幾句話,似乎證實了孫正義那以激進著稱的全球投資策略,正在失效。

近幾日軟銀巨虧的消息,在科技互聯網圈引起巨大的反響,孫正義再次吃下自己種下的苦果。

根據財報的各項數據顯示,2021財年巨虧1.7萬億日元,2022財年一季度軟銀凈虧損3.16萬億日元,一季度投資虧損2.83萬億日元,其中兩隻願景基金虧損2.91萬億日元…..曾經是科技互聯網業投資巨頭的軟銀,目前已經淪為科技股衰退的頭號輸家。

自2017年以來,願景基金已經向初創公司投資了超過1350億美元。2021年,該基金向183家公司投資了380億美元。但過去一年多以來,軟銀「水逆」不斷:WeWork在IPO前夕倒下、Uber和Slack流血上市、衛星公司OneWeb破產、阿里市值暴跌….

介面新聞曾報道,WeWork暴雷後,軟銀與PIF等LP的矛盾真正爆發。願景基金2期不再把中東兩大金主(沙烏地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IF和扎比穆巴達拉投資公司)列入LP名單,沒有外部融資成就了孫正義的獨斷專行。

這也導致,願景基金2期的表現要比歷經風波的願景基金1期更差。

據《華爾街日報》統計,到今年5月份目前為止,在軟銀通過願景基金2期進行的209筆投資中,被投企業只進行了13宗上市交易,其中8家上市公司自今年年初以來市值下跌了33%以上,目前軟銀對這些上市公司的持股價值低於當初的原始投資額。

反觀願景基金1期,截至去年12月31日,基金已投入資本的59%已經實現退出,投資組合中近三分之一的IPO都於2021年第四季度成功完成。

華爾街日報評論稱,如果不是孫正義私慾爆棚,願景基金本可以推進得更好。

軟銀投資大潰敗:去年虧掉1397億,今年3個月巨虧1465億

8月8日,軟銀髮布截至2022年6月的一季度財報,業績報告顯示,一季度軟銀凈虧損3.16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80億元),與之相比,今年1-3月,軟銀集團凈虧損2.1萬億日元。

也就是說,此次已經是軟銀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虧損,並且這次虧損還創下有史以來最大的季度虧損。

巨額虧損的主要來源,依然是兩隻軟銀願景基金的未實現投資損益。

在這筆巨額虧損中,願景基金出現了2.91萬億日元(約1465億人民幣)的虧損。截至6月底,軟銀願景兩期基金均未回本。

64歲的孫正義自我檢討:為貪圖暴利而感到羞愧

具體來看,截至2022年6月末,軟銀願景一期基金持有80個投資項目,在第一季度對已有標的進行了0.6億美元的投資追加。一季度,一期基金實現虧損(凈額)305億日元;被投組合估值損失(未實現)1.22萬億日元。

軟銀願景二期基金則在一季度進行了21.1億美元的新投資以及對現有投資項目的追加,截至6月末該基金持有投資組合269家;在一季度實現了33億日元的投資收益,被投資組合的估值損失(未實現)約1.33萬億日元。

具體到個股方面,虧損較多的公司包括阿里、韓國電商股Coupang公司、商湯科技、外賣平台DoorDash,貝殼找房、Wework、機器人公司AutoStore Holdings Ltd、人工智慧公司SenseTime Group Inc等。

目前軟銀願景一、二期基金,以及軟銀拉丁美洲基金共計在全球投資了473家企業。軟銀方面表示,已將旗下兩隻願景基金的未上市資產價值減記了1.14萬億日元。

根據軟銀提交的文件,孫正義和他的團隊去年通過軟銀的願景二期基金向183家公司總共投資了380億美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願景二期基金持有的269家公司的股份價值372億美元,而收購成本為482億美元。

實際上,投資虧損的困境,在去年的全年財報中,已大有顯現。

今年5月12日,軟銀公布了2021財年(2021年4月1日-2022年3月31日)年報。財報顯示,2021財年軟銀集團凈虧損約1.7萬億日元(約合131.2億美元,899億元人民幣)。其中,軟銀集團旗下負責投資業務的願景基金虧損2.64萬億日元(約262億美元,1397億元人民幣),創下虧損紀錄。

軟銀巨額虧損的原因,主要還是其持有的上市投資組合公司的股價下跌。

自2021年以來,中概股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危機,牽連中國科技股也持續走低,多數公司股價腰斬。

軟銀集團持有的多家互聯網企業,毫無疑問也出現了大幅度股價下跌。

僅僅在今年一季度,韓國電商Coupang股價較其上市價格跌幅超70%;滴滴出行股價則在過去半年跌幅超80%;阿里巴巴股價下跌超50%。此外,東南亞出行巨頭Grab下跌80%、美國食品配送公司DoorDash下跌48%。

去年的財報顯示,願景基金一期前三大虧損來自滴滴、Wework、Grab。

64歲的孫正義自我檢討:為貪圖暴利而感到羞愧

而願景基金二期的前三大虧損來自Wework、京東物流和叮咚買菜。

64歲的孫正義自我檢討:為貪圖暴利而感到羞愧

受到投資價值的影響,軟銀在投資方面也在收縮。

2021財年。軟銀共進行了5.2萬億日元(約462億美元)的投資。其中,每個季度的投資金額依次為209億美元,128億美元,104億美元和25億美元,呈逐漸減少的趨勢,四季度僅僅投資了25億美元。

據華爾街日報中文網報道,軟銀在2021年急於將資金投入科技初創企業,因為看到金融和醫療健康等業務在疫情期間浮現出新機會。

隨著這些投資開始出現損失,孫正義已經承諾收緊投資標準並保留現金以度過經濟低迷時期。

危機背後的暗線:內部人事動蕩、高層接連出走

投資業務的虧損是一方面,孫正義左膀右臂接連出走,或許也是這場財務危機背後的另一條暗線。

根據統計,近兩年以來,軟銀內部的人事動蕩與權利鬥爭一直在持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這裡先說一個小背景。

2019年,軟銀成立願景基金二期,該基金大部分由軟銀獨立出資。2020年底,成長型股票大漲,軟銀從中獲得巨大回報,其中美國外賣平台DoorDash和韓國電商Coupang的投資在峰值時利潤超過350億美元。

看到了成長型企業豐厚的投資回報率後,孫正義要求員工加快二期基金的投資速度。2021年,二期基金幾乎每隔一天就會投資一家公司。為快速完成目標,軟銀也降低了對標的進行盡調和估值的要求。甚至有一項標準規定,只要至少有兩家其他頂級風投投資的公司,軟銀就鼓勵參與。

據報道,這種銷售式的投資方式令大部分的高層不滿,並引發了一系列的離職潮。其中,包括迪普·尼沙爾(Deep Nishar)、傑夫·豪森博爾德(Jeff Housenbold)和歐文·塗(Ervin Tu)在內的整個美國團隊。

到今年1月初的時候,已在軟銀任職9年的軟銀集團首席運營官(COO)馬塞洛 · 克勞爾(Marcelo Claure)也宣布離任。

在軟銀,克勞爾是孫正義最主要的副手,也是潛在的接班人之一。他曾在2019年Wework財務狀況十分糟糕時出任其CEO,帶領軟銀起死回生,可謂孫正義的左膀右臂。據《金融時報》報道,近10年來,每當軟銀的任何一筆投資出現問題,孫正義都會找他來商討解決。

不過,這位功臣也曾被爆出假公濟私的爭議新聞,而他離職的原因是因為薪酬糾紛。有知情人士透露,克勞爾一直在和軟銀商討離職安排,但克勞爾要求軟銀支付20億美元的薪酬,軟銀無法接受。

克勞爾辭職後,米歇爾·康貝斯(Michel Combes)接任了他的職位。但上任僅僅5個月,軟銀又火速宣布米歇爾·康貝斯卸任,就這樣康貝斯結束了自己5年的軟銀生涯。

在軟銀集團的前景變得撲朔迷離之際,離職潮仍在持續。

今年7月,軟銀集團執行副總裁、「願景基金」CEO拉吉夫·米斯拉(Rajeev Misra)也宣布淡出軟銀,放棄了在願景基金的大部分頭銜和工作職責,轉而開創個人事業,成立自己的投資基金。

米斯拉的退出,是軟銀投資部門最高級別的管理人員離職。他曾是軟銀創始人孫正義的得力助手,也是軟銀的核心締造者之一。

64歲的孫正義自我檢討:為貪圖暴利而感到羞愧

據介面新聞報道,米斯拉曾用桃色新聞逼走了自己老鄉阿羅拉,並與軟銀COO克勞爾長期存在權力衝突。在軟銀內部,與他關係緊密的德意志銀行男人幫在各類複雜金融交易中胡亂操盤,留下一地雞毛。米斯拉一直是願景基金激進戰略的主要執行人,外界一度認為他會為2019年幾樁重大決策失誤負責。但孫正義於2021年春上演絕地反擊之後,米斯拉穩固了地位,還再次開啟了家鄉獨角獸掃貨模式,6個月內用願景2期在印度創造了至少4家獨角獸公司。

至此,隨著克勞爾、米斯拉退出,再加上去年已離職的軟銀集團首席戰略官、高盛前高層佐護勝紀,曾被視為孫正義潛在的三位接班人,已全部出走。

除這三人之外,還有另一些知名人物近期從軟銀離職,包括軟銀集團的首席合規官,以及負責軟銀短暫成立的內部對沖基金的前德意志銀行交易員。他們的離職原因各不相同。

今年8月,還有媒體報道稱,軟銀願景基金又有兩名管理合伙人即將離職,分別為雅尼·皮皮尼斯(Yanni Pipilis)和穆尼什·瓦爾瑪(Munish Varma)。

此前4月份,軟銀拉丁美洲基金的三位管理合伙人中,有兩位離職。同月,願景基金美國分部的負責人也離開了軟銀。

可以說,這兩年的軟銀,內部幾乎進行了一場高層大清洗,與此同時願景基金的操盤手們也已走失大半。

2021年,曾主導DoorDash和OpenDoor投資的執行合伙人傑夫·霍森博德決定離職,管理合伙人范崑崙也在同一時間宣布離開。首席運營官魯萬·維拉塞克拉宣布退休,相繼離職的還有願景基金負責投資者關係的合伙人彭妮·博德爾、願景基金英國首席風險官瑪麗亞·汗。

從某種程度上,高層頻繁的人事動蕩,會進一步加劇業務的震蕩。

對軟銀有汗馬功勞的高層紛紛離任,是軟銀處於危險之中的訊號。而這一波接一波的高層離職潮,正好碰上科技股暴跌,給軟銀願景基金造成了歷史性的損失。

大虧之下,軟銀開啟瘋狂拋售模式

巨虧之下的軟銀,已在開啟瘋狂「自救」模式。

「過去6個月里,軟銀旗下兩個願景基金的7萬億日元投資收益幾乎被完全抹掉。損失創出了企業史上最大,我們對此的態度非常嚴肅。」

孫正義表示,軟銀現在將在整個集團範圍內「大幅」削減成本,一方面大規模削減願景基金的成本,另一方面削減成本的方式將不得不包括裁員。

他強調,對於現階段的願景基金而言主要策略為:提高對新投資的標準、提高當前投資組合的價值以及降低運營成本;並將繼續運用自有資金、承擔更大的風險,去追求願景的目標。

據介紹,在最近一個季度,軟銀在其投資組合中減記了284家公司,僅增持了35家公司。孫正義稱,軟銀正在嚴格限制新投資。並且,軟銀已開始談判出售其在2017年收購的資產管理公司峰堡投資集團(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

在大力削減成本的背景下,財報發布當天,軟銀就火速出售其在線個人金融公司SoFi Technologies的部分或全部9%股份。

根據軟銀周一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軟銀在8月5日以7.99美元的加權平均價格出售了約540萬股 SoFi Technologies股票。周一,它以平均 8.17 美元的價格又賣出了 670 萬股SoFi Technologies股票。

除此之外,為籌集現金,軟銀已出售了所持網約車巨頭Uber的全部剩餘股份。去年,軟銀曾出售了所持Uber約1/3的股份,如今剩餘的約2/3也被拋售一空。

據CNBC報道稱,軟銀表示,它在4月至7月期間的某個時候以平均每股41.47美元的價格出售了其持有的所有優步股份,平均每股成本為34.50美元,因此該公司是以盈利的方式出售優步股份。但軟銀並未透露此次出售Uber股票帶來了多少收益,也沒有說明具體出售了多少股份。

不過,軟銀方面透露,在4月至7月間,所出售的公司股票(包括Uber、在線房地產公司Opendoor、醫療保健公司 Guardant 和貝殼找房)共獲得56億美元的收益。

此前有外媒報道稱,軟銀集團今年已通過遠期合約的方式,出售了其持有的2.13億股阿里巴巴股票,約佔其持倉的1/3,預計套現約220億美元。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軟銀已經把手上的阿里股票賣掉超過一半了。

結語

孫正義的投資遍及全球,這位「矽谷最有權勢的投資人」改變了遊戲規則,此時也面臨著泡沫破裂帶來的反噬。

如今來看,全球資本市場的動蕩、各國監管的收緊、美聯儲加息、新冠疫情等不確定性因素所帶來的影響,可能還將會使這場風暴持續。

與此同時,軟銀的虧損危機,遠遠沒有結束。一向喜歡進攻的孫正義,此時也需要靜下來認真思考:軟銀要如何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