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基礎之dict和set的使用
- 2022 年 8 月 9 日
- 筆記
- python學習之路
dict
Python內置了字典:dict的支援,dict全稱dictionary,在其他語言種也稱為map,使用鍵-值(key-value)存儲,具有極快的查找速度。
舉個例子,假設要根據同學的名字查找對應的成績,如果用list實現,需要兩個list:
name = [‘Micael’,’Bob’,’Tracy’]
scores = [95.75,85]
給定一個名字,要查找對應的成績,就先要在names種找到對應的位置,在從scores取出對應的成績,list越長,耗時越長。
如果用dist實現,只需要一個「名字」-「成績」的對照表,直接根據名字查找成績,無論這個表有多大,查找樹的都不會變慢,用Python寫一個dict如下:
>>> d = {'Michael':95,'Bob':75,'Tracy':85}
>>> d['Michael']
95
為什麼dict查找速度這麼快?因為dict的實現原理和查字典是一樣的。假設字典包含了1萬個漢字,我們要查摸一個字,一個辦法是把字典從第一頁往後翻,直到找到我們想要的字為止,這種方法就是在list種查找元素的方法,list越大,查找越慢。
第二種方法是先在字典的索引表裡(比如部首表)查這個字對應的頁碼,然後直接翻大該頁,找到這個字,無論找那個字,這種查找速度都非常快,不會隨著字典大小的增加而變慢。
dict就是第二種實現方式,給定一個名字,比如Michael
,dict在內部就可以直接計算出Michael
對應的存放成績的「頁碼」,也就是95
這個數字存放的記憶體地址,直接取出來,所以速度非常快。
你可以猜到,這種key-value存儲方式,在放進去的時候,必須根據key算出value的存放位置,這樣取的時候才能根據key直接拿到value。
把數據放入dict的方法,處理初始化是指定外,還可以通過key放入:
>>> d['Adam'] = 67
>>> d['Adam']
67
由於一個key只能對應一個value,所以多次對一個key放入value,後面的值會把前面的值衝掉:
>>> d['Jack'] = 90
>>> d['Jack']
90
>>> d['Jack'] = 88
>>> d['Jacl']
88
如果key不存在,dict就會報錯:
>>> d['Thomas']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KeyError: 'Thomas'
要避免key不存在的錯誤,有兩種辦法,一是通過in
判斷key是否存在:
>>> 'Thomas' in d
False
二是通過dict提供的get()
方法,如果key不存在,可以返回None
,或者自己指定的value:
>>> d.get('Thomas')
>>> d.get('Thomas',-1)
-1
注意:返回None
的時候Python的交互環境不顯示結果。
要刪除一個key,用pop(key)
方法,對應的value也會從dict中刪除:
>>> d.pop('Bob')
75
>>> d
{'Michael':95,'Tracy':85}
請務必注意,dict內不存放的順序和key放入的順序是沒有關係的。
和list比較,dict有以下幾點特點:
1、查找和插入的速度極快,不會隨著key的增加而變慢;
2、需要佔用大量的記憶體,記憶體浪費多。
而list相反:
1、查找和插入的時間隨著元素的增加而增加;
2、佔用空間小,浪費記憶體很少。
所以dict是用空間來換取時間的一種方法。
dict可以用在需要高速查找的很多地方,在Python程式碼中幾乎無處不在,正確使用dict非常重要,要牢記第一條就是dict的key必須是不可變對象。
這是因為dict根據key來計算value的存儲位置,如果每次計算相同的key得出的結果不同,那dict內部就完全混亂了,這個通過key計算位置的演算法稱為哈希演算法(Hash)。
要保證hash的正確性,作為key的對象就不能變。在Python中,字元串、整數等都是不可變的,因此,可以放心地作為key。而list是可變的,就不能作為key:
>>> key = [1,2,3]
>>> d[key] = 'a list'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TypeError: unhashable type: 'list'
set
set和dict類似,也是一組key的集合,但不存儲value。由於key不能重複,所以在set中,沒有重複的key.
要創建一個set,需要提供一個list作為輸入集合:
>>> s = set([1,2,3])
>>> s
[1,2,3]
注意,傳入的參數[1,2,3]
是一個list,而顯示的{1,2,3}
只是告訴你這個set內部有1,2,3這個3個元素,顯示順序也不表示set是有序的。
重複元素在set中自動被過濾:
>>> s = set([1,1,2,2,3,3])
>>> s
[1,2,3]
通過add(key)
方法可以添加元素到set中,可以重複添加,但是不會有效果:
>>> s.add(4)
>>> s
{1,2,3,4}
>>> s.add(4)
>>> s
{1,2,3,4}
通過remove(key)
方法可以刪除元素:
>>> s.remove(4)
>>> s
{1, 2, 3}
set可以看成數學意義上的無序和無重複元素的集合,因此,兩個set可以做數學意義上的交集、並集等操作:
>>> s1 = set([1, 2, 3])
>>> s2 = set([2, 3, 4])
>>> s1 & s2
{2, 3}
>>> s1 | s2
{1, 2, 3, 4}
et和dict的唯一區別僅在於沒有存儲對應的value,但是,set的原理和dict一樣,所以,同樣不可以放入可變對象,因為無法判斷兩個可變對象是否相等,也就無法保證set內部「不會有重複元素」。試試把list放入set,看看是否會報錯。
再議不可變對象
上面我們講了,str是不變對象,而list是可變對象。
對於可變對象,比如list,對list進行操作,list內部的內容是會變化的,比如:
>>> a = ['c', 'b', 'a']
>>> a.sort()
>>> a
['a', 'b', 'c']
而對於不可變對象,比如str,對str進行操作呢:
>>> a = 'abc'
>>> a.replace('a', 'A')
'Abc'
>>> a
'abc'
雖然字元串有個replace()
方法,也確實變出了'Abc'
,但變數a最後仍是'abc'
,應該怎麼理解呢?
我們先把程式碼改成下面這樣:
>>> a = 'abc'
>>> b = a.replace('a', 'A')
>>> b
'Abc'
>>> a
'abc'
要始終牢記的是,a
是變數,而'abc'
才是字元串對象!有些時候,我們經常說,對象a
的內容是'abc'
,但其實是指,a
本身是一個變數,它指向的對象的內容才是'abc'
:
當我們調用a.replace('a','A')
時,實際上調用方法replace
是作用在字元串對象abc
上的,而這個方法雖然名字叫replace
,但卻沒有改變字元串abc
的內容。相反replace
方法創建了一個新字元串ABC
並返回,如果我們用變數b
指向該新字元串,就容易理解了,變數a
仍指向原有的字元串abc
,但變數b
卻指向新字元串abc
了:
所以對於不變對象來說,調用對象自身的任意方法,也就不會改變該對象自身的內容。相反這些方法會創新新的對象並返回,這樣就保證了不可變對象本身永遠是不可變的。
小結
使用key-value存儲結構的dict在Python中非常有用,選擇不可變對象作為key很重要,最常用的key是字元串。
tuple雖然是不變對象,但試試吧(1,2,3)
和(1,[2,3])
放入dict或set中,並解釋結果。
轉載於廖雪峰官方網站:
//www.liaoxuefeng.com/wiki/1016959663602400/1017104324028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