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檢9款熱賣橄欖油:竟全部翻車

提到橄欖油,你會想到什麼?在廣告里,它優雅,實在是太優雅了!

但當我們把7個市面主流品牌共9款橄欖油送到實驗室,一檢測卻發現,9個選品,其中7個標稱為最高等的「特級初榨」,居然在甾醇組分這一項上,全部不合格,而這就意味著——它們都有嚴重的摻假嫌疑

影片:點此

在2022年5月1日實施的最新版橄欖油、油橄欖果渣油的國標里,明確表述了:橄欖油產品經檢驗,有一項不符合第5章、第6章的規定時,判定為不合格產品,甾醇組分就屬於第5章。我們的送檢樣品雖然都生產於5月以前,但按照舊版國標,它們的甾醇含量也都不合要求

甾醇組分

甾醇是一種四環三萜類天然化合物的總稱,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它們廣泛的存在於各類油脂中,並且不同的油脂、乃至同一種油脂經過不同的加工方式,含有的甾醇種類和成分比例都會有明顯差別,甾醇就相當於「食用油的指紋」,可以用來鑒別油脂有沒有摻假。

國際橄欖油理事會正是基於甾醇的特性,對橄欖油的甾醇組分做了嚴格限定,並且被中國國標採納執行。

根據這一通行標準,橄欖油的甾醇組分需要滿足六項限量要求,其中膽甾醇、菜籽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以及Δ-7-豆甾烯醇都需低於一定比例,任何一項超標都意味著橄欖油摻雜了可疑成分,最後一項表觀β-谷甾醇的總和含量則需要達到93.0%

而我們送檢橄欖油的甾醇結果,竟然是膽甾醇、菜籽甾醇、δ-7豆甾烯醇三項均未達標,這導致表觀β-谷甾醇的總和含量(國標最後一項,需不低於93%)未能達標,而菜油甾醇和豆甾醇也有兩三款出了問題。

檢測結果及分析

膽甾醇,其實也就是膽固醇,一般認為這是動物油脂的特徵組成部分,少數植物油例如棕櫚油裡面,也能發現少量膽甾醇的成分。而我們這9款選品都是成倍地超出了國標限額,這表明它們有很大可能是摻雜了動物油脂或棕櫚油

送檢9款熱賣橄欖油:竟全部翻車

再來看菜籽甾醇,它是菜籽油的特徵,國標要求橄欖油里不得超過0.1%或0.2%,我們的9款選品,幾乎都超標了十倍以上,摻雜菜籽油的嫌疑也很高。

送檢9款熱賣橄欖油:竟全部翻車

δ-7-豆甾烯醇不直接對應摻假,它比例過高代表了榨油的油橄欖品質不佳,這可能是因為種植的土壤和氣候不合適,或者收穫時受橄欖蠅的侵擾,以及加工前儲存時間過長;但也不排除就是摻雜了其他植物油,比如葵花籽油

送檢9款熱賣橄欖油:竟全部翻車

除了這集體超標的三項,貝蒂斯和歐麗薇蘭還出現了菜油甾醇的超標,這表示它們可能摻雜了雙低菜籽油

送檢9款熱賣橄欖油:竟全部翻車

按照之前的慣例,檢測結果不符國標的產品,我們都會安排一輪複測。所以這次,我們就是把全部9款選品,照原樣又買了一批送去了實驗室。

送檢9款熱賣橄欖油:竟全部翻車

複測的表現比前次檢測好了一些:δ-7豆甾烯醇從大幅超標回到了國標限量附近;膽甾醇全都未再檢出;第一次檢測結果低於標準的表觀β-谷甾醇的總和含量也做到了基本過關。

送檢9款熱賣橄欖油:竟全部翻車

但這還不夠讓它們符合國標要求,它們的菜籽甾醇還是全部嚴重超標,而且複測還檢出了新的問題:國標要求含量應當在4%以下的菜油甾醇,9款橄欖油,全未檢出;國標要求含量不得高於菜油甾醇的豆甾醇,卻出現在9款樣品中。

送檢9款熱賣橄欖油:竟全部翻車

在真正的橄欖油里,豆甾醇含量極低,它被檢出的概率應該是遠遠低於菜油甾醇的,所以國標設置了前者不高於後者的限制。這種「異常」情況,我們送檢的9款橄欖油竟無一倖免,更加強了它們摻假的嫌疑。

為什麼摻假?

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可以解釋:橄欖油貴,別的油便宜,用便宜的油摻貴的油,可以謀取更高利潤。可這麼說並不足以描述橄欖油摻假的全貌

橄欖油是少數可以「鮮榨」食用的植物油,它的生產方式近似於果汁:新鮮的油橄欖收穫後,被碾壓為糊狀,再通過物理壓榨的方式,得到水油混合物,過濾脫水後,就可以直接裝瓶銷售。

但這樣生產的油僅僅是橄欖油里的一部分,稱作「特級初榨橄欖油」,它的生產還要遵循一系列嚴格條件:必須在油橄欖採摘後的24小時內,在不高於30度的環境下生產,榨出的橄欖油不得有明顯風味缺陷,油脂中的遊離脂肪酸含量不得超過0.8%

送檢9款熱賣橄欖油:竟全部翻車

特級初榨剩下來的原料,還能再做二次榨取、化學精鍊等操作,出油品質一波比一波差。最後的「果渣」也能通過化學萃取得到一批油料,也就是跟橄欖油寫在同一份國標里的「油橄欖果渣油」

送檢9款熱賣橄欖油:竟全部翻車

所以「橄欖油」和「橄欖油」在生產環節就不可同日而語,把差油摻進好油的做法,也在生產環節就出現了。我們9款選品里有兩款,就是精鍊橄欖油與特級初榨勾兌而成,稱作「混合橄欖油」

送檢9款熱賣橄欖油:竟全部翻車

橄欖油摻假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連橄欖油主要產地之一的義大利,都被報道過有50%的橄欖油摻假。連黑手黨都參與其中,2017年,義大利憲兵隊逮捕了卡拉布里亞某黑手黨家族的 33 名嫌疑人,其非法交易就包括向海外出口假的特級初榨橄欖油。

正因為這樣的原因,我們只是提出這些橄欖油有摻假的嫌疑,而沒有直接指控品牌方。國標在2017年由強制性標準變成了推薦性標準,可能也是因為它本身的不可控。

總結

其實,以絕大多數中國家庭的烹飪方式和飲食習慣,使用橄欖油並不會讓你做的菜更加美味。至於它獨特的抗炎功效,也僅限於純粹的「特級初榨」,在沒辦法確認它真實的生產流程的情況下,橄欖油的「健康」同樣是無法保證的。所以,對於普通消費者,我們能給的建議就是——不買

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我們同時檢測了這些橄欖油的其他幾項指標,從安全性的角度來說,例如油品腐敗、溶劑殘留等等問題都不存在;對於偏愛橄欖油口味的消費者,它們仍然是可以放心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