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妹子用保鮮膜搭了一個透明帳篷:內部風光一覽無餘
自從夏天到了,打開朋友圈,一半的人在玩飛盤,而另一半人,不是正在露營,就是在去露營的路上。
五花八門的露營帳篷和裝備讓人挑花了眼,也挑癟了錢包,但在Os Bushcraft and Survival這個YouTube頻道里,露營,似乎變成了一件沒那麼耗費金錢而又充滿創意的事情。
尤其是在搭建供人睡覺的帳篷方面,這位女士總能發揮奇特的天分,把不可能用來住的東西徒手搞成舒舒服服的溫馨小窩。
跟她出去露營,或許除了吃的穿的啥都不用帶,這一大捆子錫紙,便是夢開始的地方。
首先,她把一卷卷錫紙拉開延伸的老長老長,鋪得厚厚的一層又一層。
然後再把它們像疊被子一樣兩側對摺,捲起來捏實,這樣一根長度和韌性並存的錫紙繩子就製作而成。
再多做幾根,這些在錫紙樹上帳篷中會充當重要的承重角色,萬萬不能偷工減料。
做好後一根接一根的纏到粗糙的樹榦上,介面處用錫紙牢固的裹幾層防止斷裂,中間的錫紙圈就是建成後大致帳篷里的可活動面積。
然後不停地像蜘蛛織網一樣在這一圈錫紙骨架中纏啊纏繞啊繞,當一躍上去整個結構都不會坍塌時,就可以開始做球形了。
當然,要是塌了,那就返工重做……
球體的骨架用之前類似的方法纏好後活像一個八爪魚,加固然後上下一扣,銀色錫紙的復古科幻感搭配帳篷的形狀讓人感覺就像住在小行星里,非常奇妙。
當真是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了。
不過這漏風的結構是必不能睡人的,最後一步就是用更多的錫紙把小行星帳篷包裹起來,完工後,覺不覺得是個卡在樹榦之間的外星飛船?
材料保證了這個帳篷隔熱又保溫,能不能麻煩你搬出來,換我進去住啊?
那麼與一卷一卷的錫紙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是這位小姐姐的另一個作品:豪華360°全方位透明保鮮膜全景帳篷。
看著清新脫俗,但我們製作還是要遵循基本法,管他多花里胡哨,先把能躺的地方做出來再說。保鮮膜圍著四棵樹繞啊繞啊繞,四條邊用保鮮膜捆成一條繩。
然後用了不知道多少筒,小姐姐垂直四個邊纏出了個結結實實的保鮮膜床。
趴上去可以說是有驚無險,嚇一激靈,但還需要再加固一下。
帳篷的頂層其實和床的部分技術一樣,只不過承重沒有那麼多要求,只是求一個能夠遮風擋雨。
最後再四周圍一圈,把牆做好,記得留一個出入口,不然這東西就成森林裡的空氣魚缸了,毫無用處。
鑽進去,感覺自己成了動物園裡的動物,免費參觀。
若時間來到秋天,露營帳篷的材料在小姐姐看來就更好解決了,甚至不用自己出錢去買什麼錫紙或者保鮮膜,這遍地的落葉就是最好的建築材料。
像這樣,用拔老根兒的方法把葉梗捆綁在一起就能得到一串不錯的落葉蛇。
編織過程和成果十分舒適,我這雙手啊,算是學廢了。
幾串編下來,雖然躺著鬆鬆軟軟,但這些並不是當床墊用,而是整個落葉帳篷的外壁,防風又擋雨。
營地周圍的落葉,估計都快被小姐姐用光了。
再撿點兒木棍,搭建一個簡單的A字形骨架,落葉圍著層層壘起來。
一個簡單的純天然有機小帳篷就大功告成,住完了都不用拆卸收拾,過些日子自己就回歸大自然了。
冬天,該用什麼做帳篷就不用我多說了吧,冰與雪自然是冬天野外建築永恆不變的主題。
晶瑩剔透的大冰塊子直接從凍得嚴嚴實實的河道里嘎出來,分成小塊。
玩積木一樣搭個小房子,也能湊合一晚上。
雪房子搭建稍微複雜點兒,定型、加固,都要親自不停地掏掏掏。
用冰塊做個小窗戶,看起來就像磨砂玻璃,夜幕降臨,在雪房子里蜷縮成一團,點個小蠟燭,溫馨又溫暖。
而如果這些建造你都嫌麻煩,小姐姐還準備了最低配的露營教學:一堆篝火,外加一個用木棍和松枝搭成的簡易小床,以天為被,露營露營,你就說露不露吧?
她靠隔幾個小時給火堆續木材,從半夜十二點睡到了早上快六點,一覺起來神清氣爽。
這樣看似輕鬆的一晚背後沒有紮實的野外經驗支撐可妥妥地玩不轉,畢竟,在-8℃的西伯利亞露營可以說是拿命在玩了。
所以,這些低配的精緻露營雖然看著輕鬆又有趣,但還是建議大家不要輕易模仿,不然說好的露營一不小心就該變荒野求生咯。
(文中圖片素材來源自Os Bushcraft and Survival的YouTube頻道,僅供學習交流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