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重新認識Benz了

如果整日沉浸在互聯網,確實容易忽略現實世界在發生的一些事情。

造車新勢力的交付數量榜單每月月初都被媒體緊盯,馬斯克婚外戀一天也能上 8 次熱搜。

互聯網世界,似乎當特斯拉和一眾造車新勢力出現後,已經奮鬥百年的傳統車企都在坐以待斃,等著剛剛月交付過萬的行業新玩家們,逐漸蠶食自己的市場份額。

網路用戶似乎也對這種屠龍少年的故事喜聞樂見,恨不得蔚小理明天就能取代 BBA。

但實際情況是,2022年上半年,儘管面臨著全球晶片供應短缺及新冠肺炎疫情等不確定性,Benz還是向中國用戶交付了超過 35.58 萬輛新車。平均算下來,一個月,將近 6 萬輛。

一個月賣 6 萬輛新車是什麼概念?把消費者最熟知的 3 家新勢力所有的車型銷量,加一塊兒都沒有這麼多。

仨屠龍少年摞一塊兒,還沒摸到龍的胸口。

當然,所有人都清楚,儘管現在中國的特大城市,電動車遍地跑,小城市消費者也逐漸因為更低的使用成本,開始接受電動車,為電動車的市場份額貢獻銷量。但本質上,電動車的革命,也僅僅進行了一個開端。

對於任何一家像Benz這樣的傳統燃油車品牌,面對中國市場的電動化和智慧化浪潮,都會面臨幾個問題:

1/ 當燃油車時代的領先技術,在電動車時代不再重要,之後該怎麼辦?

2/當消費者的需求發生變化,用什麼去滿足用戶的新需求?

3/當市場上新的競爭者越來越多,該如何去應對?

4/當時代變革,如何延續自己的「豪華」標籤?

帶著這些問題,我在上周對話了北京Mercedes-Benz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銷售首席運營官段建軍。

是時候重新認識Benz了

電動化動不了 AMG 的靈魂

今年是Benz AMG 的 55 周年,在過去,消費者在市面上能夠購買的高性能車型並不算多,無非就是Benz的 AMG,寶馬的 M  和奧迪的 RS 三家。

而 AMG 相比於競品,最大的優勢,要麼是45車型的高功率發動機,要麼是63車型極強的在別的競品買不到大排量。這些高性能車型也理所應當的獲得了更高的市場價值,同級別的高性能車,售價可以賣到普通車型的兩到三倍。

但電動化時代的來臨,讓汽車馬力,不再帶有任何階級屬性,一輛 30 萬的純電動車,如果單看加速表現,完全可以媲美售價 100 萬左右的高性能燃油車,拋開電力驅動帶來的性能優勢,在操控上,燃油車型對比電動車,其實也占不到什麼明顯優勢。

是否到了電動化時代,傳統品牌有悠久歷史和輝煌賽事成績的性能品牌,就沒有了獨特性?

段建軍是這麼說的:

技術是時代的產物,隨著時代的變遷,技術也要不斷地更新。在電動化的時代浪潮里,我們也不能只停留在內燃機。

您剛才提到45發動機,我也感到特別自豪,139,000轉/分的渦輪增壓器,升功率可以達到150,都是Benz在傳統燃油發動機所曾經取得的輝煌。對於AMG來說,未來電動化轉型的方向是堅定的,也鞭策我們之後在產品上必須要做大做強。

堅持性能豪華的追求、創造令人渴望的非凡駕馭體驗,依然是AMG在電動化方面所做的努力。

首先,全新純電Mercedes-AMG EQS 53 4MATIC+,既是阿法特巴赫參與研發的第一款純電車型,也是一個在EQS基礎上打造的AMG產品。

它是100%的AMG+100%的電能+100%的豪華。零排放兼顧百分之百的激情,最大功率470千瓦,彈射起步模式下最大輸出功率達560千瓦,峰值扭矩高達1020牛·米,百公里加速僅3.5秒,這都是全新EQS 53帶給粉絲的極致性能。

實話實說,如果只看參數,上述的這些文字,很容易被理解為這是為了品牌形象硬拗出來的營銷話術。畢竟高性能純電動車這個領域,還有特斯拉 Model S Plaid 這樣的標杆產品。

Model S Plaid 的三電機,可以提供 750kW 的最大功率和 1420Nm 的峰值扭矩,百公里加速 1.99 秒,遠比 AMG EQS 53 看起來更快。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性能車領域有這麼一句話:直道快不算快,彎道快才是真的快。

是時候重新認識Benz了

高性能車的操控調校,是一項經驗學科,有點兒類似於醫生,這也就是為什麼 F1 作為地球上最快的場地賽車,依然需要很強的技術工程團隊來對車輛進行細微的調校,來讓車輛跑出更快的圈速。

人工智慧和更多數據化手段的加入,確實可以讓一輛車的操控問題暴露的更直接,但無論是懸掛,剎車,車輛重心,車輛剛性等每一個會影響車輛操控和性能輸出的參數,每次的調整都會產生牽一髮動全身的蝴蝶效應,都需要長年累月的賽道經驗去進行調整。

而對於 AMG 這種,誕生 55 周年來一直參加賽事,並且至今仍活躍在 F1 賽車上的品牌,驅動形式由燃油轉向混動甚至是純電動,並不會影響調校經驗的傳承與精進。

畢竟現在的 F1 賽車,就是最好的案例,如今的 F1 賽車引擎,其實動力單元只是1.6T 渦輪增壓引擎配合混動系統,但並不影響搭載這樣小排量動力單元的賽車圈速比之前 V8 甚至是 V10 賽車的速度更快。

真正喜愛高性能車的人經常會說像 AMG,M 或者 RS 這樣的高性能品牌車型有靈魂,這個靈魂,其實就是造車人的經驗。

豪華其實就是持續領先

當然,對於任何一款車型,工程師的調校固然重要,而且對比競爭對手,還有高的門檻與壁壘,但車的產品力,還是最為關鍵的硬實力。

歷史上有太多,有天才工程師,但因為產品有明顯短板,逐漸喪失競爭力,最後無奈破產的汽車品牌。汽車工業發展百年,能從開始造車存活到現在的品牌,一定都是在產品上保持極強產品力,在技術上持續創新的公司。

對於現在的市場環境,段建軍認為:整個汽車行業加速轉型,身處於這樣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變革時代中,電動市場現在就像是春秋時期,還沒有到戰國的階段。美國著名的營銷學家傑克·特勞特在50多年前就提出了《定位》理論。在品牌眾多、資訊極大豐富的今天,對於品牌而言,讓消費者清晰的認知「你是誰」尤為重要。於Mercedes-Benz而言,我們相信「豪華」是很多客戶第一個想到描述Benz的詞語。

在普通消費者眼中,豪華很容易和價格綁定,實際上,價值才是價格決定的基礎,儘管汽車行業在經歷變革,但有一點並沒有變,技術創新決定了豪華品牌的價值。

就如同段建軍所說:如果說產品是豪華的載體,那麼技術創新就是豪華的基石。在未來藍海中,我們認為產品是船,科技是帆,電動豪華是方向,客戶體驗是終點。

是時候重新認識Benz了

在過去,Benz發明了汽車,發明設計出了無數行業首創的新技術與新功能。

在電動化時代,這樣的技術創新其實並沒有停止。

上世紀 70 年代,Benz建成了全球首個全尺寸汽車風洞,之後在整個汽車行業中逐漸普及,而如今位於辛徳芬根的Benz風洞試驗室,更是業內的標杆所在。

Benz基於EVA純電平台的首款量產車EQS,就是在這裡經歷了千錘百鍊——數千次風洞模擬運算,每次計算使用700個中央處理器。最終,EQS的風阻係數才能低至0.200,成為全球風阻係數最低的量產車型,有效空氣阻力面積僅為0.5平方米——比一塊80公分地磚的面積還要小。

在完成度極高,無限接近量產車型的Benz VISION EQXX 概念車上,Benz做得更加極致。

是時候重新認識Benz了

年初發布時,所有的先進參數似乎只是一個未來概念,直到後來,Benz真的把這輛車開上路,用實際的道路測試,創下了單次充電實際公路續航1,202公里的記錄。

1202 公里的續航,能耗表現是百公里低於 8.3 千瓦時。

目前大部分的電動車,能實現百公里 16 千瓦時的能耗,已經算相當高效了。

段建軍說: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我們希望繼續秉持長期主義的精神打造長遠且穩固的企業發展,不囿限於短期的進退,堅持做正確的事。

這看起來像是在給Benz技術的緩慢推進找借口。

但事實情況是,只要對離目前的汽車行業更近一些,就知道即便在已經量產的車型上,即便是在很多中國新品牌引以為傲的智慧化配置上,Benz依然能做到行業領先,就比如 AR HUD,之前在一家媒體的採訪里,某個給中國造車新勢力公司提供 HUD 技術的供應商直言不諱:目前在德國豪華品牌上,使用的 AR HUD,確實是德國團隊有多年的技術積累,中國的技術其實不差,但很少有公司真的敢把最好的技術用在新車上。

重新認識Benz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Benz給中國消費者留下的印象,可能是兒時夢想虎頭奔,可能是越野傳奇 G,可能是引擎轟鳴的 AMG,可能是陸地遊艇邁巴赫。

是時候重新認識Benz了

但從今年開始,是時候重新認識Benz了。

今年 5 月,Benz發布了長期願景,進一步聚焦豪華,升級產品陣容,加速通往「全面電動」的未來。今年,Benz也會向中國市場推出 21 款新車,其中有8款車為新能源產品。

是時候重新認識Benz了

電動車遠超所有人預期的市場佔有率,讓Benz的長期願景對比之前有了些許調整,從「電動為先」調整為「全面電動」。但對於Benz,最終目標一直沒變,還是「打造世界上最令人嚮往的座駕」。

按照段建軍的陳述:2022年,Mercedes-Benz將為其服務的所有細分市場提供純電車型;2025年起,所有新發布的車型架構將均為純電平台,其每款車型都將向客戶提供純電版本選擇;在條件允許的市場,為2030年實現全面純電動充分準備。

很明顯,從現在到未來,Benz的豪華,會深深刻上電動和智慧這兩個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