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人類 還有哪些生物能在2小時內跑完42公里?
42公里是什麼概念?
一個馬拉松的距離是42.195公里,意味著,繞著400米的跑道,要跑105圈。
2小時跑42公里又是什麼概念?
相當於平均速度是21公里/小時,也就是5.8米/秒。
一般來說,一個正常進行馬拉松訓練的人,50分鐘可以跑完10公里,也就是說一小時可以跑12公里,這意味著,當馬拉松大神跑完全程的時候,你可能一半的路程都還沒完成。
能2小時跑完馬拉松的大神,正是來自肯亞的埃魯德·基普喬格。
2019年,奧地利維也納舉行的「1:59挑戰」馬拉松比賽中,基普喬格以1小時59分鐘40秒取得勝利,成為歷史上第一個馬拉松比賽跑進2小時的選手。
但這項紀錄並沒有獲得認可。
為了能跑進2小時,符合「1:59挑戰」的主題,大神有很多輔助:
首先,他不是一個人戰鬥,有多人陪跑,這些人圍著他一起跑,還能替他擋風;
其次,還有專業團隊全程跟蹤,測速測能量消耗,及時補充能量等等,眾多助攻。
然而,即使是這樣專業全面的輔助,大神也只是剛剛跑進2小時。
可見這幾乎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一般人這個跑法,是要命的。
同樣是人,為什麼大神就是大神,而普通人一輩子都難以完成?
天賦很重要。
要明確一點,人是擅長長距離奔跑的,人類身體是為長跑而生的。
在速度方面,我們是比不上獵豹,也比不上馬,但在耐力方面,我們是有絕對優勢的。因為我們身體的構造,就適合耐力跑。
首先,我們有強大的「冷卻系統」。
全身有幾百萬個汗腺,流汗可以為身體降溫,最大的優勢就是一邊跑一邊冷卻。相反,大部分動物身上有厚厚的毛髮,很容易因為散熱不好,導致身體過燙而影響速度。
其次,直立行走的方式,非常適合跑步。
在奔跑時,腿部的肌肉和肌腱會蓄積一定的能量,在接觸地面後爆發出來,使我們更容易向前跑。
第三,身體的其他構造也很適合長距離奔跑。
例如強大的臀大肌、發達的平衡感、窄腰、靈活的腹部、自由擺動的手臂、整齊的腳趾等等。
將人類跑步天賦發揮得淋漓盡致的,要屬肯亞的卡倫津人。
卡倫津人口不多,但國際田徑比賽中,75%的獎牌是屬於他們的,被譽為擁有「速度基因」的人群。
卡倫津人天生擁有大長腿,腳踝和小腿很細,生活在高緯度地區,心肺功能強大,具有得天獨厚的身體優勢。
再加上當地文化的熏陶:「想要脫貧致富,成為體育明星就可以」,讓卡倫津成為「奔跑的部落」。
什麼動物可以和人類爭奪馬拉松冠軍?
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日行千里的馬。
馬是唯一和人進行過馬拉松比賽的動物,每年6月,在威爾士小鎮都會舉行人馬馬拉松比賽,全程35公里。
這項比賽從1980年就開始了,截止到2019年,40場比賽中,人類才贏了2次。
很多人並不承認馬的長跑優勢,但事實上,在人馬馬拉松中,馬還拖著一個一百多斤的人,是劣勢方,雖然全程沒有到達42公里(只有35公里),但若馬和人類真的舉行全馬比賽,馬還是有機會勝利的。
艾迪塔羅德比賽中的雪橇犬也是競爭者。
整個賽程是1868千米,最快完成的記錄是8天22小時46分2秒。賽事的起源是為了將白喉血清運動到諾姆,採用狗拉雪橇的方式運送,狗狗跑了1125公里,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除此之外,還有速度耐力都有優勢的鴕鳥和叉角羚。
叉角羚最大時速88千米/小時,四肢細長,可以用更省力的方式奔跑,這樣的腿,加上強大的有氧能力,使得叉角羚能跑得過大多數捕食者。如果獵豹和叉角羚的賽道足夠長,獵豹是追不上叉角羚的。
至於鴕鳥,看看它的大長腿,就知道了。
最大時速80千米/小時,大長腿上的肌腱,可以使鴕鳥長時間保持高速行駛。
肌腱的工作原理就像一根彈簧,一旦鴕鳥加速,這種類似彈簧的動作,每一步離開地面的時候,都能保持前進的動力,這樣的構造,鴕鳥跑得會比較輕鬆。
最後
總的來說,對於長距離跑步,人類是最有天賦的選手。
古時候人類為了能吃到肉,用耐力跑死了很多動物,才順利吃到了肉。
隨著現在生活越來越便利,人們的天賦正在褪去,而野生動物的天賦一直存在。
因此,如果舉行馬拉松比賽,動物是有可能獲勝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人類就不可能成為冠軍。人類能成為王者,是因為可以用智慧後天努力。
無論是速度還是耐力,人類都可以用科學的方式進行提升,不斷突破極限,但動物不能。